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夢想文章

  有創業夢想的人有很多,真正實現創業夢的人有多少,有多少人是經不住失敗的考驗而敗下陣來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只有心沉,才能手穩

  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的人們,總髮愁找不到獲取財富的機遇,於是東奔西跑找機遇,最後累得筋疲力盡也未找到機遇,就算是找到了也不太適合自己。實際上,機遇就在我們身邊,甚至我們腳底下踩著的就是機遇,自己卻全然不知。說實在的,不是我們缺乏發現機遇的眼睛和耳朵,而是缺乏平心靜氣這一好抓手。這個問題不解決,別說看不到機遇,就是看到機遇、抓到財富,財富也未必能在自己手裡待得住。朋友們看過《動物世界》,獸中之王獅子同時發現獵物,豹子毫不怯陣,利用自己的短跑健將的優勢,搶先把獵物叼到嘴中並將獵物弄到樹上。

  落後於豹子的獅子只好在樹下呲牙咧嘴怒吼,以恐嚇豹子乖乖地丟下食物。按說,叼住獵物高高在樹上的豹子,可謂是“高枕無憂”。可結局並不是隨我們的常規思路走下去。豹子在獅子的張牙舞爪地恐懷嚇亂了陣腳,口中的獵物儘管在豹子口中,並有利爪協助僵,但總歸頂不住自己氣浮氣躁的忙亂,高高在樹上的口中食慌亂地丟掉樹下被獅子不慌不忙地叼走,無奈的豹子只好忍氣吞聲地趴在樹枝上眼望著獅子叼著自己落下的獵物遠去。事實證明,發現機遇固然重要,但抓住機遇並把財富穩穩地控制在自己手裡更重要,因為這是最終目的。真正在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的聰明人,都會“穩、準、狠”上下足功夫、大做文章不逞一時的匹夫之勇。

  人們都知道《紅巖》裡面的“雙槍老太婆”,打槍左右開弓,彈無虛發,令敵人膽戰心驚。但有誰知道“雙槍老太婆”的原型竟在是一個在當地很有名氣的畫家、美麗少婦陳聯詩。一個美麗少婦、畫家怎麼成了“雙槍老太婆”呢?她的神奇槍藝從何而來?是不是有些電影、電視裡說的天賦?非也。天賦只佔相當小的成份,得法的鍛鍊才是關鍵。這正你愛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雙槍老太婆”陳聯詩的同事回憶說,開始別說是雙槍打不準,單槍也打不準,這讓陳聯詩一度非常苦悶、著急,因為戰爭是拿生命作賭注,沒有槍法就沒有生命。一次,她在練習打槍時無意中從繪畫中得到靈感,那就是心要沉,手才能穩。結果,打槍技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這才鑄就“雙槍老太婆”的傳奇。少婦陳聯詩從自己的繪畫技術當中得出“只有心沉,才能手穩”的靈感,鑄就了她“雙槍老太婆”的傳奇。事實上,我們做任何事,要想取得成功,都不會離開這個要訣的。因為,一個狹窄的人別說聽不進別人的良言相勸,就是聽進去他***她***也不會穩當的選擇。只那些“心沉、手穩”的人才會有極高的成功率。

  山東人許明,一次偶然在報上看到一篇中國留學生介紹法國留學生生活的文章,文章中有一句話給他送來了發財的機遇。這句話是:第一次見房東老太太時給了她一條抽紗桌布,老太太愛不釋手,並把這條美麗的桌布展示給每一位拜訪的客人,在他的朋友圈中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結果許多人都託這位留學生回國買抽紗產品。山東正是盛產抽紗的地方,許明眼前一亮,立刻給在法國的一位朋友打電話,委託這位朋友尋找市場,自己則在國內掛靠了一家有出口權的公司,聯絡了一批工藝精良的抽紗生產廠家,就這樣許明像模像樣地做起了抽紗產品的出口生產,當年就賺了上百萬。楊一峰1978年初中畢業後隨父親在長沙做小販。從那時起,他就有一股強烈的改變命運的想法。為了尋找更好的機會,他於2000年2月孤身來到了深圳,試圖尋找到致富的門路。但是殘酷的現實很快就擊碎了他的致富夢。

