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蘭怎麼養

  下山蘭又叫落山蘭,顧名思義就是剛從山上挖下來的野生蘭花,不過下山蘭應該怎麼養的問題,很多花友都不太瞭解。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下山蘭的栽培管理要點

  ***一***、通風、遮蔭

  由於下山蘭原生長在高山樹林通風、空氣溼度大、廕庇的環境下,因此,下山蘭栽培地點應選擇通風地帶,蘭盆應東南向放置,遮蔭度一般應控制在80%以上,同時儘可能做到防止西北寒風吹襲。

  ***二***、忌溼、免肥

  由於下山蘭根部多少有些損傷,吸收水分的功能未恢復正常,澆水過多以免根部透氣不良,呼吸受阻,嚴重時將引起爛根,所以一般夏秋季節生長旺盛期,盆中植料保持七成溼,冬季植料保持三成溼,同時儘量增加空氣溼度和地面溼潤;又由於根部吸收功能差,培養土養分尚足,一般第一年不用施肥。

  ***三***、摘花

  第一年栽培的下山蘭,一般都能開出較多的花來,這種在環境變更、植株受損、生活力和抵抗力減弱的情況下開花,對於母株無疑是很大的虧損,也將會影響其成活和生長,因此必須嚴格控制開花,如花芽較多,則只保留1至2個,其餘摘去,保留到開花後完成品種鑑別、分栽記載和拍照等工作後,即可摘去.

  養下山蘭的五不要

  一、不要剪光葉片。許多花友認為剪光或剪短葉片,植株消耗的養料少了,成活率就會提高,發芽就會又多又快。實踐證明,情況恰恰相反。

  二、不要丟棄老蘆頭。一塊沒有根鬚也沒有葉片的蘆頭,只要沒皺縮且尚含綠意,插在沙土裡,大都能發芽,只長勢很弱。

  三、不要施肥。新種下的蘭花,不宜施肥誰都懂,但往往認為施淡肥總可以吧,如漚制過的米泔水。尤其剛種下不夠一個月的,施淡肥也容易造成死亡。應待一年半載後,新根旺盛時才施肥。

  四、不要見陽光。太陽直射不行,散光也不宜。因為剛種下的蘭花,一般失水嚴重、根殘葉損,長勢十分微弱,陽光照射更容易受損害。

  五、不開花不賣。種一盆下山蘭,你將是第一個目睹她花容的有心人,你將很有可能對她的芳容一見鍾情,從此讓她伴隨在你的案頭。故有條件的話,待開花、鑑別後再決定賣或不賣。

  挑選下山蘭的方法

  從花上來選擇

  冬末春初,是大部分蘭花的花期,也是購蘭的黃金季節,愛蘭人士可以憑花看出蘭花的優劣。在具體選擇時,要注意選擇瓣型優、色彩好、帶線藝、造型奇的蘭花。

  一是以花香醇正清遠的幽香、安息型為優,濃烈香、檀香型為中,無香者為次,四季開花、逢佳節開花者為珍。

  二是花色以素心、高品位色花為優,花被純色、複色為中,色彩過淡無序、麻雜為下。

  三是以花香、花奇、花開葉上、花期長者為佳。

  四是瓣型以梅瓣、荷瓣、水仙瓣和這三者的混合瓣為優,蝶瓣、奇瓣***多瓣、少瓣、並蒂***為上,竹葉瓣、柳葉瓣為次。

  五是萼片以質厚,兩側萼以“飛肩”、“一字肩”為優。

  六是蕊柱***鼻頭***以小巧為上,多鼻頭為佳。

  七是捧瓣以質硬、硬捧、兩瓣不開窗為好。

  八是脣瓣***舌頭***以端正、短圓、寬厚、起兜、色糯、多舌、舌面分佈有規則的硃紅點、色塊或純色為優,如如意舌、劉海舌、大圓舌、龍吞舌、紅舌、素舌等。

  九是花葶以出架、細圓、挺直,顏色與葉相映襯為好。

  從葉上來選擇

  蘭草一年到頭著花期就那麼幾十天、個把月,且受陽少、病害嚴重、苗單的幾年都見不到花,嗅不到芳香的下山蘭佔大多數。不見花的蘭草,蘭友俗稱“賭草”、“啞巴草”。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看葉選草。

  一是下山蘭葉態較雜亂,葉質較粗糙,葉片多缺損,要側重選擇葉型,蘭草葉片要相對寬、厚實、凝重、富有彈性、有光澤,主脈要顯、中骨透明、溝槽要深,成魚肚型、起皮折皺、迭波起浪。

