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讀後感要怎麼寫

  讀後感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練筆的常用方式,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以下是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一些初一讀後感範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初一讀後感範文篇一

  今天,我在圖書館裡看到了《捧著空花盆的孩子》這篇文章,讀後使我受到了很大啟迪。

  故事裡主要講:有個國皇,沒有兒子,想挑一個誠實的孩子做義子。他想出一個好辦法:每人都從國皇處領花種回去種,誰種得最美麗誰就做國皇的義子。不久,許多孩子都捧著一盆美麗的花去見國皇,只有誠實的小宋金捧著一個空花盆。看到這裡,我真替他難過,心想:如果那個人是我,我早就扔了那個花盆走了。我繼續讀下去才知道,原來國皇給大家的花籽是煮熟了的,孩子們為了得到國皇的賞識,就偷偷換了花籽,只有小宋金沒有換。這就證明這個捧著空花盆的小宋不弄虛作假。後來,小宋金做了國皇的義子。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想:“小宋金能這樣,我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更應該這樣,但我卻……有一次,我和表姐玩捉迷藏,當時表姐藏在爸爸最喜歡的古杯後面,但露出了辮子。我想:這回我可要把她嚇一嚇。於是,我輕手輕腳地走向古杯。“啪”我得意地拍了拍表姐的肩膀,沒想到……我另一隻手不小心碰到了那隻古杯。“砰……”碎了,古杯被我打碎了,同時也打碎了我的得意,剩下的是恐懼。當時,我靈機一動,對!就說是表姐乾的。就這樣,這事就瞞天過海了。

  這個故事後,使我深受教育。如果遇到小宋金這種情況,我也會捧一個空盆花嗎?我應當自己努力去學習,學習小宋金不怕人恥笑,不弄虛作假,從小做一個誠實勇敢,心靈美好的孩子。因為,誠實的花兒是最美麗的!

  初一讀後感範文篇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廣為流傳的文學鉅著。主角保爾·柯察金是一位為幾代人所敬仰的英雄。

  他有著堅韌的性格,即使在再艱苦的環境中他也能自得其樂的幹自己的事業而不埋怨周遭的一切;他有著堅強不屈的品質,不會在任何困難面前倒下,因為他不願向困難屈服。他少年時期輟學,當了一名洗碗工;戰爭爆發後,又成了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他因為戰爭雙目失明,卻棄武從文,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保爾頑強的一生深深的感動了我,他被病魔纏身、喪失戰鬥力,卻仍然跟病魔鬥爭,爭分奪秒,頑強地學習寫作。到底是什麼能夠讓他頑強地克服一切困難,不知疲倦地工作、工作、再工作,直到結束生命?保爾有著旁人所無法媲美的恆心與意志力,他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為了實現自己與社會的理想而甘願犧牲。

  從保爾充滿坎坷與荊棘的一生中,我讀懂了兩個字——毅力。即便處於再艱苦的境遇下,保爾都能夠憑藉驚人的毅力克服一切的難關。他的生命不僅擁有豐碩的果實,其過程也同樣壯觀到震撼人心!

  鋼鐵是在熊熊的烈火中經歷不間斷的燃燒和冷卻鍛造而成的。而保爾則是在重重的困境下經歷無數次跌倒,卻又一次次爬起。對於我們來說,保爾本身就已經成為了一塊鋼鐵——一塊上等的鋼鐵!

  然,沒有什麼東西是與生俱來的。世界上沒有天生的英雄,亦沒有自然形成的鋼鐵。只有通過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夠到達勝利的頂峰。正如保爾,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不斷展示著這股驚人的力量——毅力。

  有了毅力,便不會再向挫折低頭,即使困難一直阻擋在前方,也不會再氣餒,而是用更加穩健的步伐向更遠的山峰奔跑。 鋼鐵的柔韌、保爾的頑強、如此般的精神,就像一面鮮紅的旗幟,召喚人們奮勇前進,使我們勇敢的走下去。

  通向成功的路沒有捷徑。只有執著地去追求,靠著恆心與意志力一步步向上攀登。只有真正理解“毅力”的含義,並賦予實際行動,才能夠攀上泰山之巔,飽覽盛景。毅力——這便是鋼鐵的精神!

  初一讀後感範文篇三

  《明天的落葉搖不下來》一文講述的是:

  一個小男孩每天早晨在上學之前必須把門前大樹下的落葉掃乾淨,小男孩為了一次把落葉打掃乾淨,就使勁搖樹,希望把明天的落葉提早搖下來,這樣明天就不用再打掃了。但是到了第二天依然有滿地的落葉,無論小男孩怎樣使勁搖樹,次日清晨依然有滿地的落葉……小男孩終於明白:

  明天的落葉搖不下來。

  其實,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都同那樹葉一樣,各有著自己的生長規律。春去秋來,花開花落總是無法強求而又無可奈何的,正如明天的事情不能在今天完成一樣。

  明天對於我們來說永遠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看不見,摸不著,同時也無法感覺到。但是今天卻清楚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面對我們這切實的今天,只能是好好把握,讓今天更加豐富充實。屬於明天的一切,我們不能寄希望於今天一併完成,正如不能一步登天一樣。因此我們不能在今天奢望把明天的事情都做完,一味地憧憬明天的清閒和美好,應該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個今天。

  今天以後的事情虛無縹緲,我們無法預料,更不可能會提前完成,所以我們不必老是想象明天會發生什麼,因為明天是遙不可及的。今日之事今日畢,明日之事明日做。今天的事情不能等到明天才去做,明天的事情也不能指望在今天提前全完成。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無論我們對未來,對明天有多大的理想,要想得以實現,就必須認識今天,把握今天,充實今天,這才是生命中最實在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