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網上創業畢業論文

  大學生網上創業參與率和成功率都很低。學生個人網上創業素質、高職院校教育體制、社會環境影響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大學生網上創業難的主要原因。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篇一

  一、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責任主體的幾種模式

  國外的創業教育有著較好的社會環境和條件,營造出的創業教育支援系統非常完善,主要表現為組織支援和資金支援。國外大學生創業促進的責任主體之間的互動關係以政府的參與程度區分大概可以分為以下模式。

  1.以美國為代表的北美模式,或稱“美國模式”,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主導和高校輔助”的責任格局。美國政府的主要作用體現在提供槓桿融資,提供寬鬆的政策法律環境,優惠的稅收政策,政府補貼、預籤購貨合同等扶持政策。美國社會各界是大學生創業促進體制中的主要角色,美國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表現得特別活躍。美國的私人企業、社會團體、社會基金對大學生創業進行了全方位和多樣性的支援,不僅在創業教育上,而且在中介服務和融資貸款等方面對大學生的創業活動給予了有力的引導和幫助。美國高校在大學生創業的整體環節中居於輔導地位,主要是負責對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個性心理品質、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養,將創業內化為大學生的一種特定的素質。美國創業教育組織主要包括教師組織和學生組織,這些組織分有不同的層級,如全國級、州級、地方級等等。它們進行或支援創業教育教學材料與教學方法開發、教學資訊交流等工作。這些組織吸引著大量的教師和學生,因而在促進美國的創業教育發展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資金支援方面,美國有雄厚的資金保障。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鼓勵創業者積極創業,小企業的創辦者可以從聯邦政府得到5萬美元的撥款作為創辦經費,繼而可發行幾百萬美元的股票,聯邦政府以資助和貸款方式為他們提供直接的幫助。此外,州政府還以風險資本計劃允許發行免稅工業集資債券,以支援小企業的開辦。不僅如此,社會各界的資金支援也很豐厚。自從1951年成立了第一個主要贊助創業教育的基金會——科爾曼基金會***ColemanFoundation***以來,美國出現了許多支援創業的基金會,包括國家獨立企業聯合會、新墨西哥企業發展中心等,這些基金會每年都會以商業計劃大賽獎金、論文獎學金等多項獎金和捐贈教學的形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創業教育基金。

  2.以日本為代表的東亞模式,或稱“日本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和高校輔助”的責任格局。日本政府是大學生創業促進制度中的主導力量。為緩解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日本政府不斷完善技術創新扶植政策,改革教育科研體制,修改和制定相關促進創業的法案,形成了以產學官聯合的創新體系。在創業融資方面,日本政府金融機構發揮主導作用,能夠滿足不同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日本高校在大學生創業促進體制中主要充當教育者的角色。

  3.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歐模式,或稱“英國模式”,形成了“政府、社會和高校三位一體”的責任格局。英國在推動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利用和調動各級政府、各種組織和民間的力量,形成了政府、社會和高校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業促進體制。英國政府是創業教育及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參與大學生創業活動的各個方面,包括創業教育、創業服務與創業投資等。英國政府專門撥款建立了英國科學創業中心***UKSEC***來管理和實施創業教育,後來又建立了全國大學生創業委員會***NCGE***,全面負責國內的創業教育。社會團體、商會、企業等對大學生創業提供資訊諮詢、創業指導、資金贊助、創業培訓和創業實習等。英國的高校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主要實施力量,負責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通過分析上述三種大學生創業促進責任體制模式,我們可以發現,國外實施大學生創業促進措施的主體並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的。創業促進體制通常是由政府、社會和學校來通力合作,共同實施的。雖然這三個主體的性質不同,職能各異,但三者通過在各自的領域裡制定各種措施,採取各種行動,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相互間的無縫對接,責任環環相扣,構成一個良性迴圈的責任格局,可以有效地將大學生創業促進政策和措施銜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學生創業促進的責任體制。尤以美國的模式為最佳,支援大學生創業的各方主體之間的配合和互動顯得非常地默契,互相滲透,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的責任格局。

  二、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責任主體的進一步明確及對策

  針對國內創業教育中的問題,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對進一步明確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責任主體,構建一個完善的創業教育支撐體系至關重要。

  1.確立創業教育的戰略高度。創業教育應定位在國家的戰略高度,在教育理念上要表現出前瞻性和長遠性。黨的提出“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1—22***》中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推進創業教育”。我國應從提高整個國民素質的高度出發,把創業型人才培養與研究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鼓勵和倡導各類大學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業教育,並把創業家和各類社會創業資源引入高校,密切企業、社會和學校的聯絡,使創業型人才培養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創業教育的正確理解與認識,引導國內各高校認真思考創業教育的內涵與目標定位,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明確創業教育對於社會進步、大學自身建設與學生髮展的深遠意義,擯棄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將創業教育提高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戰略高度。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各方參與,力爭形成政府、社會、學校聯動的創業促進責任格局。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只有政府積極扶持,社會大力支援,才能進一步優化創業教育的環境,確保創業教育的順利推進。因此,政府、社會、企業和學校應共同努力,為創業教育創造有利條件。從政府、社會和企業的角度出發,政府要鼓勵學生獨立創辦或與他人合夥創辦小企業,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將大學生創業納入社會創業的系統中,解除大學生創業的諸多限制。通過貸款擔保,基金支援引導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的大學生創業,且要建立專家診所,幫助他們解決創業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建立政府和社會支援體系時,積極探索新的金融機制,通過地方中小銀行的建設推進大學生創業。政府、社會和企業,尤其是有關企業,應對大學生的創業給予資金扶持,如按照國際慣例成立相應的投資基金,與其共謀發展,支援他們的創業實踐和事業發展。高校的側重點在於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自由個性、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並且為學生自主開展創業實踐提供資金、環境、政策和其他條件方面的支援和保證。學校應制訂相關政策引導並鼓勵學生進行創業的思考與實踐。學校還可建立科技園,形成知識、技術、智力、資金的密集,使其成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科技產業的發源地。大學科技園既是學生創業教育的課堂,又是創業實踐的基地,是將創業教育轉化為創業實踐並檢驗其效果的廣闊舞臺。若能在科技園區設立配套的風險投資基金,必定會更有效地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而學生方面的重點應當充分發揮自主性、自由個性和開創性,不拘泥於某一種創業實踐方式,儘可能自主地開發和開展各種創業活動。

  3.高校合理有效利用資源,促使創業專案成果化、產業化,實現資源全面共享與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高校創業教育離不開強大的外部環境平臺,當前形勢下,高校要主動承擔起大學生創業教育及創業實踐的主渠道作用,整合利用地方政府、企業家、學術界、其他高校、社會創業機構等資源,促使創業專案成果化、產業化,實現資源全面共享與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改變目前高校創業教育政府投入力度不大,社會參與程度不高,國內交流平臺不暢的現狀。一方面,高校積極爭取政府扶持和社會參與,將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爭取地方政府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優惠支援,充分利用社會各方的資源,設立豐富的創業基金,建立多樣化的各級企業孵化器,發揮高校人力、技術、資訊等資源優勢,拓寬創業機會,扶持創業成長。同時,構建國內交流平臺並與國際學術研究接軌,實現資源全面共享與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還應加強與社會其他創業教育機構的合作,與高校間的合作和校內跨專業學科的合作,共同促進創業教育和創業研究的發展,使有限稀缺的創業教育資源和經驗能得到全面共享,使創業教育的範圍、水平和影響力有一個更大的飛躍。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