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優美散文文章

  林清玄的散文風格清新簡樸、空靈詩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學插花

  有一位朋友在學插花,是日本某一流派的花藝。

  我對日本人的花藝一向沒有好感,因為那被稱為花藝的,正好是集匠氣與矯作於一爐。因此,我對瀟灑且大而化之的朋友竟去學日式插花覺得格外好奇。朋友告訴我,那看起來僵化的日式插花,其實只是一種格式,是性格與觀點的錘鍊,對於學得通達的人,不但仍有極大的創作空間,還能激發出入的潛力。

  她說:“插花和禪一樣,表面上有最嚴苛的形式,事實是在挖掘最大的自由。你不覺得,只有最嚴格的訓練才有最自由的資格嗎?”

  朋友的話給我不小的啟示,原來插花也是“絕地逢生”的事。凡是絕地逢生就如懸崖斷壁上的蘭花,或汙泥穢地清放的蓮花,或是漠漠黃沙裡豔紅的仙人掌花一般,既刺人眼目,又具禪的精神。什麼事到了最高、最絕、最驚人,就被俗人看成是禪意了。

  學插花的朋友,說起她學插花獲益最大的一件事。

  她說:“我剛學插花時,老師教怎麼插,我們就怎麼插,三個月以後我才發現,老師每次插的花不是一朵、三朵、五朵,就是七朵、九朵,幾乎沒有二四六八的。我心裡起了疑情,雙雙對對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插花都要單數呢?我很慎重地去問老師,那位日本老師說,一三五七九是單數,插出來的花叫作‘生花’,就是有希望的花,由於不圓滿,才顯得有希望;雙雙對對的插花是‘死花’,因為太滿了。我聽了好感動,留一些缺憾、有一點理想不能完成、永遠留下一絲絲不足才是最美的呀!”

  缺憾有時比圓滿更美,真是不可思議。朋友的話使我想起為什麼菩薩要留一絲有情在人間,而且一直在苦難的煎熬中游化。菩薩之所以比聲聞緣覺更美、更動人,那是他們在乎,在乎一切的有情,由於這樣的在乎,追求事事圓滿倒不是菩薩的志向,菩薩的志向是恆常保持一個有希望的觀點,生生不息。

  二:寧願作傻瓜

  從前有一個禪師叫作“無相大師”。無相大師給弟子開示的時候,常常跟他們說:“修行就是要寧願作傻瓜,要有傻瓜的精神才可能證悟,才有可能開悟。”

  因為常常講,所有的弟子都已經記住了:“師父常常說寧作禕 瓜。”

  有一天突然下大雨,廟裡漏雨漏得浙哩嘩啦,大師大聲叫弟子趕快來接雨,但是很多弟子不在,只剩兩個,聽到師父叫,趕快拿了桶子來接雨。

  一個弟子拿一個很小的桶子衝出來。無相大師看了就說:“雨下得那麼厲害,漏了好幾個地方,只拿了一個這麼小的桶子,真是傻瓜。”這個弟子就很不高興,心想:“匆匆忙忙跑出來接雨,結果師父還罵我傻瓜。”

  第二個徒弟因為太緊張了,拿了一個竹簍子衝出來,要接雨的時候呆住了。無相大師心裡想:“怎麼傻成這樣?怎麼有這麼傻的徒弟?”就很不高興罵他說:“你真的是個大傻瓜!”這個弟子一聽,非常開心,心想:“師父一直都在鼓勵我們要作傻瓜,現在竟然說我是個大傻瓜,這一定是在讚歎我了不起。”這樣起了歡喜心,心開意解,得到了開悟。這個弟子究竟開悟到什麼呢?

  大概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第一,打破分別心。當我們聽到別人批評我們的語言的時候,我們可以生氣、不開心,我們也可以不生氣,寧可作傻瓜,很開心,就像我們看到一個碗,可以想:“這個碗很漂亮,可惜破了一個洞。”但也可以反過來想:“這個碗雖然破了一個洞,但還是很漂亮!”

  第二,從悟的境界來講,傻瓜可能比較容易得到開悟,傻瓜並不是真傻,而是在生活裡面沒有心機,保持在一種純然的狀態。

  我們不要對人生有那麼多的計較,因為這個計較和分別,正好是阻礙我們開悟,或者認識人生真價值的東西,如果我們可以學習赤子、寧作傻瓜,那麼我們就會生起單純的心。

  就像我們修行,每天都花時間在那兒叨叨唸念,是在做什麼?整天在那兒打坐,是要幹什麼?別人看起來是沒有價值的,如果你打坐一小時,給你一百元,你就覺得很有價值,但是不能用這樣子來衡量,因為這世間許多東西是無價的!

  我們看到街上那些智障或者智力比較差的人,他們是非常單純,非常純淨的。我們通常沒有那麼純淨,因為我們是聰明人,聰明人就是比較執著於“有”的人,要做一件事,一定要有效果,如果三天沒有效果就換一件事情。通常都比較實際,比較現實,比較會計算,比較會營謀,這樣的人叫“聰明人”。因此聰明人的生活是塞得滿滿的,他沒有心靈空間,他每天都在算,做這件事可以賺多少錢,明天加起來就賺多少錢,他永遠不會做賠錢的生意。

  但是修行要反其道而行,修行要保持內在的空間,在世人都迷亂的時代,我們在內心裡清明就好,外表上寧可作傻瓜。

  三:老太太唱情歌

  陪媽媽去早晨的公園做運動,才發現晨曦初起的公園是如此熱鬧,有很多人在打拳、唱歌、跳舞,都是年紀大的阿公阿婆。

  媽媽感嘆地說:“這個世界要倒翻了,老歲仔透早起來運動,少年郎團到日頭照屁股。”

  媽媽隨即加入她的夥伴,在公園中舞動拳腳,我在園中散步,看到一些老先生,老太太正忘情地在唱卡拉OK,我就坐在旁邊的石頭上看著。

  那些老先生、老太太唱歌的聲音與神情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們的聲音全都飽含著生命的沙啞與滄桑,他們的神情又是那樣的專注與融人,夾帶著非常深的感情。

  有一位老太太唱到後來,淚流滿面,使所有的人都因感動而沉默了。

  是什麼感情使老太太淚流滿面呢?沒有人問,也無人知道。

  我想到,活到某種年紀的人,一定都在心中隱埋了許多許多真情,在唱歌時被觸動了。

  我們年輕的時候如果不能歡喜忘情地唱情歌,老的時候一定也不能淚流滿面地唱情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