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哪些地方對孩子的有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很多地方都影響著孩子,孩子會學習父母身上的品質、性格。然後逐漸演變成自己的性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地方

  1、家庭成員的政治、思想、道德狀況

  這是學生的家庭德育環境。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接的,巨大的,而且也是複雜的。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傾向與表現比較長一致,是一種有明顯特徵的德育環境。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傾向與表現不一致,對孩子的影響就需具體分析,看他接受哪方面的影響更多些。其中要特別注意家庭成員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

  2、家庭的人際關係狀況

  一個家庭的人際關係如何,既是德育環境,又是智育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直接影響。經常吵架鬥氣,以至鬧分家鬧離婚的家庭,會使孩子產生沒有溫暖、沒有愛、厭煩、恐懼等心理,從而導致思想消沉,學習也沒動力。

  而家庭人際關係雙由多方面因素決定,有經濟的,有思想的,有道德的,有政治的,也有性格的。認清不同的因素,對認識學生的表現很有益處。僅僅籠統地認為人際關係不好而沒有對多方面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往往在做孩子工作時不知如何下手。

  3、家庭對孩子思想品質的教育狀況

  是否在思想品德方面對孩子有嚴格要求,而且經常抓緊教育。在這方面,各個家庭是很不一樣的,它反映了家庭教育的自覺程度和實際水平。有的家庭對孩子只有期望,沒有具體要求,也沒有經常做好教育工作;有的家庭有僅有期望,而且能不斷提出具體要求,及時做好教育工作。這方面,能否與學校、班集體積極配合也是很要緊的。

  4、家長是否尊重孩子的人格

  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而不搞“虐待型”的教育,這既是教育思想問題,又是教育方法問題。有些家長,自身表現不錯,但有嚴重的封建家長制作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不進行說服教育,卻用錯誤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呵斥、諷刺、挖苦、各種方式的體罰和強制,結果把孩子“逼”上了下坡路。

  5、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是否適當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及所表現出的情況,家長的期望值有的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專家曾在一所中學初一年級新生家長中做過調查,許多家長由於這是一所普通學校而對孩子的期望一下子跌落下來,有的家長甚至表示完失望了。需知,家長對孩子期望值的變化,會在言談話語以至行動中表現出來,這就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態、情緒從而導致孩子的自我期望也會發生變化。家必須注意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過低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工作。

  各個型別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影響

  ***1***“權威民主型”父母,即“高要求、高反應”型。此類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適當的“高”和“嚴”。有明確合理的要求,會為孩子設立一定的行為目標,對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為作出適當的限制並督促孩子努力達到目標;同時,他們並不缺乏父母應該有的溫情,能主動關愛孩子,能夠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述說,而且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激勵孩子自我成長。這類父母施行“理性、嚴格、民主、關愛和耐心”的教育方式。在這樣的教導之下,孩子會慢慢養成自信、獨立、合作、積極樂觀、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2***“專制型”父母,即“高要求、低反應”型。這類父母會拿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而沒有意識到過高的要求對孩子的個性是一種變相的扼殺;他們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饋,對孩子缺乏熱情和關愛,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不能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在這種“專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對抗、自卑、焦慮、退縮、依賴等不良的性格特徵。

  ***3***“溺愛型”父母,即“低要求、高反應”型。因父母過度的溺愛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這類父母對孩子充滿了無盡的期望和愛,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但他們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這些孩子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的依賴、任性、衝動、幼稚、自私,做事沒有恆心、耐心。

  ***4***“忽視型”***即冷漠型***父母,即“低要求、低反應”型。這類父母不關心孩子的成長,他們不會對孩子提出要求和行為標準,對孩子冷漠,缺少對孩子的教育和愛。這類孩子自控能力差,對一切都採取消極的態度,還會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徵。

  “專制型”教養方式會導致兒童缺反獨立思考的能力,做事優柔寡斷,心理上容易產生抑鬱和焦慮,缺乏學習的靈活性;“溺愛型”會使兒童缺乏創新能力,影響兒童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發展;“忽視型”會使兒童學習注意力轉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導將會荒廢學業。只有在“權威型”的父母教養方式下,孩子思維活躍,富有想象力,自控能力強,做事有主見,並且能夠聽取意見,積極改進,學習靈活刻苦,善於和同學交流。“權威”體現了兩層含義,一是體現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即“權力”,父母具有養育孩子的義務,同時也有教養的權力;二是體現孩子對父母的反饋態度,繼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這是親子間互動的結果。

  父母教育風格對孩子的影響

  將近半個世紀前,心理學家就發現:父母的養育風格,直接決定了親子交往的質量,是影響教育效果的神奇“開關”,對於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影響深遠。

  父母的養育風格,可以分為4種類型:

  1、權威型

  父母的特點:

  關心孩子,傾聽孩子,對孩子的需要能作出敏感的反應,給孩子貼心的幫助,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是一個人適應社會所必需的,而不是從父母自身的喜好或者情緒出發的,因此也是理性的、一貫的。

  向孩子解釋為什麼要對他提出這些要求,同時鼓勵孩子與自己交流。

  家庭的氣氛:

  父母和孩子很親密,情感和思想的交流都很充分。

  孩子覺得父母可親可敬,信賴父母,對父母的教育持開放和接受的態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孩子的發展:

  孩子易於形成友善、真誠、合作、自立的品質,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社會適應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學習。

  2、專制型

  父母的特點:

  對孩子控制得很嚴,並且要孩子無條件服從自己的各種要求,一旦孩子違反,會嚴厲地懲罰孩子。

  與權威型父母相比,他們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更多從自己的喜好出發,很少跟孩子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使孩子幾乎無法獨立選擇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不關心孩子,孩子感受不到他們的溫暖和支援。

  孩子的發展:

  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行為上的兩面性,而且焦慮、退縮、不滿、對人缺乏信任,同時也缺乏自信,心情不開朗,容易產生報復心理和攻擊行為。

  3、縱容型

  父母的特點:

  無條件地愛和接受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不加控制,或者即便提了要求,也不堅持讓孩子做到,大有儘量讓孩子自我管理的味道。

  孩子的發展:

  由於缺乏指引,孩子常常不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該不該做、做得對不對。

  這些孩子看上去是家裡的“小皇帝”,但是內心常常焦慮不安,而且心理髮展不成熟,自控能力很差,缺乏進取心和探索精神。

  4、忽略型

  父母的特點:

  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既不關心孩子,也不對孩子提要求。

  對孩子漠然、拒絕,親子之間缺乏交往和溝通。

  孩子的發展:

  產生很多行為問題,身心都得不到健康發展。

  養育風格理論得到了很有力的證實,但是,人們也發現,當它走進東方文化時,卻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中國家庭強調孩子孝敬父母、父母嚴格管教孩子,很容易被劃分到專制型中。然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子孝”的另一面是“父慈”:父母既要教給孩子適當的行為規範,也要給孩子溫暖和關愛,保持家庭和睦。這更接近權威型的養育風格,而不同於專制型父母對孩子的苛求和支配。

  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利於孩子成長的親子關係中,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那就是:父母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和關懷。

  判斷父母的養育風格可以依據兩個標準:一是父母是否關愛孩子,二是父母對孩子是否提出要求。既關愛孩子,又對孩子有要求的父母,是權威型***或稱民主型***父母;對孩子缺乏關愛,但嚴格要求的是專制型父母;關愛孩子,但對孩子沒有要求的是縱容型父母;對孩子既無關愛,也無要求的是忽略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