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要怎麼做

  做好創業是每一位創業新手都想做到的事情,創業的前期也有很多我們要關注的事項,小編為你帶來了“做好創業”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創業之前的我們需要的準備

  1. 招聘

  搭建團隊是成功的關鍵。你肯定願意和真正有才華的人共事,希望他們認同你的觀點,願意每天長時間工作,敢於承擔風險,對薪水要求不高。但是,其它很多公司也在找這樣的人。你需要同優秀的創業公司競爭,還要和投入大量資源的巨頭爭搶頂尖人才。招聘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有一些投資人非常看重團隊,將賭注都押在團隊上。因為一家公司的產品和理念可能會發生變化,但團隊能力是相對確定的。因此團隊能力是投資人衡量你們創業公司的重要指標。

  在招人的過程中,創始人需要一定的推銷能力,向聯合創始人和員工介紹公司理念。投資人也可以通過這一點驗證你的社交能力,他們希望看到有人願意主動和你分擔風險。

  你需要儘早為團隊選擇合適的成員。這樣不僅能在早期找到合夥夥伴,還能在你反覆向他人解釋你的專案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瞭解和思考你的公司,並得到最真實的反饋。

  2.融資

  說到融資···有些 CEO 會感到很頭疼。但是如果你懂得了融資的方法時,這就不是件痛苦的事情了。

  現在,低成本地開發和銷售一款產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容易。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用自己的錢創業,大多數創業者都需要外部融資擴張業務。

  融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聽取反饋,調整公司發展方向的絕好機會。很多孵化器可以在融資幫面更多地幫助創業者,比如 500 Startups, TechStarts 和 YCombinator 等。***氪君注:嗯,“等”字指的主要是36氪和咱們的氪空間吧***

  不過,你需要明白一點,融資也可能給公司帶來負面影響,因為融資過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你要考慮如何向投資人介紹公司和產品,需要為融資會議做充足的準備,這些都讓你無暇顧及產品、市場和公司的成長。

  3. 客服

  你可能會想:“我們會外包客服。我是公司的 CEO,我的時間太寶貴了,沒空幫客戶來解決如何訪問網站的問題,也沒法幫他們找回密碼。”

  如果你是這麼想的,我勸你還是改改吧。你需要參與到客服環節,在於客戶的交流過程中,你可以瞭解到使用者對產品的真實需求,這一點是非常有價值的,和產品的實際使用者是改善產品的最好方式。

  此外,在公司早期,你可能是整個公司對於產品最瞭解的人了,你的參與對於提升使用者體驗有著巨大的意義。

  你需要一直做客服工作嗎?當然不用,這項工作遲早會交給別人,你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這時你就會發現,授權和管理一項你做過的工作要容易的多。

  4. 展會

  準備好接受聚光燈,昂貴的賓館,展會的食物,以及長時間站立。對於大多數行業來說,各種展會都非常重要。這是一個和行業媒體建立關係,和其它公司開展合作的契機。你不需要成為一個“會霸”,但是你最好每年參加幾次展會,這對於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

  5. 長時間工作

  有些人好萊塢電影《社交網路》,感覺創業者就像其中的主角一樣,20% 的時間在工作,80% 的時間在幹其它事。

  實際上,創業時你必須比給別人打工時要努力 5 倍以上。我和我的聯合創始人平均每週工作超過 80 個小時。當我和其它 27 家公司在孵化器 500 Startups 時,我們發現這幾乎是矽谷的通行標準了。

  不過,當你在做一件你熱愛的事情時,你根本感覺不到是在工作,而更像是在完成一項使命,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根本感覺不到。

  6. 做出艱難的決定

  你上一次做重大決定是什麼時候?作為一名創始人,你經常會碰到岔路口,你需要決定下一步往哪走。

  比如你要決定開發哪些功能,不開發哪些功能;你要判斷公司是否需要融資,何時從哪裡融資;你要確定公司的商業模式,要與誰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如何確定價格,聘用誰等等。你必須習慣做出重要的決定。

