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從事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摘要分析了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與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加強政策引導、提高成果技術含量、建立推廣中介服務與成果評估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農業企業
  
  1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動力因素——核心競爭力
  在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過程中,企業是永恆的主體。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動力主要來自市場,來自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需求。企業進行農業創新活動的基本出發點是企業開展農業技術創新活動成功後帶來的預期經濟收益。在追求短期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情況下,企業可能不願意面對因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大幅度調整改進而帶來的潛在風險,而側重於考慮維持現有農業生產技術和農產品格局,挖掘現有技術、管理及其他生產要素的潛力[1]。在追求中長期利潤最大化的情況下,企業一般才會著眼於未來的長遠發展,大力改進農業生產工藝以最大限度降低農產品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努力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以農產品、新技術為基礎確立價格優勢、農產品優勢和規模優質。可見,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企業的利益目標是創新活動開展的目的,也是農業技術創新的根本動力。
  2 當前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存在的問題
  2.1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不盡合理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多,靠單一的企業很難完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合作研究已經成為現代科學研究的必然方式。但是目前企業整體上尚未完全形成跨學科、跨校際、跨區域聯合攻關的執行機制,企業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進行整體規劃和有效組織,以致於農業科技力量分散,小型化、低水平重複的課題多,農業科技投入產出率普遍較低。
  2.2企業內部人事制度低效
  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是一項創造性活動,需要大量的各型別的農業科技人才。目前,在農業科技成果推廣中,只關注了一線的農業科技人員,激勵物件也多以一線農業科技人員為主,而忽視了從事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廣大推廣人員和科研管理人員。
  2.3缺乏有效的技術中介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需求市場的各環節脫節,需要“橋樑”來連線。這個“橋樑”就是有效的技術投入中介和高素質的技術經紀人隊伍。目前,我國的技術中介機構很少,技術市場發育仍不夠完善,大量的農業科技成果仍然不能熱銷於市場。與此同時,我國目前的農業科技服務中介機構存在分散化、不規範、規模小、隸屬關係較為混亂等問題,而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我國2/3以上的高校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都是自行洽談的。農業科技成果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是知識商品,它不同於一般的普通的商品通過簡單的買賣關係即可完成。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技術市場、中介服務機構全過程的服務,需要專業的技術經紀人進行例如成本和效益、投入產出比的分析彙編等相關工作。
  2.4企業缺乏動力整合機制
  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動力來自於參與各方能通過這種轉化達到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其動力源包括利益的引力、外部環境的推力和企業發揮自身職能的驅力。利益的引力是指參與成果推廣各方可以通過轉化活動獲得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而企業目前缺乏這種動力,現階段和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政府的推力仍將是我國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主要動力源。 
  3加強和改進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措施
  3.1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扶持作用
  政府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和扶持是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促進農業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重要基礎。政府應加強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進行政策、法律和法規的支援,加強宣傳貫徹《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法》,強化企業的農業科技意識,使其成為農業科技開發、轉化的主體;對企業從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給予實質性的幫助和支援;對企業研究、開發、應用新技術、新農產品給予優惠政策,努力提高農業科技投入總量,開拓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投資的來源渠道[2]。
  3.2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技術含量
  科研機構在確立科研選題之前,要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使科研選題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有目的的開發研究,使農業科技創新的成果適應生產和市場需求。另外,要嚴把農業科技成果鑑定、評審關,保證在檢測、評估、評審過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響,確保成果真正具有創新性,有一定的技術含量[3]。
  3.3建立有效的中介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科技中介機構,在政府與企業間、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農業科技機構及大學間架設橋樑和紐帶,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和國際國內大中型企業的資源,儘快構建一批行業技術服務平臺和公共研發平臺。
  拓寬渠道,加大企業、社會對科研的投入,實現國際、國內先進技術成果的孵化、轉化和嫁接改造。建立健全以農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主體的科學技術推廣體系,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和產業化應用,著力培育一批高素質的懂農業科技、懂法律、瞭解市場、善於經營、誠實守信用的技術市場經紀人隊伍。加強經紀人隊伍培訓,促使經紀人深入瞭解調查農業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和應用方向,及時分析市場需求,提供諮詢服務,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成功轉化[4]。
  3.4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評估體系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科研機構和企業雙方都需要確定農業科技成果的價值大小,這就是農業科技成果評估的問題。由於農業科技成果交易雙方對市場前景、合作條件、未來產生效果等理解不一樣,往往造成價格與價值相偏離。因此,建立一套規範的農業科技成果評估體系,有利於保證雙方的合理利益,促進成果順利轉化[5]。
  4參考文獻
  [1] 李孔嶽.科技成果推廣的模式比較及其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6***1***:58.
  [2] 張承友,王淑華.建立激勵體系推動企業技術創新[J].科學研究,1999,17***2***:38-45.
  [3] 張貴,蘇志炯.技術創新動力的新發展觀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5***l***:190-192.
  [4] 張方華.技術創新主體演進模式研究:社會資本觀[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32-37.
  [5] 杜偉.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的基本構成分析及現狀啟示[J].軟科學,2005***4***: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