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為中國傳統中醫的特有藥物,那麼你知道中藥麻黃嗎是什麼?下面小編給你詳細的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是什麼?

  1. 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 用於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乾薑、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 用於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本品發汗利水,有助於消散水腫,常與生薑、白朮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溼痺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中藥麻黃的基本資訊:

  【處方名】麻黃,策敦木

  【別名】龍沙、狗骨、卑相、卑鹽

  【基原】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黃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賊麻黃 Ephedra equisetina Bge. 的草質莖。

  【性味與歸經】 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能與主治】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於表症已解,氣喘咳嗽。

  【炮製】

  1、麻黃:取原材料,除去木質莖、殘根及雜質,抖淨灰屑,切段;或洗淨後稍潤,切段,乾燥。

  2、蜜麻黃: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麻黃段中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不黏手時,取出晾涼。每100kg麻黃段,用20kg煉蜜。

  3、麻黃絨:取麻黃段,碾絨,篩去粉末。

  4、蜜麻黃絨: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麻黃絨中拌勻,悶潤,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不黏手時,取出晾涼。每100kg麻黃絨,用20kg煉蜜。

  【鑑別】

  ***1*** 本品橫切面:草麻黃 表皮細胞外被厚的角質層;脊線較密,有蠟質疣狀凸起,兩脊線間有下陷氣孔。下皮纖維束位於脊線處,壁厚,非木化。皮層較寬,纖維成束散在。中柱鞘纖維束新月形。維管束外韌型,8~10 個。形成層環類圓形。木質部呈三角狀。髓部薄壁細胞含棕色塊;偶有環髓纖維。表皮細胞外壁、皮層薄壁細胞及纖維均有多數微小草酸鈣砂晶或方晶。

  中麻黃 維管束12~15個。形成層環類三角形。環髓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

  木賊麻黃 維管束8~10 個。形成層環類圓形。無環髓纖維。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與稀鹽酸1~2滴,煮沸2~3分鐘,濾過。濾液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試液數滴使呈鹼性,再加氯仿5ml,振搖提取。分取氯仿液,置二支試管中,一管加氨制氯化銅試液與二硫化碳各5 滴,振搖,靜置,氯仿層顯深黃色;另一管為空白,以氯仿5 滴代替二硫化碳5 滴,振搖後氯仿層無色或顯微黃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濃氨試液數滴,再加氯仿10ml,加熱迴流 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 充分振搖,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痠麻黃鹼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 ***20:5:0.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