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對聯故事

  對聯故事,是祖國文學園地中一朵奇麗的鮮花。讀它品它,既可以欣賞到聯語中練字練意的文思智慧,又可以聽讀一則富有趣味的短小故事。

  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為是絕對,後來曼卿對“月如無恨月常圓”,可謂天衣無縫。

  一群書生,在中秋節歡聚一堂,飲酒賞月,其中一個秀才出上句,讓大家對下聯。結果無人對上。到了除夕夜,這群書生又相聚飲酒守歲,還是那位秀才對出了下聯。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對,被稱作“中秋出句年尾對”。

  過去,一夜分為五更,兩小時一更;古稱秋季三個月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這一聯是明代大學士楊廷和***1459—1529***父子的傑作。相傳楊廷和8歲那年,有一次,他父親與客人對飲到深夜,出上句讓客人對,可是無人對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隨即應對,語驚四座。

  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上海豫園得月樓聯:“樓高但任雲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臺灣阿里山古月亭聯:“滿地花陰風弄影;一亭山色月窺人。”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半副對聯攝群魔

  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清政府屈膝求和。據說,在“議和”會議之前,某國一位代表想借機侮辱中國人民,傲慢地對清政府代表說:“對聯是貴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今天我出一聯,你們可能對得上?”說著便脫口唸出了早已準備好的上聯: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顯而易見,這位洋鬼子以“琴瑟琵琶”四字上面的八個“王”字暗指“八國聯軍”,以“王王在上”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氣焰。其他洋人聽後齊聲狂笑。就在清政府代表們怒而無措之時,只見一位書記員投筆而起,鏗鏘答對:

  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犯邊。

  “魑魅魍魎”是傳說中的四種害人妖怪。聯語不僅對仗工穩,而且以蔑視的口吻嚴厲譴責了帝國主義像害人的“小鬼”一樣,經常侵犯我國主權的罪行,侵略者們聽後愕然肅目,張口結舌。

  蘇東坡的故事

  據說蘇東坡年輕時候,仗著自己聰明機敏,又常被人誇獎,便漸漸驕傲起來。有一個春節,他作了一副春聯貼在門上: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瞧這口氣,真有“天下第一”的樣子。過往行人,有的誇這家出了能人,也有的搖搖頭,覺得海口誇得太大了。

  有一天,一位白髮老者登門拜訪,見了蘇東坡,老人說:“聽說蘇才子學問蓋世,老朽特來請教。”蘇東坡見這麼大歲數的人都找自己問問題,心中十分得意。出於尊敬,他為老人讓了坐,問:“老先生可有什麼疑難?”老人沒有說話,笑吟吟捧過一本書來。

  蘇東坡接過書來,翻開第一頁,頭一行就讀不下去了。為什麼呢?有兩個字不認識。越往下看,生字越多。立刻臉上紅一陣,白一陣,腦門上汗涔涔的。老人說:“怎麼,這些字連蘇才子也不認識呀?”說完笑吟吟地走了。

  蘇東坡呆若木雞,一時都忘了送客,等緩過神來,才恍然大悟。趕忙添了幾個字,重新寫成這副門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

  立志讀盡人間書。

  後來,他果然成了中國的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