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餐飲業成功故事

  不放棄,始終懷揣著創業夢想,用敢拼敢闖的韌勁一路微笑著,終究會把磨難走成風景。看看那些在餐飲業創業的成功故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夫妻經營綠色手撕麵店,三年純賺35萬

  張志權扔掉鐵飯碗的緣由很簡單,工廠效益不好,沒錢花。此時一套各項指標精確到兩、錢,分、秒的手撕面製作方法已經形成了。王金剛是小工中的一個,後來成了另一家“綠色手撕面”的老闆,生意也一樣紅火。

  不用擀,不用抻,撕!撕!撕!就行了!

  張志權扔掉鐵飯碗的緣由很簡單,工廠效益不好,沒錢花。張志權發家的經歷也很簡單,鑽勁兒讓他掌握了一手“絕活”

  1998年末,他開起了小吃部,收入當然比上班強。河南的表舅來東北,閒聊間提起舅媽做的手撕面。表舅只是隨便說說,張志權卻上了心。刨根問底地問個沒完,表舅又說不清楚,只好說,將來問你舅媽吧!將來?哪成!第二天,他便關了小店,和妻子一道去河南把舅媽接來東北。當時,只是一時衝動,沒想到今天就是靠“吃部這碗“面。發了家。

  回來後的近一個月時間,張志權的小吃店一直未營業。他開始根據舅媽提供的做法研究手撕面的整個製作過程。和麵、醒面、撕面及各種湯料配製,他反覆試驗了上萬次,一個月竟用掉了7袋麵粉。做好後,親友一致反映面好吃,筋道、口感好。

  此時一套各項指標精確到兩、錢,分、秒的手撕面製作方法已經形成了。他摘掉了小吃部的牌子,大大方方做了個燈箱,“綠色手撕面”亮亮堂堂地打了出來。與此同時,一張漂亮的“菜譜”也隆重推出在門口***立式燈箱***:綠色手撕牛肉麵、綠色手撕豬肉面、綠色手撕雞湯麵、綠色手撕雞蛋麵、綠色手撕肉醬面、綠色手撕菜汁面、綠色手撕薄荷面、綠色手撕素炒麵、綠色手撕蕃茄面……

  起初,人們都嚐嚐新鮮,可這一嘗不要緊,頭回客,都變成了回頭客。這條小吃街上,蘭州抻面、手擀麵、蒸餃等麵食部顯得冷清起來。

  他家可火了!有時候,屋裡的座位滿了,客人就在外面等,有著急的主兒,乾脆端著到外面吃。兩個出差的黑龍江人,就吃好了手撕面,每天必到。他們說,每碗3-4元實惠,味又好,還有老闆送的清湯喝,每天換一種面,吃夠5個輪迴再回家!張志權說,雖然是句玩笑話,但他們能天天來,就說明我這面還“夠味兒”!為啥叫個綠色手撕面?現在人們喜歡吃綠色食品因為它無汙染、純天然。我家的面沒有任何新增劑,完全用手撕成條,就像人家吃涼拌西紅柿用手掰,而不用刀切一樣,不會帶有任何雜味,再加以各色配料佐湯,又好吃,又時尚。一位常客說:“我在家裡也試著像您那樣撕,可怎麼也撕不成條,竟是一些面片面疙瘩呀!”張志權笑而不正面回答:“因為我的手沒長在你的手上呀!”

  生意火爆不止。夫妻倆忙不過來了,請了兩名小工,有了人手,他們又增加一些簡單的小炒、涼拌菜,效益自然又增長了一截。王金剛是小工中的一個,後來成了另一家“綠色手撕面”的老闆,生意也一樣紅火。

  說起王金剛開店,夫妻倆還鬧了很長時間捌扭。妻子堅決不同意他把和麵技巧教給王金剛,可張志權認為他家裡又困難,幾百元的收入根本不夠供兩個弟弟上大學。張志權費了好大勁說服妻子,王金剛的店才開起來了。2001年10月,小區規劃,樓區附近的出租屋一律拆除。當然,他們的“手撕面”館也未能倖免。

  沒事做了,張志權靜下心來,算了一筆細賬,他自己都有點不信,僅有兩萬人口的小鎮,三年下來,去除生活費用、稅務等各項支出,竟存下了35萬!

  張志權人閒著,腦子可沒閒,如今,他又有了新的“升級”衝動:一邊找店址,一邊忙著打探有關產品註冊事宜。妻子嘲笑他異想天開,想做中國的麥當勞,他卻認真地說:咋的!明天的事,你能說準咋的!!

  二:

  吃飯排隊的APP,如何講出估值20億的故事?

