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茶籽樹種植​的方法

  湖南茶籽樹是優質食用油 ;也可作為潤滑油、防鏽油用於工業。茶餅既是農藥,又是肥料,可提高農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蟲。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湖南茶籽樹種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湖南茶籽樹種植的方法

  選種

  油茶採種要把好片選、株選、果選、籽選這四關,選取粒大、飽滿、種殼黑褐色、無病斑、有光澤的新鮮優質種子。注意種子貯藏方法:茶果採回後,不能堆漚,不能曝晒,應薄薄地攤在空氣流通、乾燥的地方,讓其自然開裂脫粒,種子室內陰乾貯藏。一般多用溼沙在地面上層積貯藏,也可採用窯藏。

  細緻整地

  在造林前一年的夏、秋季節進行整地,在山區,整地一年前要進行砍山、煉山,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塊狀整地等,要因地制宜地採用合適的整地方式。

  備耕

  在適宜種植的地方,按2×3.3米的株行距開穴備耕,先將直播地方整理成40×40cm的平臺,再在平臺內側開一個10—15cm深的長形***,目的是利於蓄水,防止乾旱。

  點播

  在平臺內的***內放置種子3粒,成三角形散放,注意種子一定要貼緊實土,利於種子吸水發芽,播後覆土宜淺,蓋土要細,防止人畜為害和水分蒸發。另外為防止獸、鼠為害,可用藥劑拌種。

  管理

  種子發芽後,生長到20釐米高時,可以簡苗,在3種苗中留下最壯實的一株,其它兩株去掉或另種到其它地方,以備後用,或者移栽其他地方。

  湖南茶籽樹種植要點

  1、種植方式與密度

  合理密植是茶樹栽培研究的重要內容。所謂茶樹合理密植,它既要達到有效地利用空間和土層,又要使茶樹個體和群體結構得以充分發展,從而取得高產穩產優質的目的。適合機耕機採,也是合理密植所要考慮的條件。

  茶葉產量在一定程度上說,是隨著單位面積內茶叢數的增加而提高的;而單叢產量則呈相反趨勢,它隨茶叢數的增加而遞減。這是茶樹群體和個體之間矛盾發展的結果。合理密植就是要正確處理好這一矛盾,保證茶樹在群體結構良好發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滿足茶樹個體生長髮育的需要,從而使單位面積內因密植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產量,超過個體削減的產量,使茶樹取得豐產。我所不同播種方式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如以150×150***釐米******畝叢數297叢***的叢植茶園為增量為100%,則150×33***釐米******畝叢數1333叢***的條栽茶園畝產量為150%,150×17***釐米***的條栽茶園畝產量為152%;而單叢產量如仍以150×150***釐米***處理為100%,150×33***釐米***處理為34%,150×17***釐米***處理為17%,後兩處理的減少值為66%和83%。從這個試驗還可看出,由於密植程度不同,後兩處理畝叢數增加3.5倍和8倍,使畝叢數增加而提高的產量大大超過單叢產量的減幅,因此仍能取得增產效果。

  茶樹種植方式應考慮兩內容,一是茶樹的行叢距。即排列方式,二是每叢的定苗數。我國茶樹種植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解放前遺留下的的叢式茶園,這種茶園產量低,管理也不方便,正在逐漸淘汰。大多數是解放後發展起來的單行條栽茶園,一般種植規格是中小葉種茶樹行距為150釐米左右,叢距33釐米左右。每叢定苗2-3株;大葉種茶樹行距165釐米左右,叢距50百米左右,每叢定苗1-2株。我國大多數高產穩產場隊,都是這種種植方式。雙行條栽茶園,在部分茶區也有采用,大先遣為165釐米左右,列距和叢距都是33釐米左右。據安徽省祁門茶葉研究所報道,1961-1968年,單、雙行茶園產量表現是,前四年雙行高於單行,增產19.82%,以後單行高於雙行,增產3.74%。近年來部分地區試用多行條列式茶園,這種種植方式的茶園,行距、列距和叢距也有多種規格。且在茶樹定植後,就免除耕作,其它管理措施也有別於單、雙行茶園。據報道,多行條列式茶園,具有早期高產,幼齡期茶樹迅速覆蓋園地,減少土壤沖刷等優點。這一種植方式的出現,由於時間尚短,對茶樹長期生長髮育的影響,以及茶樹高產穩定持續年限等問題,都待進一步驗證。

  2、播種和移栽技術

  在播種茶籽或移栽茶苗前,首先要劃線定行。劃線定行工作要考慮以下幾個原則:

  ①平地茶園第一行應從地塊最長一邊開始劃線,或者與幹道、乾渠相平行。距地邊一米處劃第一線,其餘以此線為基線,按行距的要求,依次劃出所有的茶行。緩坡茶園則要求等高條植,劃線要自下而上進行,按先遣要求逐行劃齊,要掌握等高不等寬的原則。對於地形複雜的地段,行距要作適當高速變幅範圍可掌握在1-2米之間。窄幅水平梯級茶園,茶行應在離坎沿3/5處劃線;寬幅水平梯級茶園,離坎沿1米處劃第一行,最後一行離溝亦要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以利茶樹生長和田間管理工作的進行。

