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木傢俱的收藏價值

  在收藏界,古傢俱用材歷來就有軟、硬木之分。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柴木及其傢俱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歷史研究價值:

  空格文物是全息的,每一件古代傢俱都記載著製作它時某地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氣候物產、民俗風物等資訊。它們像一件件立體的實物檔案,向我們展現著某個歷史片段中的社會狀態。這是其他書面文獻難以達到的。

  民間柴木傢俱較硬木傢俱有流通性差、地方特色強、傳承性強、原生狀態好、款式變化滯後等特性。故有極好的史料研究價值。如果把一些不同時期的相關聯的同類傢俱,排列起作類比觀察,我們就會看到其造型結構、材料工藝、裝飾題材等項的演進過程,從而找出傢俱發展的軌跡。用這些真實的資料可為我們的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

  藝術審美價值:

  空格多數的古傢俱材質並不名貴,卻能歷經滄桑流傳至今,“美”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美”又是多樣的,不同風格的傢俱給人不同的美的感受。漆色的斑駁與光亮,木質的瑩潤與糙老,形體的厚重與纖巧,造型的莊重與活潑等都會帶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還有年代、地域和工藝的不同,也會使古傢俱呈現出不同風格的美的形態。

  將兩三件“高柴”置於一室,或坐或臥,或品或用,盡情體會其間的陳設之美和時空變化之美。古傢俱給我們的欣賞兼實用的享受是立體的。

  人文懷舊價值:

  大多數的民間傢俱,年代不算久遠,雕刻並不精細,式樣也很常見,但都是我們前輩千百次使用過的物件,上面有他們的生活印記,有很濃的人情味。每一處殘舊,每一片磨損,都是以往歲月的記憶,可使人世情感得以延續。這些質樸的柴木傢俱往往帶有濃郁的鄉土氣和懷舊感,很容易把現代人的心境帶出“水泥的叢林”。民間古傢俱的原生狀態都很強,能反映出各地的風土人情,記錄著不同地方的人們不同的生活情趣,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使用這些舊木器,體味其中的人情味和懷舊感,不正是現代人所追求的環保低碳綠色迴歸的時尚生活嗎!

  財富增長價值:

  塵埃已落定,經過近百年的大毀壞,幾十年的大搜羅、大拆改、大外流,較完整優秀的民間傢俱已不多見了,我們應儘早地走出唯木質論的誤區,給柴木傢俱以應有的價值體現。

  在劫後倖存的這些祥瑞之物中,不乏味道純正的明式傢俱,它們材質雖不名貴,但其造型韻味等並不遜於經典的黃花梨明式傢俱。有些還常帶有較獨特的結構工藝,那麼,這類傢俱所攜帶的資訊就更珍貴,就理應更受到重視,其文物價值也應更高。

  在清代的民間傢俱中,常見到一些精雕細刻、工藝精湛的作品,用料往往也很講究。雖風格並不似“官窯”,也常帶有“地方氣”,但正是這些地方特色,才豐富了中國古傢俱的內容,這也正是我們民間古傢俱值得驕傲的地方。

  柴木傢俱裡有一種“宋元風格”的高古傢俱,其純正經典的款式堪稱“活化石”,其中有些就是宋元原物。這些原本只有在壁畫古畫中才能見到的高古傢俱,應是存世極少的國寶級文物,只是多年淪落在民間無人知曉,它們的文化文物價值當與“官哥汝定”老窯瓷器並論。隨著傢俱理論研究的深入,隨著國人對傢俱鑑賞品位的進一步提升,隨著高雅藝術的消費成為時尚,中國民間傢俱的價值將會大幅提升。

  中國民間古傢俱就像一本深邃的歷史鉅著,研究、梳理、破譯、解讀它;珍愛、保護、欣賞、繼承它,是我們這一代人幸運的使命和難以推卸的責任。

  柴木傢俱的收藏價格

  現如今,傢俱材質的經濟價值已被人們討論得比較多,而材質製成品的審美價值卻很少有人重視。甚至有人錯誤地認定傢俱的價值就取決於材質。其實,材質只是原材料,對一件古傢俱而言,其自身價值主要是通過傢俱的式樣、年份、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資訊,甚至在可考的情況下,有關其使用者、收藏者的社會地位、名望等外在的因素來體現的。就木材本身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只不過是由於存世的多寡及人類的好惡才有了不同的身價。就像黑白黃棕各人種都有美人一樣,不同的木材有其不同的欣賞價值。如果查閱清宮造辦處的檔案就會發現,奉旨製作的各種材料的傢俱均有不少。這說明即便是歷朝歷代的皇帝,對材質欣賞的口味也並不單一的,御用品選用的材種也是豐富多彩的。

  前邊我們多次講到,決定一件古傢俱價值高下的主要不是材質,而是其歷史性、藝術性、工藝性、稀有性及實用性等。木質的珍貴程度,只是諸多因素之一。其實,世間萬物,各有所值,不同種的木材,只要應用得當,均能物盡其用,顯其優勢。比如紫檀的衣箱,絕對不如樟木的好用;柏木的躺箱,絕對比紅木的更好使。就木材本身而言,不同的木材都有其不同的欣賞及使用價值。重材質而不唯材質,才是收藏者唯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