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容易得糖尿病

  我們都知道,鐵是身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鐵會引起貧血等嚴重後果。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鐵補多了也會影響健康,甚至誘發2型糖尿病。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吃什麼易得糖尿病

  西方的研究很早就發現,患一種叫“血色病”遺傳性疾病的病人,只要定期放血治療,其糖尿病的症狀就會減輕。 研究人員分析,他們的糖尿病可能與身體內蓄積的鐵過多有關。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回顧性研究也發現,血液中的鐵蛋白含量較高的女性,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兩倍。

  相同的現象在亞洲人群中也可以看到,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40~6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鐵蛋白含量明顯高於正常人。最近一項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同樣顯示,在排除年齡、地域、吸菸、飲酒、體力活動、膳食等混雜因素影響後,隨著血液鐵蛋白水平的升高,我國中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均明顯增加。鐵蛋白水平最高人群與最低人群相比,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可增加2.3倍。

  那麼,這些過多的鐵是從哪裡來的呢?“鐵從口入”,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正悄悄影響著我們體內的微量元素結構。過去經濟困難的時候,多數人的傳統膳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膳食中鐵的生物利用率較低,人們更需要擔心缺鐵、貧血等。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肉食攝入不斷增加,很多人習慣了無肉不歡、頓頓有肉的生活,一方面攝入脂肪超標,腰圍、體重不斷增加,內分泌和代謝功能受到影響;另一方面,肉類中“消化”不了的鐵元素,自然就堆積在身體裡了。過多的鐵就像催化劑一樣,激發人體氧化應激反應,導致胰腺損傷,進而導致血糖波動,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險。

  因此,無論吃肉還是補鐵,都要管好口,注意過猶不及。需要補鐵的人也最好先食補,不要動輒吃營養補劑;生活中要注意平衡膳食,多吃蔬果等健康食物;加強鍛鍊,避免體重超標。

  容易患糖尿病的9種人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後代將表現為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雙親患有2型糖尿病,估計其後代達60歲時,糖尿病發生率約為50%,另有12%伴糖耐量減低;母親患糖尿病的遺傳傾向高於父親;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發生年齡早於無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2、高血壓和血脂異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牽著高血壓,一手拉著血脂異常來影響人體,它們已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同時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因為這些疾病都有胰島素抵抗,同屬於代謝綜合徵。

  3 、吸菸者

  吸菸可以使多個器官受損,特別是心血管系統。而糖尿病病人吸菸對已發生心血管併發症的人來說,那是雪上加霜,有害無益。

  4 、缺乏運動者

  運動除了消耗熱量、減輕肥胖外,還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運動者是糖尿病瞄準的一個物件。

  5 、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壓力加大,精神緊張,而生活條件改善,攝取熱量較多,運動量減少,熱量消耗降低;另外,人到中年以後,各種臟器漸漸老化,細胞功能逐漸衰退等,使得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年齡40歲以上就應該每年檢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壓等,這對糖尿病的早期發現很重要。

  6、肥胖者

  2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性與肥胖呈正相關,肥胖的病程越長,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險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圍≥90釐米,女性腰圍≥80釐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性更大。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項坤三等人的研究表明,內臟型肥胖是導致2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一般來說,肥胖體重指數在25以上的成年人才容易患內臟型肥胖,但有14%左右的非肥胖中國成年人,也患有內臟型肥胖,中國人的脂肪容易在內臟周圍存積,因此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肥胖造成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島素過多地分泌,胰島素過多分泌不可能持續很長時間,胰島細胞最後會不堪重負而發生功能衰竭,引發糖尿病。

  7、高熱量飲食習慣的人

  攝入高熱量及結構不合理的膳食而體力活動不足,易導致肥胖及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可促進糖尿病的發生。

  8、食用過多糖類和澱粉的人

  糖尿病本質是糖代謝功能失調,如果日常飲食當中過量攝入糖類和澱粉類的,人體又無法正常消耗,過量的無法代謝,最終導致病理性的代謝失調。事實上日常飲食清淡,少吃澱粉類,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麵粉的人一般不會得糖尿病。

  9、不明原因的疲勞的人

  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症狀並不多見,而疲勞症狀在休息後不能緩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現,也是最多的臨床表現。

  怎樣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

  1、食用堅果

  準確地說,是食用杏仁、核桃和其他樹生堅果。研究表明經常食用樹生堅果與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之間存在著相關性。即使是食用花生***歸類為豆科植物,而非堅果***也會起到有益作用。然而,經常食用並不意味著大量食用;每天吃一小把就可以了,以避免熱量堆積。

  2、喝咖啡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項近期研究表明:與沒有改變咖啡飲用習慣的人相比,在四年內每天增加一杯以上咖啡飲用量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降低11%。

  3、不酗酒

  一項新研究表明酗酒***女性在兩個小時內喝下四份酒精飲料,男性喝下五份***會增加人們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因為酗酒會擾亂胰島素的功能。

  4、進餐後散步

  發表在《行為營養與體力活動》國際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每天靜坐6-8小時的人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為19%。即使是在餐後半個小時散步15分鐘,也能讓餐後血糖水平在至少三個小時內下降。發表在《歐洲疾病研究》協會期刊上的另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在餐前進行一段時間短暫但較為劇烈的運動對於控制血糖比一天內進行長時間的運動更為有效。

  5、從事力量訓練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力量訓練或抗阻力訓練能夠比有氧鍛鍊更好地保持血糖水平平穩。事實上,美國運動醫學會已經意識到了力量訓練對糖尿病患者的益處,它建議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積極採用力量訓練。此外,力量訓練還有助於保持肌肉重量和加速新陳代謝功能,這兩項功能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

  6、不喝碳酸飲料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學者進行的一項文獻回顧表明:僅僅是每天喝1-2杯含糖的飲料也會讓人患上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6%。所以,請放棄喝碳酸汽水,改喝綠茶;或是摻入不加糖的石榴汁或紅莓汁的礦泉水。

  7、少吃肉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食用較多數量的紅肉***特別是精加工肉製品***會增加女性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這是因為紅肉是飽和脂肪、膽固醇和動物蛋白的主要來源,而精加工肉製品含有的某些防腐劑、新增劑和化學物質會增加人們患上2型糖尿病的機率。該研究還發現:用其他食物***如全粒穀物、堅果、低脂乳製品、魚肉和家禽***來代替肉食能顯著地降低人們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

  8、多吃柑橘類水果

  《預防醫學》的研究成果發現:橙子和橙汁實際上有助於糖尿病患者對病情進行管理。不僅僅是橙子具有這樣的功效,柚子、檸檬和其他柑橘類水果都有類似的保護效果。早期的動物研究發現,柑橘的提取物能延緩葡萄糖的吸收,同時也能抑制葡萄糖在小腸和肝臟內的移動。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