蟶子怎麼養不會死掉怎麼洗乾淨

  蟶子個體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鮮,要怎樣養才不會死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蟶子的飼養方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蟶子的飼養方法

  1、水質水源:選擇縊蟶養殖比較廣泛的丁字灣沿岸一帶的蝦池,以自然納潮為主,進排水方便。海水比重在1、010~1、025之間,水溫3℃~32℃,pH值8、01~8、15,灘面和水質未受到汙染。

  2、池塘底質、面積及水深:池塘2個,面積50畝/個,軟泥底質,有效水深1、5米~2、0米,蟶埕水位0、8米~1、2米,最低40釐米~60釐米,池塘長條形,池中央有高起的灘面。加深加寬蝦池的環溝,將環溝內的泥土堆放在蝦池的壩基內側,然後整平,蝦池的四周就能形成2米~3米寬並向內傾斜的平臺,以備放養縊蟶。

  3、蟶田的整理。選擇邊灘及部分中灘,提前20天耙土,翻耕。底質堅硬的地段需要經過翻土,耙土,平塗等步驟,使土質細膩柔軟,有利於縊蟶挖穴潛入。放苗前15天,先用漂白粉60ppm消毒池塘,3天~5天后將消毒水排出,後用茶籽餅20ppm清塘,目的在於殺死雜魚蟹及螺類,這些天敵會吞食縊蟶幼苗。

  4、施肥培餌:播苗前一週左右,經60目~80目篩絹網濾納入新水20釐米~30釐米,畝施雞糞50公斤,繁殖池內基礎餌料生物。

  5、蟶田播養:

  1***苗種運輸。北方苗種系在海陽市丁字灣自然採苗得到,南方苗種到浙江購買。2007年春節後,於3月底到浙江省樂清縣沿海購買規格為每公斤3000粒的苗種,用汽車運輸。苗種要乾淨,不要有泥巴,篷布遮蓋,防止日晒雨淋,但要通風,途中每隔4小時~6小時淋水一次。苗種運到後,立即組織足夠的人員放養。除了運輸時間外,氣溫是影響苗種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不低於零度的前提下,氣溫越低成活率越高。

  2***播苗時間。南方苗在每年4月1日播苗,北方苗在每年5月25日。

  3***播苗方法。大汛潮期退潮後,向池內進水20釐米~30釐米播苗。首先振動容器幾下,使苗種的水管收縮,提高鑽潛率,然後將苗種均勻撒播在埕面上。健壯的苗,播苗後十多分鐘就開始鑽土,如果20分鐘以後仍然不能鑽土,證明蟶苗生命力微弱,或者已經死亡。根據蟶田的條件,按池塘水面計,畝播體長2釐米~2、5釐米,規格3000粒/公斤,殼不破碎,健壯,大小均勻的蟶苗5公斤,摺合蟶埕播苗100粒/平方米。南方苗與北方苗密度相同,南方苗種定為1號池塘,北方苗種定為2號池塘。

  4***播苗應注意的事項。一是要組織充分的人力、物力,依據事前制定的養殖計劃,統一指揮,以最快的速度播苗;二是播苗前一週左右,經60目~80目篩絹網濾納入新水20釐米~30釐米,再播苗,不要乾池播苗;三是縊蟶實際播苗面積不宜超過蝦塘面積的25%,否則會影響縊蟶生長,嚴重的會引起泛塘。

  6、生產管理。播撒蟶苗時,埕面水深20釐米~30釐米即可,蟶苗入池後每週加水20釐米~25釐米,6月中旬以前水位保持在80釐米,6月中旬以後水位保持在100釐米,視水色情況和水位情況,適時適量換水,肥水。追肥一般畝施尿素1、5公斤~3公斤或氮肥2公斤~4公斤,磷肥1公斤~2公斤,少施勤施,晴天中午施。

  蟶子的營養分析

  蟶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測定,每百克鮮肉,含蛋白質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鈣133毫克,磷114毫克,鐵227毫克,熱量200千焦。蟶子還有一定的醫藥作用,具有補虛的功能。蟶肉甘、鹹寒,用於產後虛寒、煩熱痢疾,殼可用於醫治胃病,咽喉腫痛。

