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的計稅基礎

  因為融資租賃在我國發展時間相對較短,行業本身的業務模式發展還不成熟,相關制度還在不斷完善,該行業仍需要政策上給予大量的扶持。國際租賃會計準則在近年來發生了一定變動。下面讓小編來告訴你,希望能幫到你。

  

  .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和發生的直接相關稅費之和視為自有固定資產處理。

  資產計稅基礎

  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該項資產在未來使用或最終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或費用於稅前列支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某一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負債計稅基礎

  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一般負債的確認和清償不影響所得稅的計算。

  計稅基礎的調整

  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資產增值或者減值,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可以確認損益外,不得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

  歷史成本,強調的是在特定環境和時刻下,企業為取得該項資產所實際發生的支出,其數額是固定的,而且作為資產的計稅基礎,不得由企業自由調整,否則會嚴重侵蝕稅基。但是企業的資產基本上是一個長期的存在,不是一次性消費就消失的,也就是說資產對於某個持有者來說,有一個過程,而現實情況的複雜性,以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需求,企業持有資產期間,資產本身發生變化是常態,既可能是增值,也可能是減值,若一概不允許資產計稅基礎的調整,將無法真實反映企業資產的變化,也無法滿足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需要對此有一個可以控制的調整可能,在維護國家稅收利益和企業經濟利益之間平衡。所以,本條規定,企業持有各項資產期間發生資產增值或者減值,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條件的,可以調整該資產的計稅基礎,也就是企業調整特定資產計稅基礎的前提為必須符合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條件,這樣就在計稅基礎上,通過這個規定,企業與國家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融資租賃的發展歷史

  起源

  現代融資租賃產生於二戰之後的美國。二戰以後,美國工業化生產出現過剩,生產廠商為了推銷自己生產的裝置,開始為使用者提供金融服務,即:以分期付款、寄售、賒銷等方式銷售自己的裝置。由於所有權和使用權同時轉移,資金回收的風險比較大。於是有人開始借用傳統租賃的做法,將銷售的物件所有權保留在銷售方,購買人只享有使用權,直到出租人融通的資金全部以租金的方式收回後,才將所有權以象徵性的價格轉移給購買人。這種方式被稱為“融資租賃”,1952年美國成立了世界第一家融資租賃公司——美國租賃公司***現更名為美國國際租賃公司***,開創了現代租賃的先河。

  在中國的歷史

  中國的現代租賃業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為了解決資金不足和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裝置和管理的需求,在榮毅仁先生的倡導下,作為增加引進外資的渠道,從日本引進了融資租賃的概念,以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為主要股東,成立了中外合資的東方租賃有限公司和以國內金融機構為主體的中國租賃有限公司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用這種方法從國外引進先進的生產裝置,管理、技術,改善產品質量,提高中國的出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