  在資本寒冬中能融到資,是一件讓同行羨慕嫉妒恨的事,況且這筆融資數額不菲——C輪,5億元。老謝本打算慶祝一番,但後來想了想,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老謝名叫謝新法,是“美味不用等”的創始人兼CEO,公司為餐廳提供智慧餐位管理系統。老謝其實不算老,也就三十多歲。他笑稱自己也不知道老謝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老謝沒有獨立的辦公室,和技術人員坐在大平面一起辦公。他樂於這種開放包容的氛圍,“其實蠻好的,工作之餘就是兄弟”。

  10月28日,美味不用等宣佈獲得5億元C輪融資,由大眾點評、百度領投,中信資本、正中興、海潤、安持等資本機構跟投,A輪投資人經緯中國和B輪投資人天圖資本繼續追加投資,公司估值超過20億元。

  餐飲O2O市場已不乏美團和餓了麼為代表的外賣巨頭,但美味不用等深耕的是另一個細分領域,即到店消費。

  成立兩年多的美味不用等已進入全國兩百多個城市,為西貝、綠茶、南京大排檔、雕爺牛腩等三萬多家餐廳提供智慧排隊服務,佔據了到店消費左右的市場份額。但謝新法仍然覺得不夠快。“還在半山腰上,不上不下,你不快對手快就會很危險。”他說。

  加速擴張

  2013年年初,謝新法離開了供職近十年的中興通訊,和另外三個合夥人組建團隊,成立公司。當年4月美味不用等的APP上線,他們打算用移動網際網路幫助熱門餐廳解決排隊問題。

  美味不用等的主要產品是其自主研發的排隊系統,使用者可在其APP或微訊號選擇餐廳,進行遠端排隊取號,並可實時查詢排隊等位程序,提前5個號會簡訊推送提醒。在餐廳,系統裝入平板電腦,配上印表機,使用者即可取號排隊,掃描二維碼亦會進行提醒。

  看似簡單的事情卻並不簡單,APP上線後的半年時間是一個“黑暗時代”,謝新法一度懷疑“這件事能做嗎”。那段日子裡,公司只有6個人,4個合夥人和2名員工,一個月最多也就談下10家餐廳。謝新法向《中國企業家》回憶,“沒有品牌知名度,沒有錢,有的只是精神、產品和服務,是靠咬牙堅持下來的。”

  當時,為了拿下上海新旺茶餐廳,美味不用等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市場官陸瑞豪等了餐廳老闆整整兩天,第三天正好有新店開業,陸瑞豪才藉機“堵住”了老闆,爭取到了一個試用的機會。

  很多早已有了排隊系統的大牌餐廳對此並不感冒,美味不用等的策略是,“以升級為藉口,零成本將其引入網際網路時代”,即免費在餐廳原有的硬體裝上自己的系統。即便如此,與大企業合作仍是難事,因為對方一般稽核比較嚴格。

  2013年9月,美味不用等希望拿下通用磨坊旗下的哈根達斯,對方提出要到公司拜訪,那時美味不用等連固定的辦公場所都沒有。謝新法“臨時徵用”朋友的公司,換上美味不用等的牌子。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謝新法還說服盛大資本為自己做背書。彼時,美味不用等的客戶雖然不多,但在上海幾乎拿下了一個購物中心的所有餐廳,盛大資本覺得其具備可複製性,希望投資。

  最終美味不用等跟哈根達斯的合作如願落地。2013年10月,美味不用等也拿到了盛大資本的200萬元天使投資。

  對於一般餐廳,一開始美味不用等的硬體和軟體系統都要收費,隨著競爭加劇轉向全部免費。很多餐廳奔著免費而來,美味不用等逐漸駛入快車道。2013年年底,其在上海與300家餐廳實現合作,第二年5月進入北京市場,3個月在北京拿下了700家餐廳。謝新法清楚地記得,開拓北京市場時,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銷售副總裁楊佳佳意外摔斷了腿,她就拄著柺杖一家家去談,這感動了不少餐廳老闆,最終實現合作。

  2014年8月,美味不用等拿到了經緯中國和信天創投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之前我投了餓了麼,它會成為到家食物***,所以我考慮要投一個到店食物***。很多公司,它們都想替換餐廳系統,比較重也就比較慢。美味不用等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個‘外掛’,排隊系統這個切入點很棒,可以瞬間和所有餐廳的系統對接,不要求改變原來的系統又解決了餐廳的排隊痛點,所以我們沒有聊太多細節就投資了。”經緯中國合夥人叢真向《中國企業家》如是說。

  從最初的Demo開始,美味不用等排隊系統已經迭代了一百多個版本。早期,一旦斷網餐廳取號就會終止,這個問題容易造成餐廳秩序混亂。公司在後臺實時監控,一旦哪家餐廳系統出現問題,第一時間修復或者打電話進行指導。陸瑞豪告訴《中國企業家》,“我們慶幸的是有先發優勢,後來一些大網際網路公司也在做,但我們一些細節功能、特殊功能推得最快。比如有的餐廳樓上樓下同時叫號,對手可能要用一兩月時間開發,我們則短很多。”

  坐穩京滬市場後,美味不用等的觸角開始伸向全國。2015年1月,拿到了天圖資本領投的2000萬美元B輪融資,擴張再次提速。截至10月,美味不用等進入全國兩百多個城市、三萬多家餐廳,目前其APP使用者量達到5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