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十二生肖剪紙圖案欣賞

  十二生肖,在一些考古發掘報告中又稱為‘十二辰’。從文獻角度追溯十二生肖的起源不晚於西周時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單的十二生肖剪紙圖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簡單的十二生肖剪紙圖案展示

>

  簡單的十二生肖剪紙圖案1

  簡單的十二生肖剪紙圖案2

  簡單的十二生肖剪紙圖案3

  簡單的十二生肖剪紙圖案4

  簡單的十二生肖剪紙圖案5

  十二生肖神格象徵

  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靈融入中國人生活,其自然習性被人們賦予諸多文化意義,從動物上升到神格,接受尊崇和膜拜。只有自然生靈與文化神格相結合,才構成完整的生肖動物印象。

  鼠

  老鼠偷吃糧食,證明“倉鼠有餘糧”,說明這戶富足,家中鼠多象徵富裕。

  清代方叡頤《夢園叢說》記載粵東一種“錢鼠”玩具,叫聲好像數錢。老鼠能發出數錢般的聲音。舊時湖北等地以此聲為吉祥之兆。浙江一帶卻認為“前半夜主得財,後半夜主散財”,而崇明一帶則認為此聲預示禍災禍。

  鼠的繁殖能力極強,民間常作為生殖崇拜的象徵。子女居群的母親戲稱為“鼠胎”或“鼠肚”。清末畫家 任預《十二生肖圖冊》,其中《子鼠圖》五鼠正搶食罐中瓜籽,而“籽”與“子”音同,表達多子意味。 老鼠與葫蘆、葡萄、石榴等多籽植物組成吉祥圖案,強化了繁衍後代的願望。

  東北煤礦工人尊鼠為“鼠仙”,忌諱捕鼠,在井下吃飯分飯菜喂老鼠。雲南一箇舊礦區還有座耗子廟。礦工感恩於老鼠對災禍的靈敏,將崇拜和禁忌代代傳承。

  牛

  因為牛耕,中國人對牛感情漸深,把諸如憨厚勤勞,不求回報等優秀品質附在牛身上, 魯迅就以“俯首甘為孺子牛”言志。

  《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太牢。”《 清史稿·禮志一》:“太牢,牛一,羊一,豕一”,牛都是最尊貴的祭祀品,是天子祭祀社稷和天地之用。春秋戰國的諸侯會盟,國君執牛耳割血,塗在嘴裡。

  哈尼族的創世神話《奧色密色》,記載牛的各部分化作自然萬物的故事。漢族地區崇拜牛王,北魏鄖道元的《 水經注·渭水注》稱牛王本為南山大樟,被人盜伐,“樹漸,化為牛入水,故秦為立祠”。後逐漸人格化,演變為牛首人身,又訛為冉伯牛。成都就有始建康熙七年的牛王廟。

  佛教信仰閻王,《 五苦章句經》中記載:“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後為道教吸收,成為牛頭馬面。

  水牛角、黃牛角、犛牛角等是最常見門上裝飾之一。藏族人至今在殺牛後還掛牛角於門上,牛角的多少象徵捕獵水平,甚至打扮穿衣都以牛角作為飾物。

  虎

  虎是百獸之王,寅虎相配,甲骨文“寅”字如箭矢狀,《 說文》中“寅”意為“陽氣上升,雖上有凍土,必破土而出”,與虎的凶猛剛陽之氣契合。如果說商代銅器虎食人卣反映古人對虎的畏懼,那在戰爭的虎烙印,則代表對征服的渴望,行軍打白虎幡旗,曉勇者為“虎將”,調兵用虎符,兵器有虎紋……

  長沙南陀大塘遺址中出土的7000年前的土陶器,出現人面虎頭的“長獠牙人面紋”;6500年前的濮陽西水坡原始墓葬也有蚌殼堆塑的虎形象,與龍相對,虎居左為尊。 中國文化向來龍虎並稱,《 周易.乾卦》以龍虎比喻乾坤、天地,龍飛在天、虎行於地。龍虎星象視為守護星神,《 史記》載劉邦”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

  虎在中國民間傳說以白虎神和西王母最出名。二十八星宿中,東西南北四方星群組成四象,後又與五行配五色學說結合,形成“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道教將四象納為守護神,白虎成為“白虎神”。《山海經》中西王母的形象:居於玉山,“人面虎身……豹尾虎齒而善嘯,篷發戴勝”,職務是刑神,掌管疾病和生死。其他虎神還有水神天吳、刑神蓐收,財神趙公明的坐騎也是黑虎。

  兔

  嫦娥奔月傳說源於《 淮南子.覽冥訓》,嫦娥在月中有玉兔相伴。兔是月的象徵。《春秋運鬥樞》說:“行失瑤光,則月出兔”。《 樂府詩集》有“白兔常跪搗藥蝦蟆九”的詩句,晉朝傅玄在《擬天問》中吟:“月中何有?白免搗藥。”

  古人認為月中有兔的原因,有說月面陰影像兔,又說月亮和兔屬陰,還有說兔鼻有豁與月的圓缺相感。 聞一多考證,以兔為月之精始於漢,先秦為蟾蜍,其後轉為蟾、兔。山東嘉祥漢畫像石,有玉兔和蟾蜍一起搗藥,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也有蟾兔與月亮描繪。到晉代兔已單獨代表月亮。

  北方有“蛇盤兔,必定富”的婚配俗信。民間剪紙《 蛇盤兔》,圖中蛇首兔頭相對,蛇軀環繞兔身。“蛇盤兔”有時也應用於喪俗。明代葉盛《 水東日記》載,當時在居庸關以北,人們都在爭搶蛇盤兔的墓地。

  龍

  龍的來歷說法頗多,以聞一多推斷,蛇為圖騰的氏族先後兼併許多別的圖騰氏族,形成“以大蛇為主體,兼有馬的頭、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混合而成的龍圖騰”。

  上古神話的龍並非神聖不可侵犯,女媧煉石補天,“殺黑龍以濟冀州”。龍在漢朝後成為皇權象徵。皇帝穿龍袍、坐龍椅、乘龍船、坐龍輦,皇帝死去叫龍馭賓天。清朝龍袍以九條金龍合“九五之尊”,北京故宮的龍圖案數不勝數。百姓使用龍紋就會慘遭不測。

  龍是行雲布雨之神。《 淮南子.說林訓》稱,“旱則修土龍”,《 論衡·亂龍篇》說,“夫土虎不能致風,土龍安能致雨”。宋代以來幾乎每個村莊都有龍王廟,每逢水旱災害,人們都要向龍王獻牲,讓它控制雨水,祈禱風調雨順。 也有說龍不能自行決定降雨,《 西遊記》中涇河龍王因違反玉帝降雨旨意而被斬首。

  龍象徵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孔子稱讚老子”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諸葛亮稱為“臥龍先生”,蔡邕常醉臥街頭而人稱“醉龍”,家長望子成龍……

  龍鳳呈祥圖案在唐代後廣為流傳,不但象徵帝后權威,也象徵夫妻的美滿結合,還可象徵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