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痛經應該吃什麼

  許多婦女在經期有輕度不適,不過痛經是指經期的疼痛影響了正常的活動,那麼痛經應該吃什麼呢?下面小編為你解答。

  痛經應該吃什麼

  世界上50%的女性來月經時,都會出現小腹脹痛、腰痠、噁心、嘔吐等情況,有些女性在每次月經來臨前,就趕緊吃止疼藥“阻攔”疼痛。可痛經遠不止想象中那麼簡單,我們如果沒搞清楚症狀,就胡亂吃藥,或是消極等待症狀消失,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痛經分為兩種,即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大多數人是原發性痛經,這不是一種疾病,疼痛症狀多半不會持續很久,往往月經來的第一天痛得厲害,1~3天內疼痛感逐漸消失。原發性痛經在月經初潮的1、2年內開始疼,分娩後或婚後隨年齡增長逐漸消失。

  而繼發性痛經,是指女性體內的盆腔等器官發生病變而引起的疼痛,這種痛經常在初潮後3年以上才出現,疼痛往往要持續3~4天,甚至月經過去後還覺得疼,且隨著年齡增加痛感逐年增加。常見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等都會引起繼發性痛經。

  為保險起見,對於痛經,女性應儘快去醫院檢查診斷其是原發還是繼發,一旦發現是繼發性痛經,應及早進行保守性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以減少身體疼痛感,並防止盆腔等器官病情惡化。

  1、維生素E。眾所周知,卵巢具有調節女性的生理週期的作用,而維生素E正好可促進卵巢中的激素分泌,為卵巢加點“油”,對緩解痛經非常有效。另外,由於月經期間體內血液流量加快,此時服用維生素E,不僅有助身體排出毒素,對改善面板乾燥也大有裨益。

  2、微酸食物。月經期間可適當吃點有酸味的食物,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的作用。此外,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後,都應保持大便通暢,因為一旦便祕,就很容易讓子宮頸和子宮移位,加劇疼痛,導致月經紊亂。所以,要儘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紅薯等。

  3、低脂肪素食。在月經期間,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蔬果等素食為主,這些食物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而不飽和脂肪酸可調節卵巢內激素分泌量,從而減輕痛經的程度。特別是大豆,富含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經的效果最為顯著。注意少吃肉食,但可在月經期的第一、二天吃些姜炒雞肝或豬肝。然後多吃些有補血功效的食物,如紅棗、紅糖等。

  4、止痛藥。當原發性痛經引發的疼痛感影響到學習或工作時,可適當吃點止疼片,一個月最多吃1~2顆,不要多吃,一般不會有多大的副作用。但如果是繼發性痛經,止疼藥只會幫你“掩蓋”病情,還是趁早就醫為好。

  緩解痛經的食療偏方

  來月經時,為自己調配幾種簡單的藥膳飲料,衛生、方便,最重要的是還可緩解痛經呢!

  龍眼薑茶:將5片生薑和10顆龍眼一起丟入杯中用熱水沖泡,5分鐘後,一杯清香味美的龍眼薑茶就完成了。這種茶具有補血調經的作用,平時多喝也無害。

  老薑紅薯湯:取兩個紅薯洗淨切塊,老薑洗淨切片,然後將紅薯、生薑、糯米一同倒入鍋中熬煮,爛熟後,加入紅糖即可食用。這種茶可緩解腹痛,對於月經期四肢無力的人尤其有益。

  痛經的分類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是週期性月經期痛但沒有器質性疾病,而繼發性痛經常見於內異症、肌瘤、盆腔炎症性疾病、子宮腺肌病、子宮內膜息肉和月經流出道梗阻。因此,繼發性痛經常伴有其他婦科症狀,如性交困難、排尿困難、異常出血、子宮肌瘤或不孕。

  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相比,更常在月經來潮後即開始。而疼痛的特點沒有什麼不同,原發性痛經的診斷只有在排除了器質性病變後才可做出。本章重點闡述原發性痛經。

  痛經的研究

  原發性痛經的發生與年齡、種族和社會經濟地位無關。但是月經初潮時間早、月經週期長、吸菸和體重指數大***BMI***則疼痛越重且持續時間更長。而多產者症狀減輕。

  痛經的確切病因至今尚不明確,沒有一個理論能全面解釋此症候群。不同的患者對治療有不同的反應,考慮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很久以來,大家都知道痛經與排卵的月經週期有關。痛經的機制與前列腺素活性有關。痛經患者體內的前列腺素的含量高於沒有痛經的患者。前列腺素***PG***釋放增加:分泌期子宮內膜及血中PGF2a異常升高,誘發子宮肌收縮/產生痙攣性疼痛;同時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催產素是目前所知的一種最強烈的子宮收縮劑,通過催產素與其受體與G蛋白相耦聯後,啟用磷脂酶C,通過細胞內的磷酸肌醇訊號系統,誘導細胞質Ca2+濃度升高,導致子宮在分娩時強烈收縮。此外,催產素可能作用在子宮動脈,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催產素在子宮動脈的收縮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除調節子宮的正常功能外,催產素可產生子宮暫時性缺血[4],這種機制亦可能參與原發痛經的發生。

  其他研究證實增多的白細胞三烯與痛經相關。血管加壓素升高:晚黃體期雌激素水平高者,刺激垂體後葉釋放過量血管加壓素,引起子宮過度收縮。

  精神因素可能也是痛經的原因之一,包括母親對女兒的影響。女孩最好在月經初潮前能夠了解月經的相關資訊,這些資訊可以由父母、老師或醫生來傳達。來自於學習或社會方面的焦慮情緒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同時,有報道約50%患者僅用安慰劑可緩解症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