  中醫認為,蟶子肉味甘、鹹,性寒,有清熱解毒、補陰除煩、益腎利水、清胃治痢、產後補虛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記載:蟶子肉"補虛,主冷痢。煮食之,主婦人產後虛損、胸中邪熱煩悶氣"。《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蟶子肉"清胃、治痢、除煩、補產後虛損"。《泉州本草》中記載:蟶子肉"清熱解毒,利小便,消水腫"。蟶子肉可治療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溼熱水腫、中暑洩痢、小便不利等症。

  蟶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孕婦、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蟶子含有鋅和錳,常食蟶子有益於腦的營養補充,有健腦益智的作用。醫學工作者還發現,蟶子對因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後產生的口乾煩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適用人群

  1、適宜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溼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

  蟶子怎麼洗

  1、蟶子買回來先放在一個乾淨的盆裡,接上自來水。先洗洗,然後用清水養,水不要太多,剛沒過蟶子就好,以利於它們吐水;

  2、往水裡加一點鹽,鹹度跟平常喝的鹽水差不多就行了,浸泡半小時左右,只有這個鹹度蟶子才會吐泥沙,可以在泡的同時放些菜刀之類的金屬品,會讓泥沙吐的更快。然後用小牙刷把殼刷乾淨,祛除蟶衣***黏膜***,不過洗的太乾淨的話,味道也會不如之前鮮美。

  3、中間記得多換幾次水,水不要太滿,一般換了3次水以後再在清水裡加幾滴香油;

  4、如果是夏天,蟶子不可能養一天的***一般上午買,中午吃***,那你在準備煮它之前***半個小時前***,用一個大碗將它們撈出來,然後劇烈搖晃,差不多的時候,再用清水洗一遍,再加上 面同量的水養,到煮的時候再搖洗一遍,應該就OK了。***記住:養蟶的水不能放太多***如果時間急的話以上效果也不錯的。

  按照以上的方法換過幾遍水以後蟶子基本就乾淨了,要撈出來煮的時候捏住蟶子的吸管再擠一下泥沙即可。

  5、如果你沒有按照以上的步驟做,煮出來的蟶子還有泥沙,那麼再教大家一招急救,只需把蟶子的沙袋去掉,這個方法適合只取蟶子肉,時間又緊的時候用。

  蟶子的吃法

  其中溫州蒼南沿海的蟶子,大小適中、無雜味、肉韌結實、味道極佳,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蟶子,很棒獨特,閩南語“湯”,俗稱“海里的人蔘”

  蟶子的肉很好吃,並且價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種大眾化的海產食品。在我國沿海,尤其是山東、浙江和福建等省,都用人工方法養殖。

  專家表示說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吃蟶子的時候最好不要去街邊攤去吃,還是應該自己在家食用,一定要注意蟶子的衛生與清潔。

  因為是在軟泥灘上生活,所以蟶子的兩個貝殼很薄也很脆。貝殼的形狀近乎長方形,表面常生長著一層淺綠色的薄皮。

  蟶子的兩個水管很發達。它完全靠這兩個水管與灘面上的海水保持聯絡,從入水管吸進食物和新鮮海水,從排水管排出廢物和汙水。

  蟶子在軟泥灘上挖穴生活,潛伏的深度隨季節而不同:夏季溫暖,潛伏較淺;冬季寒冷,潛伏較深。平時潛伏的深度大約為體長的5~6倍,最深可以達到40釐米,約為體長的10倍。如果我們在海灘上看到相距不遠的兩個小孔,用長鉤觸動一下能噴出少許海水來,那麼底下一定有蟶子。這兩個小孔就是蟶子兩個水管伸出的地方。蟶子的大小可以從兩個小孔之間的距離推算出來,其體長約為兩孔距離的2、5~3倍

  夏天是盛產蟶子的季節。蟶子最常見的一種叫長竹蟶,兩殼形似長竹筒,因此而得名。黃縣龍口等地稱為“海指甲”,海陽則叫它為“鮮子”,是夏天佐酒的佳餚。蟶肉可以拌冷盤,最宜夏令。“油爆蟶舌”即取料於蟶子的長足部分烹製。其特點為脆嫩滑軟。此外還可制“苜蓿蟶子”、“肉片蟶子”等多種菜餚。另外,用蟶子氽湯,制面滷也是非常鮮美可口的。


活蟶子怎麼養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