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書法作品

  劉寧,男,1960年出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參加過“全國第二屆扇面展”、“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首屆全國行草書大展”、入圍“全國第三屆扇面展”;作品多次獲宿遷市書法一、二等獎;江蘇省雙溝酒廠珍茅房杯一等獎;作品並多次發表於報刊雜誌。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書法中的六分半書

  “六分半書”指的是清代鄭燮***鄭板橋***所創書法字型,世人亦稱“板橋體”。他以隸書筆法形體摻入行楷,創出這種介於楷隸之間,而隸多於楷的字型。由於隸書又稱“八分”,因此鄭燮戲稱自己所創的這非隸非楷的書體為“六分半書”。

  其實,鄭燮的書法還不止是將“真隸相參”而以行草的筆法寫之,他的字中還參入了畫蘭竹的筆法,蔣士銓有詩云:“板橋作字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見資致。下筆別自成一家,書畫不願常人誇,頹唐偃仰各有態,常人盡笑板橋怪。”現代著名的畫家傅抱石也說鄭燮的字“是把真、草、隸、篆四種書體而以真、隸為主的綜合起來的一種新書體,而且是用作畫的方法去寫。”

  可見,鄭板橋對於書法,是決意要背叛傳統,進行大膽地自我創新的。這種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打破上,一是打破篆、隸、正、行、草等各種書體的界限,而將文字的點畫和結構隨意安排,主要是楷書、隸書相互參用,二是打破書畫的界限,將畫竹畫蘭之法融入書法之中。他曾說他作書“往往以沈石田、徐文長、高其佩之畫以為筆法。”看他的字,其點畫或粗或細、或濃或淡、或長或短,其結體或疏或密、或正或斜、都一任自然,並略做誇張地表現出來。形成一種隨物賦形、隨形就勢的特點。而整體上看,其字型多呈左低右高的扁方形狀。由於這種結字特點,他的書法在章法上則是縱有行而橫無列,且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形成一種疏密錯落、揖讓相諧的“亂石鋪街”之狀。

  表面上看,鄭板橋書法的這種創新,是一種雜湊,而實際上這是以他對傳統書法的深厚理解為基礎的。他對於“二王”以及顏真卿、蘇東坡、黃庭堅等人的書法,對篆隸和魏碑都有很深的研究,但他對古人法帖的學習,是取神遺貌,決不求形似。他說:“黃山谷雲:‘世人只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可知骨不可凡面不足學也。況蘭亭之面,失之已久乎。板橋道人以中郎***蔡邕***之體,運太傅***鍾繇***之筆,為右軍***王羲之***之書,而實出己意,並無所謂蔡、鍾、王者。來源書法屋,書法屋是一個書法學習基地。豈復有蘭亭面貌乎。古人書法入神超妙,而石刻、木刻千翻萬變,遺意蕩然。若復依樣葫蘆,才子俱歸惡道。”他對學書的這種獨到見解,加上他對詩、畫都有很高的造詣,生活中又飽經滄桑,所以,將思想的曠達與天性的幽默一齊融會與筆端,自然就形成了這種“奇而不詭正”的書法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