  你的身邊可能會有信任的人給你建議。但最終還是要你來做決定。你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沒有絕對的對錯,或者在短期無法看到成效。置身事外的批評其它創業公司或者你現在的老闆很容易,但是作為創業者,你身處舞臺中間,就不能像一般員工一樣天天看戲了。

  7. 出差

  你要和不同地方的人做生意,所以你需要經常出差,參加各種會議,在不同的活動上推廣產品,或者去別的城市會見投資人。

  關於出差,我的個人經驗是,要對自己好一些,不要在乎一點小錢,幾個月後你可能都忘了這些錢了,但是如果被出差搞得筋疲力盡,那就得不償失了。

  8. 過拮据的生活

  創業可以通過自己的資金或者尋求外部融資。當你沒有融資時,就需要靠原來的積蓄過日子了,你經常沒有工資。融資之後,你就有工資了,但是仍不太寬裕。你要做好準備,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隨時會有“破產”的可能。

  9. 風險

  “不確定性”貫穿公司發展的始終。你需要時刻想著市場、使用者,發展方向、投資人和盈利方式。你沒法確定商業模式是否可行,也不知道公司的業務下個月會不會增長,更不知道未來幾個月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所以你很難做出明確的規劃。你得厚著臉皮,不要被這些風險左右,專注於成功,跨過一座又一座山峰。

  10. 快速行動

  作為一名創業者,最寶貴的資源就是時間。你在和時間賽跑,不能在錢花光之前被競爭對手打敗,你需要儘可能降低機會成本,快速成長。

  開始創業時,你可能沒多少錢,常常要身兼數職,空閒時間很少。我是一名音樂人,但是已經很久沒有演奏過了。我和家人朋友團聚的時間不多。以前,我每週都會看一兩部電影,但是在過去 12 個月裡,我幾乎都沒怎麼看過的電影。

  別人可能很長時間都見不到你,就好像你蒸發了一樣。你也要做好失眠的準備。這種狀態就好像你的某個朋友剛剛有了孩子,很少參加各種活動,每次出現都很疲憊。你的公司就是你的孩子。很多父母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他們的寶貝,如果再給他們一次選擇的機會,他們依然會選擇要孩子。

  人的一生沒有幾次創業的機會,你要在某個領域走得很深入,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但是當你最終走出來的時候,你的雙眸會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11. 學習新事物

  從資料的角度說,大多數創業公司都不會成功。但是,創業者能夠學習到一系列經驗和技能。

  創業者需要身兼數職:市場營銷,人力,會計,定價,業務拓展,推銷,產品管理等等,這些壓力迫使你必須在短時間內學習大量新事物。創辦一家公司就是實戰中的 MBA 速成班。

  幸運的是,市面上有大量現成的資源,降低了創業的門檻。雖然我每天都很忙,但是我還是會抽出幾個小時時間讀書。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帶來豐碩的成果。

  12. 自信地推銷

  如果你不喜歡銷售,那做生意可能不適合你。如果你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講話,那你就不適合當一名 CEO。

  你需要向團隊展示你的計劃和領導力,向用戶銷售你的產品,向投資人和孵化器推介你的公司。你經常參加融資會議或者產品展示活動,你需要在觀眾和記者面前發表你的觀點。

  你不需要向像一個二手車推銷員一樣太過張揚,但是也不要太害羞。我認為 HBO 電視劇《矽谷》中 Pied Piper 的 CEO Richard 做得就比較得體,在現實世界中他這樣的人很可能會取得成功。

  可能你天生不是一個外向的人,但是作為一名創始人,你有很多的機會建立自信。有時候你可能表現得不自然,建立起自信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你想要保持公司的發展就必須能夠自信地推銷你自己和你的公司。

