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關愛留守老人

  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離鄉外出務工,農村出現大量“留守老人”。這些“留守老人”多疾病纏身,生活孤獨,那麼成為一大難題。

  

  1、多理解老人心裡的孤獨感

  要多理解老人心裡的孤獨感,很多老人都覺得自己老了,就沒有什麼用處,只能增加自己孩子的負擔,往往自己的孩子為了生活長期在外打拼和自己的父母溝通和交流的也比較少,老人心裡的孤獨感更強烈,這個時候更多的需要子女在心裡給予老人更多的愛和關心還有陪伴。

  2、強化尊老、愛老、養老、敬老的宣傳教育

  在農村社會化養老機制尚未形成之前,傳統式家庭化養老仍是農村養老的唯一形式。要加強農村年輕人的孝道教育,對在敬老愛老等方面做得較好的年輕人應予以弘揚表彰,對歧視、排斥老人等行為給予曝光、鞭達。要架起親情時時溝通的橋樑,在外子女要經常與自己父母保持聯絡,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即使沒有事也要經常與老人通電話,加強溝通與聯絡。

  3、基層做好豐富“留守老人” 的生活

  豐富國家的新農村建設系列政策,做好農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保障工作,持續提高完善農村社會福利,為精神文明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街道、鄉鎮等基層組織及民政部門應加強對“留守老人”的心理疏導工作,鼓勵家人、兒女對“留守老人”多關心、關愛,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使老年人在生活、醫療、保健等方面無後顧之憂;四要加強農村普法教育。普法不要仍留於形式,普法相關單位應該採取形式多樣的方式對農村普法,如把一些法條改寫成小品、相聲等進行宣傳,既達到豐富農村生活,又能達到普法教老年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

  留守老人出現的原因

  1、我國進入老齡化加速段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老齡化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據聯合國統計,到本世紀中期,中國將有近5億人口超過60歲,而這個數字將超過美國人口總數。

  作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中國養老行業仍存在許多急需完善之處。而且養老行業是關係到每一個人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2、思想觀念的變化,選擇與子女分開住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老年人的思想觀念也開始發生了轉變,代際分局成為一種趨勢。一方面,對於那些經濟能夠獨立、身體較好的老人會選擇與子女分開住。另一方面,因為老人與現在居住環境產生了濃厚的感情,不捨離開。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漸增多。

  留守老人存在什麼問題

  1、留守老人生活上無人照顧

  子女對父母的生活照料需要以空間距離的接近為基礎。在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中,老人主要選擇跟兒子一起生活,互相照應。在這種模式下,老人對子女的情感依賴性較強,子女仍是養老的主要承擔者。

  而外出務工導致兩代人的分離,子女的向城市遷移不僅減少了留守老人在日常生活、安全和醫療方面得到的照料,還增加了留守老人的勞動負擔強度。

  當前留守老人的照料資源主要來自於家庭,其中老人自己及配偶是主體型照料供給者,未外出子女、其他親屬等家庭網成員只能提供輔助型照料;鄰居、同輩群體等社群成員提供的照料資源十分有限;而農村社會保障體力很不完善,村集體和政府在留守老人生活照料方面的作用很少。

  2、 留守老人身體健康堪憂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需要,留守老人對健康醫療的關注比其他方面更多一些。身體和心理健康直接關係到老入對他人照料的依賴程度和對醫療就醫的需求程度。據有關資料顯示,留守老人都不同程度的面臨身體和心理方面的問題。認為自己身體一般較差和非常差的佔56.6%,近四成留守老人不能完全自理,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留守老人佔60.8%,視力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接近一半的留守老人睡眠不好。留守老人整體的健康狀況處於一般偏下的水平。留守老人身體情況欠佳卻不能及時就醫,或者更有甚者,患有重大疾病而沒有經濟能力去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