  二是急收尖、葉尖圓鈍、圓頭開*、葉尖帽白亮、葉尖起兜成條匙狀、葉尖有異色、葉尖特硬粗糙、有刺感、甚至角質化了。

  三是鞘殼包腳要緊要高,鞘葉要向外擴張,苞尖質地厚硬極銳,這樣,著花的花瓣結構根部才收得緊,花瓣前端放得開。

  四是鞘殼有沙暈,筋脈透頂,顏色單一而無雜色或整體顯糯、透亮、筋紋通梢者,常有素花、色花出現。

  五是矮種草要小巧靈秀,具有短、圓、闊、厚、粗、龍、起7個特點,看其是否代代相傳、相似。

  六是葉尖、葉甲向葉心部扣卷,掛有粗筋紋,葉片修長、端扭而彎垂,葉尖出現“走絲嘴”,葉片呈現“放角”、“行橋”、“蟬衣”者。

  七是葉片數特別多,葉姿奇特多型,呈燕尾葉、陰陽葉、雞冠狀、鷹嘴狀、頂端長毛刺的,蘭株為兩種以上不同蘭類串種等。這些蘭株所表現出的特點,出好花的比例會多一些。

  從葉藝上來選擇

  葉藝草又叫線藝草。葉藝線紋美麗、新穎奇巧、變化萬端,有圖斑藝、中透藝、縞藝等等,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還有先明性、後明性之分。

  在選擇時注意選擇穩定型、期待型品種,選擇不同凡響的葉、花雙藝草。真正天然的線藝草具有界清、位符、甲有、尾鮮的特徵。

  假線藝蘭往往色晦、界散、位移、甲無、尾焦。選擇抽心葉帶藝、鼻龍開闊、中骨明亮、甲尖白紅、銀絲成群、背銀浮現、葉藝對比度鮮明、豔麗、通尖達底的,日後藝向進化比較穩定可*,容易上花,出好藝、高藝的情況也相對多些。

  從假鱗莖及根上來選擇

  根深則葉茂,莖壯則花好。下山蘭要看根是否橫生曲折,多有龍根或薑餅根,根向四周平展,並帶有山基土和自然界的腐殖質。選擇根系多、沒腐根的下山蘭,發芽多、易栽培。

  蘭根狀如鹿角根、人蔘根、墨魚鬚根、雞爪根、樹杈狀根、多分節根的蘭草易出好草。假鱗莖作為蘭花生長和繁殖的重要器官要粗大圓實。外形特殊的假鱗莖,形如“橄欖形”、“冬筍形”、“葫蘆形”、“圓錐形”等,往往有奇花、良種出現的可能。

  從花芽、葉芽上來選擇

  一是葉芽、花芽純色或色彩異常鮮豔,如茶色、黑色、血紅色、深紫褐色等,有色花和變藝的可能。

  二是新芽呈現黃白色或綠色上泛黃白斑,甲尖有米粒大的晶亮點者,便是出藝之徵兆,如甲尖晶亮點上又現紅暈,將是出高藝之徵兆。

  三是芽渾圓壯實,似子彈頭,花芽在苞片內如桂圓核的多半出梅瓣,形如橄欖者多出荷瓣。

  四是芽出土為白色、白綠色或綠色,上面無任何雜色的點或紋者必出素心。

  五是芽為純一色,如黃色、紅色、紫紅色等,而無任何雜色,且尖部有白水晶狀的鉤或白米粒狀物的,有可能開出黃素或紅素。

  六是從芽的色彩還可推斷出花的顏色,芽甲間泛有多色筋紋或沙暈的,多能開出色彩對比度鮮明、多種顏色相間的綺麗複色花,新芽出土後,著色越鮮明濃豔,其花色愈濃,尤其以花開的顏色越開越濃的後明花為最好。

  此外,在選購時,切忌貪多求全,不要選擇組培草、回籠草、病態蘭和移花接木、假冒偽劣的假蘭草,要找信譽好的蘭商、蘭家購買;注意選擇品真質健的蘭株,成活率和發苗率也高;若選進了病蟲害嚴重的弱蘭,成活率低,復壯難,開花更難,隔離管理不好,整治措施不力,稍有不慎,就會倒苗,連個種都留不下來,有的還會感染蘭棚裡的蘭草,帶來麻煩和損失,影響日後的交流和出售,且要指望它發苗、開花,得熬幾年,各方面都不划算。下山蘭一般具有“搶生”的特點,伏盤期較快,選好後,栽培和管理可相對粗放些,少施或不施肥。

