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如何種植

  人蔘,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溼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人蔘種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人蔘種植的方法

  1.林地栽參

  ***1***選地整地 宜選用坡度在15o以下的闊葉林地,pH為5.5-6.8腐殖質含量高的砂壤土或活黃土。一般頭年刨地第二年種參,使土壤熟化,增加肥力減少病蟲害,整地前可將餅肥及多菌靈、西維因等農藥分別按每平方米50克、20克、15克施於地面,拌人土中,作成寬1.2-1.4米,作業道0.5米,高25釐米左右的畦。

  ***2***繁殖方法

  ①種子處理 春、秋播均需催芽。因人蔘種子屬於胚發育不完全型別,新採收的種子胚很小,僅由少數細胞組成如針尖大小,肉眼幾乎看不見,需與溼沙拌勻保溼貯藏,經20~12℃晝夜變溫條件下3~4個月,讓種胚長大,種子裂口,這一階段稱為形態後熟期,再經5℃左右的低溫下貯藏2~3個月,完成生理後熟期,種子才能出苗。

  ②播種 東北人蔘產區,氣候較溫暖的吉林省集安等地,7月份採種後立即播下,利用自然的溫度,可完成形態後熟和生理後熟,第二年可正常出苗。氣候寒冷的吉林省撫松地區,當年種子不能完成兩個後熟期,只好將種子風乾,待第二年夏播,第三年出苗,若要第二年出苗,就必須採用催芽方法。

  播種方法,一般撒播,每平方米用種子3.5~5克,覆土5釐米左右。也可點播,用5釐米×5釐米的行株距壓孔器先壓好3釐米深的孔,每孔內播1粒籽,覆土5釐米,點播稀密均勻,但較費工,多用於科學試驗。生產上勞力許可的情況下也應採用。播種後要立即蓋上樹根、山草等物,既可防止雨水沖刷畦面及土壤板結和乾燥又可防止冬春的緩陽凍***上凍後因陽光直射速化,入夜又速凍,如此使種子、參根受害稱緩陽凍***。

  ③移栽 由於地區不同,土質、氣候等條件各異,吉林人蔘產區形成了兩大參區,即以集安市為代表的邊條參區和以撫松縣為代表的普通參區。兩大參區種植方法有別。

  普通參的栽培:普通參區以農家品種大馬牙為主,當地土壤較黏,雨水滲透較慢,氣候冷涼,參根不易下扎,參體短粗,基本上是三年生移栽,六年生收穫***移栽後長3年***,稱為三三制栽培。加上當地雨水較多,腐殖質層厚若移栽時下須整形,栽下會爛根,不能培育邊條參。

  邊條參的栽培:邊條參區以農家品種二馬牙為主,土壤砂性大,雨水滲透快,氣候溫暖,參根易往下扎,三年生移苗時要"整形下須",即將參苗上的側根和鬚根全部掐掉,只在主體的下端留兩條長而粗的側根,將來長成兩條腿,使參根如人形美觀,由於二馬牙不如大馬牙生長快,為使邊條參等級提高,移栽兩年後挖出將不符邊條參要求的參根加工,將體形好無病斑的參再栽種2年,七年生收穫,這種三年生移苗,五年生再移苗各長2年收穫的栽參制稱"三二二"制。"下須整形",栽後不爛,這是邊條參區的特點,普通參下須栽後會爛。因此,不能下須。

  移栽時期秋天春天皆可,秋栽在10月中旬至土壤上凍前進行,春天土壤化凍人蔘即出苗。因時間短暫,只能小面積採用。移栽前應選健壯、無傷口病斑的參苗,按大中小分等栽種,否則參苗參差不齊影響生長。三年生參苗行距20~25釐米,每米行長栽12~16株,覆土7~10釐米。

  人蔘的種植管理方法

  人蔘,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溼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專家介紹,種植人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選地種植 對土壤要求嚴格,宜在富含有機質,通透性良好的砂質壤土、腐殖質壤土栽培,忌連作。施足基肥,新高脂膜噴施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發、防晒抗旱、保溫防凍、防土層板結,窒息和隔離病蟲源,。

  種子繁殖為主 催芽,將1份種子混攔3份河沙,裝入催芽箱中,置於室內或室外適當場所催芽,注意經常檢查翻倒,控制好溫度播種,整地下種後,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噴霧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發、提高出苗率。

  管理方法 鬆土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5次,防止土壤板結,合理澆水培土扶苗,人蔘需肥量大,根據植物需求適時施肥,噴施藥材根大靈,可促使葉面光合作用產物***營養***向根系輸送,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