財務供應鏈管理的應用

  財務供應鏈管理是一個新的概念。由於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著手探索改善營運資本管理、減少成本的方法,在這種形式下,不僅對這些大型企業,而且對他們的供應商來說,財務供應鏈已成為一片包含巨大商機的領域,但在這個領域內,卻少有人涉足。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

  :營運資本的有效管理

  從低成本國家直接購入貨物加上充分利用日益廉價的科技所帶來的效益,越來越多的公司摒棄信用證並開始轉向賒銷帳戶***Open Account***方式交易,同時國際貿易慣例與流程不斷髮生著重大變革。

  人們逐漸意識到,與供應商通力合作,幫助他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可以帶來更多的利益。在這種情形下,過去對抗性的“購買者推動”的成本管理模式逐漸被取代。買家的商業邏輯非常簡單:我們會幫你降低成本,但同時希望你以更低的單價或改善的服務來回報我們。

  同樣的邏輯也被運用於營運資本的管理。集團財務總監非常明瞭雖然延長對供應商的付款期限會在短期內增加營運資本,但從長遠來看,供應商會以更高的價格把額外的成本轉回給集團。

  在買家公司內部,財務、財政及採購團隊需展開合作。這樣不僅是為增加營運資本,同時也是為提升在整個供應鏈中,以供應商為基礎的營運資本管理方式。買家公司希望其供應商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融資,保證有充足的資源,確保長期健康有序的運營。如果迫使供應商以高利息借貸只會適得其反,不僅增加了成本,還會危及整個供應鏈。供應商資金流動性的破壞會增加整個供應鏈中的風險,對供應鏈內各方皆為不利。

 

  財務供應鏈改善計劃中一個明顯的矛盾根源便是供應商及買家對各自商業因素的不同考慮。供應商希望儘快拿到貨款,縮短應收帳款回收天數。而買家則考慮的是儘可能地推遲付款,延長其應付賬款天數。銀行則使用結構性金融產品,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點,並達到多贏的效果。

  信用證作為傳統的融資方式之一,供應商能通過信用證獲得運輸前及運輸後的融資。因為在出示信用證後,可以快速地兌換票據,供應商便可以確保有穩定的變現力,從而也能更加慷慨地延長買家的付款期限。換言之,信用證是非常有效的供應商營運資本來源。

  如果買家希望供應商摒棄使用信用證,那麼就需要尋找新的融資方式。過去幾年,應收款項融資及賒銷賬戶供應商融資服務已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湧現。在應收款項融資模式下,供應商儼然已成為銀行的代理機構向買家收取到期款項,並且供應商也會將應收款項轉讓給銀行。而銀行將在考慮買家的付款記錄,買家潛在的無力償還的風險以及買家與供應商之間的稀釋風險歷史記錄之後,以現行貼現率來購買應收賬款。

  :建立業務優先順序及財務供應鏈管理計劃

  延長付款期限對買家企業、會計及財務總監來說或許極具吸引力,但卻有可能會遭到買家的拒絕,因為這勢必會讓買家喪失提前結算折扣優惠。假使提前結算折扣遠遠大於買家的融資或資金成本,那麼即使處於再好的營運資本優勢,其作用也將大打折扣。

  另外,由於某些行業已不再使用信用證,那麼另外兩個要素也應引起注意,即:新融資方式下變化的風險環境及稅收制度。

  由於供應鏈管理將絕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低成本採購、合同製造、離岸外包、管理服務及外購方面,供應鏈的風險管理便日趨複雜。相比起本地周邊的供應鏈來說,跨境及全球供應鏈則隱含更巨大的風險,如瓶頸、中斷及未知費用風險等。由禁運、欺詐、***、恐怖活動及經濟波動引起的所有供應鏈中斷都增加了實態全球供應鏈的風險性。隨著買家、供應商及銀行在賒銷賬戶環境中可以更便捷地進行融資,財務供應鏈的風險性也正經歷著變革。

  很多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採購及生產的跨國企業希望通過重整供應鏈流程及各種責任來更好地管理其納稅責任,從而實現關稅、企業及增值稅負的統籌組合。稅務供應鏈管理已成為很多會計及管理顧問公司的主打產品,而其也應納入廣義的財務供應鏈管理計劃範疇。

  作為一門學科,財務供應鏈管理並不僅僅只是財務及財政方面的匯款,同時還必須包括採購。成功的財務供應鏈管理計劃另外還應包含應收及應付款項、風險、計算機資訊科技及合規管理。在整個供應鏈中,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不僅僅只與供應商,也包括與第三方物流供應商及銀行合作方——才能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利益。

  即使理解了財務供應鏈管理複雜的動態結構及大型進口商或買家客戶日漸複雜及苛刻的要求,這也僅僅是開始。駕馭及利用網路技術的發展同樣也非常重要。它不僅可以改善供應鏈中的交易管理程式、減少供應鏈中的成本,另外還能夠保證供應鏈融資,並使風險降低。

  對企業的持續改善及更長遠的成功來說,非常關鍵的一點在於瞭解並迎合供應鏈各方的需求。尤其是低成本採購國的中小型供應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