  在栽好傳統“當家草”的同時,多請教、多觀察、多比較,對下山蘭從花、葉、根、莖方面進行全方位鑑定,多角度認真推敲,而不能一概而論,顧此失彼。我們相信憑藉自己積累的豐富經驗和獨到的眼光去試試運氣,選培些“有特點”、“有內容”的下山蘭,難說有投入小,獲利大的可能,極富創造性、挑戰性和刺激性。

  選購下山蘭的方法

  一、要見花選購。價格與價值相統一,這是商品社會人所共知的常識,所謂“一分錢一分貨”就是這個道理。個別蘭販也深藉此理,往往於無花季節挑選葉片與名品酷似的下山蘭來推銷,大稱其花如何如何好,並把價格抬得老高。問其何以如此,答日:“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顯然,這與那種拼粘作假,“名花”賤賣的伎倆相比,具有更大的欺騙性。筆者與前年7月向貴州鳳崗一蘭販購得一叢奇葉春蘭,當時是人見人愛。此蘭販信誓旦旦地稱其為親眼所見的多瓣奇花,若復花不符,保證退貨。經過半年多的精心管理和等待,此蘭開的卻是極普通的花。那位蘭販自然再也未在本市露面。吃一塹,長一智。從此以後,每當蘭販大吹其無花下山蘭如何好時,我們的態度都是:有花論花,無花免談。

  二、勿急於求成。教訓使我們逐步變得聰明起來,每逢碰上價格不菲的下山奇花時,大家總是藉助放大鏡仔細查驗,一絲不苟。選購未做任問手腳的下山奇花,也是慎之又慎,看其是否穩定,有無發展潛質。一般說來,西南諸省所產下山蘭、多瓣及少瓣花最不穩定;而少數較穩定的,其特徵是或沒有鼻***即芯柱***,或鼻友生較大變異***例如呈扁平狀***。蝶花的穩定性與多瓣類似。色花的穩定性也較差,估計這與溫度光照及所用植料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有關。有些型別的複色花由於苗弱,首次復花並不理想,但復壯後其花色花容姣好如初。至於瓣型花,比較穩定的當數有硬棒者,如梅瓣或梅型水仙。總之,無論選購何種帶花下山蘭,都要保持平常心,切忽急功近利,一見就買。一旦選購,哪怕復花不理想,也莫輕易處理或丟棄。

  三、不按圖索驥。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不少蘭界精英編寫出版了許多圖文並茂、頗有見地的蘭花專著,這對於提高廣大蘭友的鑑賞水平起到了極大的指導作用。很多蘭花愛好者更是將其作為評判和選購下山“啞吧”草的依據。不過,由於受地域、環境、氣候、水土以及歷史條件等諸多因素的限制,這些專著不可能每句話都“放之四海而皆準”。以沈蔭椿父子所著《蘭花》為例,流行於江浙一帶根據腳殼選素心蘭的辦法,在很多地方也許是屢試不爽,而對於西南所產某些品種則不完全適用。如果選購時一味地照抄照搬書本。其結果可想而知。

  四、戒追風趕浪。前些年,產於貴州的春蘭水晶葉和“燕尾”草,一度成為本地蘭市的緊俏品,因為它們可能開出水晶花和奇花。客觀地說,這種好事的確出現過,但機率很低。事實是,本市凡開水晶花的蘭株,絕大多數葉片上很難找到水晶的蹤影;而一些葉片上水晶密佈的下山蘭,其花卻十分普通。再說“燕尾”草,開奇花的機率稍大一點,但葉片完全相似而開出行花者也並非個別。其道理與“桔生淮南為桔,生淮北為枳”一樣。

  因此,在選購下山“啞吧”草時,如不弄清產地並辯證處之,難免求“桔”得“枳”而自食其苦果。 當然,在選購下山“啞吧”草方面收穫頗豐者也不乏其人,但要達到其高超的鑑賞水平非一日之功。作為普通的蘭花愛好者,不要刻意追新求奇。如經濟條件允許,最好到講信譽、有實力的蘭園去選購,這才是萬全之策。

  五、拒購實生幼苗。早在十年前,一些媒體曾對蘭市上銷售成袋成車的蘭花實生苗現象予以了披露和抨擊,但收效甚微。不少有識之士對此竭澤而漁的愚蠢之舉痛心疾首。可時至今日,蘭市上的實生苗並未絕跡。只不過隨著野生蘭資源的銳減,上市數量越來越少罷了。正因為如此,一些長不盈寸,報如米粒大的幼苗也未能倖免。象這種生命力不強,採挖和運輸途中又遭損傷的幼苗,其存活率如何不言而喻。可喜的是,針對亂採濫挖現象,不少蘭花主產區的各級政府,先後採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加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