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批杷葉的功效與作用

  枇杷葉是一味中藥,味道有些苦。對於批杷葉的功效與作用,知道的人也許不多。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批杷葉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批杷葉的功效和作用

  用於肺熱咳嗽,風熱咳嗽,肺虛久嗽。枇杷葉味苦性寒,具有降氣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熱咳嗽,可配黃芩、栝樓皮等藥以清肺化痰止咳。

  風熱咳嗽亦可配以前胡、桑葉等以疏風宣肺止咳。以其止咳力佳,配以麥冬、阿膠又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血可配白及、藕節、生地黃、蛤粉炒阿膠以清肺補肺、止咳止血;若兼痰多者,則再配川貝母、叭旦杏仁等以加強化痰作用。

  用於胃熱嘔吐、呃逆。枇杷葉入胃經,善清胃熱、降胃氣而奏止嘔噦、治呃逆之效。胃熱嘔逆還可以單用,若暴吐服藥不止,可配以生薑、半夏,以加強止嘔之功

  妊娠嘔吐,枇杷葉配生薑煎服;小兒吐乳不止,配母丁香為末,棗湯調下。枇杷根:苦,平。清肺止咳,鎮痛下乳。主治肺結核咳嗽,風溼筋骨痛,乳汁不通

  枇杷核:苦,寒。疏肝理氣。主治疝痛,淋巴結結核,咳嗽。清肺祛痰:本品苦寒,能清肺熱,降肺氣以止咳,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色黃。

  和胃降逆:可降胃氣而止嘔逆,用於胃熱引起的嘔逆。止渴:本品可治療口乾消渴,肺風面瘡,粉刺。

  批杷葉的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止咳宜炙用,止嘔宜生用。

  批杷葉的用藥禁忌

  《本草經疏》:胃寒嘔吐及肺感風寒咳嗽者,法並忌之。

  批杷葉的泡製方法

  1、枇杷葉

  《肘後方》:“拭去毛。”《本事方》:“溫水浸,刷去毛。”《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洗,刷去毛淨。”《衛生寶鑑》:“去毛尖。”《活幼心書》:“淨刷去葉後毛,銼碎。”《瑞竹堂方》:“去毛陰乾。”《溫熱

  枇杷葉

  經緯》:“去毛筋。”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絨毛,用水噴潤,切絲,乾燥。生品常用於肺熱咳嗽。

  2、蜜枇杷葉

  《聖濟總錄》:“拭去毛,蜜塗,炙。”《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洗,刷去毛盡,塗蜜,炙焦黃色。”《滇南本草》:“凡用颳去背上細毛,淨盡,著蜜抹勻,火烘。”現行,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枇杷葉絲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放涼。每枇杷葉100g,加煉蜜20g。蜜枇杷葉多用於肺燥咳嗽。

  3、枇杷葉

  取淨枇杷葉,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焦,有香氣,取出放涼。炒枇杷葉常用於和胃止嘔。貯乾燥容器內,蜜枇杷葉、炒枇杷葉密閉,置通風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