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範文帶點評

  議論文。論據是證明論點正確的證據,要想證明論點的正確,首先,論據必須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能夠充分證明論點。其次,論據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激情是吹動船帆的風,沒有風船就不能行駛;激情是火箭的推進劑,沒有推進劑,火箭就難以飛向藍天。生活告訴我們,靈感可以催生不朽的藝術,激情能夠創造不凡的業績;缺乏激情,疲沓渙散,很可能一事無成。因此,我們對待工作必須始終保持高昂的激情,有了激情,工作才能轟轟烈烈地進行。

  對待工作的激情不是心血來潮,興之所至,而是一種覺悟、追求和境界。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胸懷大志、開拓進取、頑強拼搏、埋頭苦幹的人,他們始終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旺盛的革命幹勁,因而工作成效明顯,事業日新月異。

  高昂的激情來自崇高的理想。沒有理想,人就會失魂落魄。一塊手錶可能有最精緻的指標,可能鑲嵌了最昂貴的寶石,然而如果缺少了發條,它仍然一無用處。同樣,一個人無論是學富五車,還是健壯高大,如果對工作毫無激情,甚至連熱情都不足,生命就會黯然失色。昆蟲學家法布林正是因為有獻身昆蟲學的崇高理想,正是因為對事業有著火熱的激情和滿腔的熱忱,才創造出了驕人的成就。

  高昂的激情來自強烈的責任感。責任感是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和熱情。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會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獻,滿懷激情地投入工作;一個喪失責任感的人,會把工作當做一種負擔,自然就會失去工作的樂趣。田家英同志曾經寫過一首詩:"十年京兆一書生,愛書愛字不愛名。一飯膏粱頗不薄,慚愧萬家百姓心。"這就是一種高度責任感的寫照。由責任感激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強烈的責任感,才會有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開拓創新,幹好事業。

  高昂的激情來自自強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是激情不斷迸發的動力,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加速器。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強手如林、競爭激烈的時代,是一個日新月異、你追我趕的時代。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與時俱進,自強不息,克服知足常樂的思想惰性,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前進,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開闢新境界。

  讓我們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

  【簡評】這是一篇結構規範的議論文。本論部分又設定了三個分論點"高昂的激情來自崇高的理想"、"高昂的激情來自強烈的責任感"、"高昂的激情來自自強不息的追求",三個分論點共同論證了中心論點,呈現出並列式結構。整篇文章結構嚴密,層次分明,脈絡清楚。

  篇2

  時光漫漫,人類經過了多少個世紀,多少個春秋,經歷了幾多磨難,幾多曲折,在大地上留下一句震撼人心的警句--要自立。

  我國教育家陶行之曾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人,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求每個人都要自立。特別是我們青年學生,更應具有自立自強的精神。那種依賴父母,依賴他人的人,是經不起任何考驗的。現實生活中,一些青年學生在父母家庭的庇護下長大,缺乏社會生活經驗,遇事不能獨立思考,分不清真善美和假醜惡,終於釀成了一幕幕悲劇--多麼讓人痛心疾首啊!

  個人要自立,民族也要自立。只有自立,民族才能振興。無數歷史和現實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勤勞自立,奮鬥不息,創造了悠久燦爛的歷史,使我國成為世界文明古國。但到了近代,自從帝國主義開啟中國的大門之後,中華民族便喪失了獨立自主,中國一步步地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備受外強的蹂躪踐踏。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那天起,就逐步走上了獨立自主和富強的道路。如今,我們依靠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不僅個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類也要自立。只有自立,人類才能發展。蘇聯科學家齊奧欠科夫斯基說過:"地球是人類搖籃,但是人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裡。"這句話概括出了人類發展的歷史。人類為了自立因而在人類歷史上,從沒有停止過對自然的認識和改造。從而使人類從類人猿進化成現代人,過上現代文明生活。但是人類如果停止了對自然的改造,永遠都靠地球的賜予生活,那麼最終是要走向毀滅的。今天,人類正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探索著宇宙的奧祕,正是為了寫下人類發展史上更加輝煌的篇章--實現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

  人類的發展,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個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類要自立。只有自立,個人才能成長,民族才能自強,人類才能發展。這就是真理,一條永恆的真理。

  【簡評】本文文理嚴密,邏輯性強,層進結構十分明顯。文章本論部分先談個人自立,接著談民族自立,最後談人類自立--層層深入,步步推進,把自立的重大意義講得十分深入,透徹。

  篇3

  有這樣一個故事:宋國有個富人,由於下雨他家的牆被淋倒。他兒子和鄰居的一位老者都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晚上家裡果然來了小偷。富人覺得他兒子很聰明,卻認為老者是小偷。大概你也認同富人的說法,但若仔細一想便知不妥,親近的感情會影響理智的認識,所以請擦亮你的理智的雙眼。

  聽罷這則材料,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倘若告訴富人將有小偷來時的人和富人沒有任何親緣關係,那麼富人恐怕會懷疑他倆,因為他們都和富人沒任何關係。所以說富人的判斷並非是理智的,而是受到世俗情感的影響,所以說生活中我們認識事物時或多或少會受到感情的影響。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會被感情遮住理智的目光。一代清官包青天,在審理自己侄兒包勉的案子時,完全排除了個人的感情,絲毫沒有受到情感的影響。用他的話說就是:公堂之上無父子。就因為此,他才被後世之人連連稱頌。

  19世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是力學系統的創始人,而在當時人們正在研究光的本性,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認為光具有粒子性,它是由無數看不見的微粒組成的;而另一種是說光只具有波動性。當時兩派各舉出了例子和實驗來證明了自己的觀點。但由於牛頓支援粒子說,反對波動說,所以人們也就認為光只具有粒子性。從而使光的波動說發展很緩慢,直到20世紀初才被人們所接受。

  現代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研究黑洞問題時,曾收到他的導師的信,說黑洞是不會向外輻射能量的,勸他放棄這方面的研究,但霍金並沒有被感情矇蔽,依然堅持認為黑洞會向外輻射能量。最終他因此獲得了"原子物理之父"的光榮稱號。

  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情感的世界,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本質和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情感的干擾,因此我們要以"舉世渾濁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尚情操來撥開情感矇蔽的雙眸,用客觀的、理智的、公平的態度來認識它。

  “情感”猶如眼前的一片烏雲,撥開它我們會發現藍天、綠水……

  【簡評】任何觀點都需要事實的支援,但並非任何事實都能支援某些觀點。本文作者所選取的作為論據的事實相當恰切精緻,像三根棟樑,成功地構建起了理論的大廈:撥開感情迷霧,把握理性光彩。這三個事例也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補充,包青天以理性的頭腦來評判紛繁複雜的謎案,聲稱"公堂之上無父子",是古之典範,也是中國倫理血緣超越的成功範例;史蒂芬·霍金堅持自己的判斷而避免老師的誤導從而取得巨大成就,是今之楷模,也是外國理性光彩的閃爍,牛頓的例子則從反面論證了本文的論點,這二正一反,非常具有說服力。

  
看過的人都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