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

  目前,大學生創業的星火已經點燃,各級政府、各個高校等多方力量都在積極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援,許多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扶持政策相繼出臺。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富陽出臺新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 最高可獲12萬元資助

  最高無償資助提高至12萬元

  為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走自主創業之路,2008年,富陽啟動大學生自主創業資助工作,至今已先後組織10批大學生自主創業專案的申報、評審和資助,共有174個符合條件的大學生自主創業專案獲得資助,共計資助金額735萬元。專案內容涉及電子科技、家居建材、銷售經營、金融服務、廣告媒體、商貿流通、培訓教育、中介服務、農業生產等20多個領域,專案總投資達8000餘萬元,直接帶動就業680餘人,創業帶動就業效果逐步顯現。

  今年,為進一步滿足大學生創業需求,富陽通過調研走訪,出臺了升級版的《富陽市大學生創業資助資金實施辦法》。

  市人力社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新出臺的《辦法》主要有3個亮點:

  一是放寬資助物件,首次將在富陽的普通高校在校生納入到自主創業資助範圍內,同時將普通高校畢業生畢業時間從原來的兩年內放寬到5年內,即畢業後5年之內在富陽市範圍內創業的大學生都可以申請創業資助***畢業時間為2008年及以後,從畢業證書的簽發之日算起***。

  二是提高貸款貼息。“對大學生資助創業申請的銀行商業貸款進行貼息,貼息金額從原來的最高1萬元提高到3萬元。”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說。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把大學生創業無償資助分為六個等級:2萬元、4萬元、6萬元、8萬元、10萬元、12萬元。從原來最低1萬元提高至2萬元,從最高10萬元提高至12萬元。

  :富陽網:出臺政策鼓勵自主創業 大學生不“領情”

  今年,富陽市財政每年增加100萬元“人才開發專項經費”,用於資助符合條件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在富陽創業。今年6月初,《富陽市高校畢業生創業資助資金實施辦法***試行***》出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正式開始申請資助。然而,截至8月31日,到人事部門申請辦理創業資助資金的高校畢業生僅有4人。為什麼這一利好政策,大學生不“領情”?

  大學生不願創業冒風險

  市人事部門小陳說,創業資助資金的資助方式有商業貸款貼息和專案無償資助兩種,高校畢業生可申請其中一種資助形式。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們不領這個“情”。

  據初步統計,今年富陽共有省內院校生源3703名,迄今為止,仍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不管是已經找到工作的,還是尚在尋覓工作的,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屈指可數。絕大多數大學生希望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而不願為創業“買單”,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項旨在鼓勵、支援、促進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又可以讓大學生在更大程度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優惠政策為何不受“熱捧”?

  今年剛從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小潘,目前在一家事業單位實習,他說,我們好多同學都是“日光族”,拿到工資後往往會在一天之內花光,再從父母那兒支取。要讓這樣的大學生辦廠經商再賺錢過日子,那是不現實的。小潘認為,自己做個體去創業,不僅風險大,而且回報週期長,這讓許多畢業生望而卻步。

  社會經驗不足,無法馬上創業

  小潘說,他們班共有30多個同學,至今沒找到工作的還有很多,但沒有一個選擇到自主創業的。因為我們的社會經驗有限,能力不夠,學到的知識又太少,所以說到創業我們就害怕。他說,希望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仍然是不少大學畢業生選擇的目標。“辦企業難啊,有創業資助資金,沒好的專案也白搭。即使有了好的專案、申請到創業資助資金,我們仍然心裡沒底,因為一旦經營不善,面臨失業不說,還要承擔投入資金的損失,誰敢輕言嘗試啊?”

  去年畢業的小李也直言不諱:“讓我去自主創業,豈不是拿自己的青春當賭注?”他說,自己寧願暫時在小公司打工,也不願經商辦企業。他表示今後要考公務員,即使考不上,也不會選擇幹個體。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持小潘、小李同樣心態的大學生大有人在。許多大學畢業生受傳統觀念影響,創業意識不強,創業信心不足。所以,他們寧願去跟更多的人擠找工作的獨木橋,也不願自己去創業過把“老闆癮”。

  父母反對孩子自主創業

  今年大學剛畢業小錢幾個月來一直在求職路上徘徊,至今工作未果。他告訴記者,今年6月初,在《富陽日報》上看到關於大學生可以申請創業資助資金的報道,他曾產生過自己開辦廣告公司的想法。跟父母提及後,父母堅決不同意。父母說,大學畢業了,貸款去開公司,那還讀大學幹什麼?還不如直接把省下來的學費用於開公司好了。

  “大學生畢業後,政府資金資助是一方面,而父母在資金上的扶助、精神上的支援也很關鍵。”小錢說,家長們總認為,考上公務員或進了事業單位才是捧上了“金飯碗” ,可以一輩子都不用愁了。自己的孩子去創業是沒本事、沒出息的表現。有的家長甚至認為,那些自己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被“逼上梁山”的。小錢覺得,真正白手起家的人非常少,如果得不到家長精神和資金上的支援,光靠大學生個人的奮鬥,要辦企業非常艱難。

  高校對畢業生缺乏引導

  小潘認為去基層創業不被大學生接受,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說,學校沒有教育引導、政府沒有提供有針對性的專案、諮詢等資訊服務。

  “大學畢業生不願創業,在很大程度上還與學校的教育有關。現在許多院校關注的只是畢業生的就業率,而忽視了畢業生的創業率,在課程的設定上,大多數院校沒有專門的創業指導課程或講座,沒有或很少提倡學生如何去創業,如何在創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更有甚者,學校還經常模擬公務員考試,輔導學生如何考公務員,沒有形成一個鼓勵、支援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良好氛圍。

  市人事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坦陳,高校畢業生創業確實比較困難,因為創業涉及多個方面,包括資金、專案、風險承受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場等,“資助資金實施辦法”的出臺主要是緩解部分創業資金壓力,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做好創業相關服務工作。比如給畢業生們提供創業專案資訊、創業計劃制訂、開業指導和後續諮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