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幸福的方法有感

  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幸福的意義很寬泛,只有深刻的瞭解和辛苦地努力才能獲得幸福。任何幸福的生活決不是來自某一件重大的事情而改變,幸福的生活是靠積累而成的。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現,許多想法是你很熟悉的、知道的或是似曾相識的。我希望你對它的反應是:哦!我知道這個,很高興你提醒了我。”《幸福的方法》就是這樣一本書。它提醒我們很多已經知道而忘記了的事情。“幸福”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陌生,因為我們常常會和自己說一句話:為了幸福,我們要努力……哈佛的一個學生說:“自從上了本·沙哈爾教授“幸福課”以來,一年中,身體出奇得好,心情也爽多了。”“我改善了我的飲食、睡眠、人際關係,還有人生的方向感。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東西。”

  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想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著更好的人際關係,扮演好各種角色。活的好,活的久。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莫說:幸福確實可以幫助人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更大的成功。這正是幸福能帶給我們的。幸福是一門科學,結合書中的內容和我個人的理解分享一些感觸:

  一、幸福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泰勒認為,幸福的定義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他說:“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這種解釋絕不僅僅是生命裡的某些時刻,而是人生的全部過程。記得一個朋友對我說:“我覺得我特別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很多不安、糾結和抑鬱都是來自某人的一句話或是一個觀點。”我告訴她,這非常正常。因為我們的環境讓我們不得不聽到各種聲音。在北京生活的外地人都要離開父母,面對高價的房租,擁擠的公車,不計其數的加班等等生活的壓力。在這個所謂奮鬥的過程中,“留與走”的想法時常會出現在每一個北漂族的腦子裡。“我在追求什麼?”這樣的問題時常會讓很多年輕人夜不能眠。尤其過年回家後,被家鄉的親戚朋友問起生活的怎麼樣的時候,困惑、盲目、煩惱各種情緒一併出現。當發現這些問題困擾自己的時候,靜下心來聽聽內心的聲音。每個人性格不同,家境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很多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活觀念。細細想來,日子就是說說別人,被別人說說這樣一天天的過著。每個人的生活看似相同,實則差異很大。最簡單的消費觀念就能體會到,有人願意花錢打扮,有人願意花錢吃喝,有人願意花錢進修教育,有人願意把錢存在銀行……都能說出各自的道理。這裡面的道理沒有對錯,因為在這其中只要自己覺得有意義,生活就是快樂的。

  二、如何實現幸福?本-沙哈爾告訴我們實現幸福需要快樂學習和開心工作。

  快樂學習。每個人天生都具備對學習的熱情,最成功的人都是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無論是在生命的哪一段,都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套學習計劃。計劃中包括兩個方面:個人成長和專業成長。在每一類學習中,用心地去找尋快樂和意義。把計劃規律化、習慣化。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困難,沒有人喜歡困難,但困難卻可以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個沒有挑戰性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永遠不要浪費從困境中學習的機會。

  開心工作。本-沙哈爾總結出這樣3種工作境界:賺錢謀生、事業、使命感。如果只把工作當成任務和賺錢的手段,就沒有任何的個人實現。這樣每天去上班,只是必須去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節假日了;把工作當事業的人,除了注重財富的積累外,還會關注事業的發展,如權力和聲望等。假如,把工作當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標了。薪水、職位固然重要,但他們工作,是因為他們想要做這份工作,動力源自內心。工作是一種恩典,而不是為人打工。不同的人,要學會在不同的事裡找到意義。重要的是,選擇目標時,必須確定它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愛好,符合自己內心的願望,而不是為了滿足社會標準,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喚”,就是使命感。

  掙扎、困難和挑戰都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幸福之路並無捷徑。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積而成的,無論是那些刻骨銘心的經歷,還是那些點點滴滴的瞬間。想要實現幸福的生活,首先要做的是接納“活在當下”的理念,也就是去關注那些日常生活中得小東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與親人相處、學習新知識以及完成工作任務,在這裡面獲得意義與快樂。我們日常生活裡這些快樂的事情越多,我們自然就會更幸福,如此而已。