  他在一家工廠做雜工,每天薪水只有12元錢,幸虧工廠管飯,要不然,區區12元錢可能連肚子都填不飽。儘管工作非常辛苦,薪水也很低,但他很喜歡和工友們在閒暇時到海邊看海,還常常到一些人跡罕至的沙灘去玩。有一次,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尋找到一片舒心的沙灘,當時已經下午5點多了,他發現很多野營者在沙灘上支起了帳篷,看樣子是準備在這裡露宿一夜了。

  他突然靈光一閃:在沙灘上露宿,安全不但沒有保障,而且垃圾處理、日用品供應等等都沒有人管理,如果,建一個“沙灘旅館”,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回到工廠,楊一峰立刻辭了職,然後買了一些篷布和工具,租了一輛三輪車將行李拉到海邊。那個三輪師傅不解地問為什麼,他笑著回答:“我想賣沙灘!”三輪車師傅一聽,還以為他是幻想型精神病患者,“說不定他一會兒把我也賣了”,趕緊收了車費走人。行李拉到了,楊一峰立刻著手建造沙灘旅館。他弄來幾根喬木,往沙灘上一立,再把篷布往上一披,一個簡單實有的大棚就做成了。他搭帳篷時,正好有一些人來露宿,聽了他的創意,大家都樂意給他兩元錢站崗放哨確保東西安全。

  看著“沙灘旅館”沒建成就納賓迎客有了收入,楊一峰打心眼裡高興,認為腳底下這專案選的準,來錢容易並且快捷。兩天後,一個別致的“沙灘旅館”就在沙灘上落成了,尤其是他用紅油漆在篷布上書寫的四個醒目大字“沙灘旅館”,在沙灘上更是相映成趣。“沙灘旅館”開張後,生意好得出奇,幾乎每天晚上都有百元左右的進帳,比在工廠的12元薪水根本沒法比。但一時未想到的麻煩也隨之而來了。有一天上午,他正睡覺,害然風雲突變,一陣狂風暴雨不期而至,狂風暴雨把“沙灘旅館”吹得七零八落,所有家當在他眼皮底下消失得無影無蹤,大風只給他留下幾根桌椅腿兒,全身溼透的楊一峰要不是臨時抓住一根樹,恐怕他這一百來斤也得被狂風掀走。等到風停雨歇,他孤零零地站在沙灘上,那場面,那滋味,要比唐朝陳子昂筆下《登幽州臺歌》“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毫無二敵。應該說,別看狂風暴雨捲走了他所有家當倒不怪罪狂風暴雨,因為,在海邊沙灘上淘金,狂風暴雨那不是家常便飯嗎?自己一時沒想到,那是自己的大意和疏忽,怨老天爺是給自己的錯誤找理由。沉思熟慮之後,他買了一箇舊集裝箱並進行了一番改造,用砂紙把集裝箱上的鏽擦掉,塗上一層黃色的油漆。等他把集裝箱運到沙灘上,付完車費,自己兜裡已無分文了。

  由於那段時間天氣惡劣,野營的人一下子少了許多,但楊一峰沒有“坐以待斃”,他找到一些旅遊公司,向他們報告了暴風雨後的旖旎沙灘海景。一些旅遊公司正愁沒有“賣點”呢,楊一峰的報告給這些旅遊公司帶來了希望,他們紛紛利用楊一峰給提供的資訊借題“炒作”了一下,這一借題炒作,不僅僅是給這些旅遊公司帶來好生意,也給楊一峰帶來了商機。三天後,沙灘上一下子來了60多位遊客。這還不算,楊一峰還學會上了上網,在網上主動營銷自己的“沙灘旅館”,果然有不少人“按圖索驥”找到了“沙灘旅館”。進了2011年,楊一峰的“沙灘旅館”儼然成了深圳一道獨特的風景。現在的,楊一峰已經有了自己的10多家沙灘分店,招聘了上百名員工,家產也從零發展成為千萬富翁。這正應了愛因斯坦那句老話:“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事實上,大凡成功者,都未必是找到了一個多麼高階的好專案,也未必真地挖到什麼“狗頭金”,而是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沉下心來,大力開發我們的想象力尋找到了人們需要的東西,讓財富像潺潺流水那樣,源源不斷地流進自己的腰包。