  ②坡地茶園應在規劃範圍內儘量處長茶行,達到充分利用土地的目的。儘量減少插行,避免斷行和閉合行。茶行轉彎角度,以及與道路的交角,都要適合機耕條件。

  ③劃線工作就緒後,即可開種植溝。種植溝的寬度和深度,視肥料種類和數量,以及是採用茶籽直播還是移栽茶苗而定。堆肥、廄肥及移植茶苗的茶園,種植溝要寬些;採用菜籽餅及茶籽直播的茶園,種植溝要淺些。一般採用寬20釐米左右,深30釐米左右為宜。基肥數量每畝施堆、廄肥30-40擔,或菜籽餅200-300斤,並施一定數量的磷、鉀肥。基肥施下後要在其上蓋土3-5釐米,目的是不使茶根直接接觸肥料,避免燒根。施肥工作結束後,即可播種茶籽或移栽茶苗。

  ***1***茶籽直播大面積發展新茶園,以茶籽直播較為簡便,易於掌握,前期的管理工作也不像移植茶苗的茶園那樣要求精細。因此發展面積較大的單位,常常採用茶籽直播,綜合各地的資料,在播種時要掌握如下環節:

  ①適宜的播種期茶籽在霜降前後採收後,要進行選優去劣的揀剔工作。茶籽的播種期是較長的,自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除嚴寒冰凍期外,均可進行播種。生產上常採用冬播,這樣可省去茶籽貯藏工作,而且第二年出苗期要比春播的提早半月左右。有的單位由於播種面積大,或者平整土地工作一時趕不上,也可採用春播時期要掌握在二、三月。實踐證明,我國大部分茶區,春播不要超過三月底,否則會大在影響出苗率和茶苗生長勢。同時,四月以後播種的茶籽,即使出苗也較難安全越夏。原因是茶籽出苗遲,夏季高溫容易產生烙苗,增加茶苗死亡率。春播的茶籽,最好經過浸種催芽處理,以求提高茶籽出苗率和增強茶苗生長勢。我國北部茶,由於冬季氣溫低,冰凍期長,過去均採用春播,近年來有的採用冬播也獲得成功,如安徽省鳳陽縣燃燈公社金橋茶場,在茶籽冬播蓋土後,再在播種行上離地表堆土5-10釐米,做成土壟形式,翌年春季解凍後除去土壟,茶苗出土早而整齊,這是很好的經驗,適宜北方茶區應用。

  ②播種質量播種深度是檢查播種質量的主要專案,過深過淺均不合質量要求。茶籽播種的深度以3-5釐米為宜,湖南的試驗資料指出,不同播種深充對茶籽出苗、苗高及成苗率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如播深4.5釐米處,始苗期在五月二十二日,盛苗期在六月二十四日,當年苗高30.1釐米,成苗率達75.3%;而播深9釐米處的始苗期為六月十二日,盛苗期八月二十日,當年苗高22.2釐米,成苗率則為63.4%。可見兩者的差異是很大的。

  在一些氣候條件比較特殊的地區,為提高播種質量,保證出苗當年達到苗全苗壯,相應地採用了一些適應本地區的農業技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山東省在茶籽播種期***四月上旬***正值春旱,除採用浸種催芽外,在播種時先在播種行上澆足水分,然後播種茶籽,立即蓋土,並在覆土後的播種穴上,做成高出地表15釐米左右的饅頭形土堆,當地稱謂"堆土保墒",目的是提高土壤含水率,減少蒸發,這對戰勝春季乾旱,提高茶籽出苗率,達到功全苗壯的目的,是一項很好的農業技術措施,這一經驗適宜於播種期有旱情的地區採用。運用這一技術措施時,要注意適時推土。其經驗是,推土期應選擇在茶苗要破土出苗而尚未達到地表時較為理想,早了效果受影響,遲了會推斷芽尖。推土時如能配合插枝遮蔭,效果更佳。

  ③每穴播種粒婁"孤子不生"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生產實踐的總結。採用適宜的播種粒數是播種工作上應注意的事項。每穴播種粒數過多,當年看來茶苗出土較好,但由於茶苗擁擠將來會出現長勢細弱的不良後果;播種粒數過少,則要影響出苗期和出苗率,容易造成缺叢斷行。一般經過揀剔的茶籽,尤其是經過浸種催芽的茶籽,每穴播種四、五粒就可以了。未經揀剔的茶籽,則就視茶籽質量情況,適當增加播種粒數。播種時要嚴格控制行、叢距,同時要將茶籽均勻地放在穴內,不要緊挨一起。

  茶籽播種覆土後,在播種行上撒些穀殼或插竿標記,有利於出苗前除草工作的順利進行,不致傷苗。

  ***2***茶苗移栽已如上述,茶籽直播有很多優越性,但也有它的不足之處,最突出的就是實生苗後代比較雜亂,茶樹個體間的性狀差異很大,這就是常見的有性繁殖茶樹葉形不一,發芽遲早不同,長勢強弱差異較大的主要緣由。隨著優良品種的不斷推廣,短穗扦插繁育茶苗,已被視為提供優良種苗的重要途徑,今後發展新茶園時,採用移栽茶苗建園的比重將會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