  篇二

  用心閱讀了園領導推薦的泰勒· 本· 沙哈爾博士寫的《幸福的方法》一書後,從中學到不少,收穫許多。

  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瞭解到幸福的意義很寬泛,只有深刻的瞭解和辛苦地努力才能獲得幸福。任何幸福的生活決不是來自某一件重大的事情而改變,幸福的生活是靠積累而成的。我們作為幼兒園教師是一項很辛苦的事情,過程中包含諸多繁瑣的事情,不僅要刻苦鑽研教育教學的活動,創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而且還要應對不同層次不同素質家長的要求,給每一位幼兒多一些關愛;如果我們不能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突破自己,何來談什麼幸福。因此想要實現幸福的生活,我們首先要去關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那些普通而平常的小事情,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意義與快樂;那樣,我們日常生活裡這樣快樂的事情越多,我們自然就會更幸福。

  幸福,其實很簡單,人的一生總會遇到挫折,總會感到茫然和困惑,但是隻要善於用發現的眼睛去尋找,用坦然平靜的心去體會,用知足常樂的意念去儲存,知足的人最容易得到幸福。在從事幼兒園教師中,我慢慢學會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困難,在挫折與困難中冥想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補充的知識儲備,用一顆坦然平靜的心給自己創造幸福的感覺,不論事情的成功多少,只要自己在過程中努力了,認真付出了自己就很知足,很幸福了。

  幸福就是對生活少一點抱怨,多一份坦然,幸福的感覺時刻就在身邊,為別人帶來幸福,就是幫助自己帶來快樂,這就是我們樂於助人的傳統美德。其實追求幸福是沒有終點的,幸福是生命的一種基本需要,是我們在生活中種種經歷和感受!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到,幸福,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獲得的。只要你有信心,幸福就在你我手中!好好把握吧!

  篇三

  通過領導的推薦,寒假有幸讀了《幸福的方法》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泰勒·本· 沙哈爾,他是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近幾年專事個人和組織機構的優勢開發、自信心以及領導力的提升研究。其開設的“積極心理學”和“領導心理學”作為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率排名第一和第三的課程,他被稱為“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他的課程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哈弗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所以這本書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幸福”是一個美好的字眼,許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麼是幸福,人們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來說吧,小時候,我認為有爸爸媽媽的寵愛是幸福的。現在的我,認為自己嫁個好老公,無憂無慮的花錢買衣服是幸福。久而久之,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可我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幸福,總覺得自己沒有人家過得幸福。其實每個人對“幸福”這含義都是不一樣的。但對於幸福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我總感到有些迷惘。

  作者認為:如果我們要追求幸福,認清它是最有價值的目標,我們需要為它建立良好的習慣。建立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維持一個已經建立好的習慣就沒有那麼困難了。亞里斯多德說過:“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次行動,而是一種習慣。”在一個有規劃、有規律的生活中,妥善地安排時間,為更好地發展我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提供時間保證。把自主性和創造性與這種習慣性行為完美地結合起來,當然能更富創意、更好地發揮自主性,還會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什麼工作不能做好?什麼幸福不能獲得呢?

  泰勒·本-沙哈爾生動地把人們的人生態度分為四類漢堡模型:

  1、口味誘人,卻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吃它等於去享受眼前快樂,埋下了未來的痛苦。這種及時享樂而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是“享樂主義型”。

  2、口味很差,裡面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可以確保日後的健康,會吃得很痛苦。犧牲眼前的幸福,追求未來的目標,稱為“忙碌奔波型”。

  3、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吃它不但現在無法享受美味,日後還會影響健康。既不享受眼前事物,對未來也沒有任何期望,稱為“虛無主義者型”。

  4、“幸福型漢堡”,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通過目前的行為可以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

  幸福到底是什麼?有人說幸福就是我肚子餓了,剛好有人遞給我一塊麵包,幸福就是那樣的簡單;有人說幸福就是和愛著的人長相廝守,不管生活是否富有,幸福就是一種心靈知足的快樂;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只要你覺得幸福了你就是幸福了,幸福也許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還有人說良好的心態才是幸福,好心態不僅僅能讓我們愉快地,高效的工作,還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幸福,更美滿。這本書後,我覺得真正的幸福,需要我們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為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而去快樂地努力與奮鬥,能夠體驗種種經歷和感受的人才會覺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