  那麼,沉下自己的心來,難嗎?竊以為一點也不難,只要您知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理兒就行,到那時,您的思路一定會大開,靈感也會像泉水一樣“叮叮咚咚”地向您走來。

  :我們為何趕上浪潮,又眼睜睜看它遠去

  1

  對人和事業而言,在適當時機找到和放棄節奏都至關重要。

  一句是:「一旦把握住了節奏,只需維持即可。」這是村上春樹談跑步,以及由跑步推及人生時說的。另一句來自喬布斯傳,大意是,一件事物的開創者往往也是最後一個意識到它已經過時的人。

  這兩句話可以同時指向寫作、事業或人生,都與節奏感有關。前者是說找到準確的節奏何其重要,後者則告訴我們如何打破已經成熟的節奏。問題在於,究竟該延續節奏還是該不斷尋找新的節奏?如何斷定一種節奏已經固化、過時?

  首先重要的當然是找到節奏,開創事物,領導潮流。許多人畢生的努力只是在完成這第一件事。等到節奏已經確立,韻律已經流暢,潮流已然生成,就該警惕,對節奏進行調整,要麼在主調不變的前提下增加細節的起伏,要麼在確定的長期方向進行區域性調整。

  《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在書裡提出過,一家公司只要趕上大勢,自己又不出錯,那麼就可以順著潮流存活許多年,直到下一次大潮到來。他提出的問題同時涉及上面兩句話。假如只想安心享受十年的成功,那麼找到對的節奏並保持穩定就足夠了。一件成功的事業、一股浪潮或者一個穩定的的寫作套路要想過時,需要不短的時間或巨大的變動,在此之前並不十分危險。但假如想變成基業長青的事業,想追求常新的人生,想在自己創造生命的中途突然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那麼在安全期限內便需要提前準備。

  2

  然而,找到準確的節奏併成為優秀的作家、企業家或風頭人物本身已經不容易,我們每每見到紊亂的步調。找到節奏並獲得成功之際想要改變則更加艱難。事業***假如我們將寫作、人生這些東西統統歸為事業***成功需要一種節奏感被反覆強化並長期堅持,這時候,慣性已然形成,變向要承擔巨大的風險,要求卓越的自省意識,這都是艱難的。

  我們很難舉出成功作家或備受喜愛的人徹底突破自己的例子。相反,大多數是新人進入並淘汰老人。柯達、諾基亞、索尼唱片都憑藉良好的節奏感在膠片業、傳統手機業和唱片業流行之際盛極一時。但它們對新潮流忽視甚至抗拒,進而在發覺大事不妙時匆忙轉向,結果尷尬無比。《浪潮之巔》中舉了太多這樣的例子,比如AT&T和開創入口網站模式的雅虎。***這裡有一個有趣的反例,即IBM公司,據《浪潮之巔》所說,它開始即依賴政府和大公司客戶,因而對個人電腦的浪潮缺乏預計,從而最終在個人電腦的領域失敗。但郭士納成為總裁後,接受現實,將個人電腦業務出售,繼續安心從事IBM賴以崛起的大客戶技術服務,使生意保持興旺。在新的大潮到來前,它可以安然無虞地循照舊節奏存活。***

  成功轉變的人自然有。就個人而言,最好的例子是Bob Dylan。整個1960年代,Bob Dylan的音樂從民謠突然變成搖滾,後來又轉變為抒情的鄉村音樂。而每次轉變之前他都已經獲得了巨大的聲望。1960年代前期,他彈不插電吉他唱民謠,是民謠潮流的領軍人物,但1965年,他突然彈起插電吉他唱搖滾,被許多人罵為叛徒,但Bob Dylan和《like a rolling stone》等歌曲一起,掀起巨大浪潮,在音樂和社會運動領域都成為長久不衰的潮流。

