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碟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通用嗎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儲存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製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閱讀!

  ?

  首先,固態硬碟現階段有2.5英寸 SATA標準介面,這個大小和筆記本普通硬碟大小和介面是一樣的,通用。其次有比記憶體條還小的msata介面,這個是像記憶體條那樣直接插在筆記本擴充套件插槽的,高階筆記本有thinkpad T420/T430就預留了,聯想Y系列也預留了另外一種小的NGFF介面***或者M.2***介面的。前兩年的高階筆記本是預留的msata介面,現在的高階本預留的NGFF介面,低端筆記本沒有這個介面,現在臺式機高階主機板上有msata介面或者NGFF介面。

  桌上型電腦的硬碟是標準SATA 3介面,可以用普通的2.5英寸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隨便一兩顆螺絲固定就好了,因為固態硬碟是不怕震動的。

  以前都用普通機械硬碟就是5400轉和7200轉的,現在筆記本升級都可以用SATA介面的2.5寸的,筆記本升級的話是看有沒有預留的高階介面了。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s***,簡稱固盤,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rive***用固態電子儲存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儲存單元***FLASH晶片、DRAM晶片***組成。固態硬碟在介面的規範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完全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完全與普通硬碟一致。被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訊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電力、醫療、航空、導航裝置等領域。

  其晶片的工作溫度範圍很寬,商規產品***0~70℃***工規產品***-40~85℃***。雖然成本較高,但也正在逐漸普及到DIY市場。由於固態硬碟技術與傳統硬碟技術不同,所以產生了不少新興的儲存器廠商。廠商只需購買NAND儲存器,再配合適當的控制晶片,就可以製造固態硬碟了。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普遍採用SATA-2介面、SATA-3介面、SAS介面、MSATA介面、PCI-E介面、NGFF介面、CFast介面和SFF-8639介面。

  相關閱讀推薦:

  相較於其他可攜式儲存裝置***尤其是軟碟片***,快閃記憶體盤有許多優點:佔空間小,通常操作速度較快***USB1.1、2.0、3.0標準***,能儲存較多資料,並且效能較可靠***由於沒有機械裝置***,在讀寫時斷開而不會損壞硬體***軟盤在讀寫時斷開馬上損壞***,只會丟失資料。這類的磁碟使用USB大量儲存裝置標準,在近代的作業系統如Linux、Mac OS X、Unix與Windows2000、XP、Win7、Win8、Win8.1、Win10中皆有內建支援;

  快閃記憶體盤通常使用ABS塑料或金屬外殼,內部含有一張小的印刷電路板,讓快閃記憶體盤尺寸小到像鑰匙圈飾物一樣能夠放到口袋中,或是串在頸繩上。只有USB連線頭突出於保護殼外,且通常被一個小蓋子蓋住。大多數的快閃記憶體盤使用標準的Type-A USB接頭,這使得它們可以直接插入個人電腦上的USB埠中。

  要訪問快閃記憶體盤的資料,就必須把快閃記憶體盤連線到電腦;無論是直接連線到電腦內建的USB控制器或是一個USB集線器都可以。只有當被插入USB埠時,快閃記憶體盤才會啟動,而所需的電力也由USB連線供給。然而,有些快閃記憶體盤***尤其是使用USB 2.0標準的高速快閃記憶體盤***可能需要比較多的電源,因此若接在像是內建在鍵盤或螢幕的USB集線器,這些快閃記憶體盤將無法工作,除非將它們直接插到控制器***也就是電腦本身提供的USB埠***或是一個外接電源的USB集線器上。有些U盤是驅動器和U盤組成,因此結束時要分辨清***DOS/win32環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