  13. 處理合同、法律和財務問題

  你並不是唯一一個被這些問題困擾的創始人,現在網上有很多文書的模板,一些孵化器也提供相關的服務,你可以更加輕鬆地解決法律檔案和財務等問題。

  14. 調整和適應

  創業的過程會提高你的適應能力,你需要對資料和各方的反饋保持開放的心態,很多公司正是通過“精益創業”的方式,不斷調整公司的發展方向。不要當一個頑固的人,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就及時改正,靈活性是創業公司相對於大公司的一項優勢。在 SoundBetter,我們一直通過實驗的方式驗證提出的假設。通過資料和顧客的反饋來了解真實的情況,為公司的下一步行動提供依據。

  創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付出的太多太多。上面這 14 件事情並不是你所有的工作,你需要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這才是創業真正的樂趣所在!

  什麼是做好了創業的準備

  在過去的這幾年裡,在招聘和挽留離職員工時,總有一種人是最難說服的,那就是想去創業的人。這些人往往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理由,但無論是什麼出發點,敢於選擇這條路的人,至少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嚇回去的。記得以前在阿里的時候,有人曾笑稱阿里在員工離職這一點上,最大的敵人不是百度和騰訊的挖角,而是創業。

  因此每當我面對這些人,使盡了渾身解數軟磨硬泡都徒勞無功時,就會有一種無力的挫敗感。然而我也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員,想必當年我離職創業時,我的主管也會是如此的無奈。

  作為過來人的我,真的想給沒有創業但嚮往創業的朋友們一些建議 — 創業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

  現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裡有個很不好的風氣,就是鼓吹創業。不可否認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年代。曾有統計發現,網際網路行業是一夜暴富人數最多的行業。而VC等熱錢的湧入,又讓資本在不斷鼓吹和忽悠年輕人們走上這條道路,最瘋狂的時候,可以什麼都沒有就能忽悠來錢。

  因此很多生活平淡的熱血青年們,往往會嚮往著更好的生活,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開豪車住豪宅,希望成為下一個馬雲。但在我看來,如果是這個出發點的話,不能說錯,卻挑了一條最艱難的路。通過理財、投資、做生意都能比這更快賺到錢,而創業卻是勞心勞力,最後的收穫可能往往低於你的預期。也因此在我萌生創業想法時,我的一位長輩就告誡我,創業不是為了錢,如果是為了這個目標,最後很可能會失望。

  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一個商人。商人總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們可能不需要創造什麼價值,只需要追求攫取利潤的方法。而創業的背後,是企業家精神,一定是或多或少的創造出了對社會的價值,追求利潤是第二位的,兩者不應該等同。

  對於很多有志青年來說,談錢太俗,那就談點理想吧。儘管Google、蘋果、Tesla等高科技公司的傳奇創業經歷會不斷的激勵著我們,併成為我們創業的原動力之一,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有機會改變世界,但是,殘酷的現實是,這樣的公司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體,太過鳳毛麟角,而大多數的公司都會淪為平庸,甚至是死掉。

  如果不是已經掌握有超出時代五到十年的技術,再跑出去創業,那麼,我想大多數人創業,都僅僅只是在已有的技術體系裡做做改進,也許有商業模式的創新,但那和技術無關。

  因此對於一些熱血的技術青年來說,一個很殘酷的事實就是,如果你跑去創業,就會承受很大的業務壓力,迫於業務壓力和生存壓力,很可能就無法再專注的做技術的鑽研了。如果既想創業又想做最酷的技術怎麼辦?在我看來只有一個解法:認準一個代表未來的方向,靠融資的錢燒下去,不成功就成仁。這是很需要勇氣的。

  網際網路發展了這麼多年,早就過了草根崛起的時代。VC們選擇創業者,實際上是在選人。VC們對很多專業領域都不懂,但是他們懂人。雖然經常會有些案例跑出來說哪家VC當年是如何如何沒有眼光,錯過了什麼公司,但事實上,主流的VC還是很靠譜的,他們也許會漏掉一些,但不靠譜的創業者基本上都會被過濾掉。

  我感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最好要具備這麼幾個條件:團隊、領導力、講故事的能力、客戶資源、創業經驗。

做好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