  大企業領域的例子,似乎還是隻能舉到蘋果,作為個人電腦領域的佼佼者,它不但沒有落後、反倒是掀起了移動化的浪潮,其間還順帶著改革了音樂工業。很多小企業也在默默無聞地憑藉著節奏的調整而追逐時代。但總體而言,在企業領域,人們並未總結出一種確定的「節奏調整定律」——既要靠某個空前絕後的人物的機緣巧合,又要靠接納和容許這種人物的制度。

  3

  對公司而言,選擇必須是慎重的。頂好是在潮水還正洶湧、太陽還在頭頂的時候就要四處探路。否則,就甘心堅守自己已經形成的節奏感,在潮水退去之前安守成功,或在長日將盡之際擔當舊行業的守門人,直到夕陽西落——要知道有些領域,潮汐的週期是很久的,一家壽司店即便開兩百年也可以繼續受到歡迎。最糟的是臨到動盪來臨之際,既跑亂了原來的步子,又來不及找準新的方向,不等太陽落山,自己先消亡。

  但對個人而言,突破自己的風險並不致命。它是一件隨時可以做的事情。第三句引語來自喬布斯。他30多歲的時候說起人一過30歲就會思維僵化、缺乏創新意識:

  「人們被卡在這些固有的形式中,就像唱片中某一段固定的凹槽,他們永遠無法擺脫出來。當然,有些人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有一顆孩子般的心,可惜這樣的人太稀少了。」

  :孤獨前行的80後創業者

  大器晚成的80後創業者

  自古英雄出少年,三十歲之前的年輕人有思想、有活力、敢闖敢幹,向來都是創新創業的弄潮兒。從全球範圍的成功創業者統計資料看,無論是美國科技巨擘喬布斯、比爾蓋茨、佩奇和扎克伯格,還是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創始人馬雲、丁磊、馬化騰等人,他們大都在三十歲以前開始創辦公司,從一開始不聞一名的小企業成長為日後影響世界的巨頭企業。

  然而,比較遺憾的是,從最近幾年各個領域的統計資料看來,80後創業者並沒有延續上一代70後創業者的創業趨勢。即使有為數不多的80後創業者開始現身上市公司創始人行列,但是如果用企業上市來衡量一個企業真正取得了重大成功的標誌,毫無疑問,70末、80後創業群體屬於大器晚成,他們創立的企業目前大多還正在路上,離達到IPO的規模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一方面可能80後沒有上一代70後那麼積極投身於創業浪潮,另一方面可能80後的創業環境沒有70後那麼寬鬆自由,種種原因導致80後創業群體的創新活力難以達到上一代70後的高度。

  同時,據資料顯示80後創業者在各個領域開始嶄露頭角,並發展達到一定規模及影響力之後往往被上一代70後巨頭企業收購,從而讓一批本來有可能登陸資本市場的80後優秀創業企業提早消失了。

  孤獨前行的80後創業者

  正當70後的企業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到處收購兼併新興企業,80後的企業在巨頭激烈競爭的夾縫中艱難成長的時候,90後的企業已經開始登上創業舞臺。相比前兩者,後者的創業目的更純粹,基本是發現了感興趣的需求就馬上動手創業,少了很多80後創業者碰到的羈絆與困惑,因此當前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基本上被90後創業者接棒。

  即使有少部分敢於邁開創業腳步,踏上了創業旅程的80後創業者也大都在狹小的垂直細分領域裡摸索,這也造成了80後創業者往往難以成就大事業,因為一開始出發就不敢把目標定的太遠,更不敢像70後創業者那樣談理想。從目前看到的眾多案例資料看,80後創業者更傾向於見好就收,企業做的差不多就要賣掉了。

  一方面是因為巨頭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是80後創業者嚴重缺乏安全感,相對於遠大的理想還不如落袋為安來得實在。總之,80後創業者可能不得不面臨孤獨前行的尷尬,陪伴他們的更多是70後巨頭及越來越多的90後新秀,而不是80後同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