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生物學習方法

  地理生物的學習離不開好的學習方法。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以時空為線,縱橫串聯

  中學地理“時間線”可以是日期***如二分二至日***、月份***如一月、七月***,也可以是季節、年紀、地質年代等。通過時間線能把同一時間在不同空間發生的地理事物和現象聯結起來。如以一月份為線,可聯絡: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於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速度較快—北京晝短夜長—悉尼晝長夜短— 智利聖地亞哥炎熱乾燥—希臘雅典溫和多雨—巴西高原一片蔥綠—北印度洋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東亞盛行偏北風等等。中學地理“空間線”主要有:經緯線、地理分界線、河流、山脈、海岸線、交通線、工程線、旅遊線等,通過這些線可以把它們所經過的國家、城市、港口、地形區、氣候型別、自然帶、工農業區、名勝古蹟等串聯起來,這些線既可以串“點”、“面”,也可以串“線”。由於以時空為線,能使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系統地理和區域地理等地理知識縱橫串聯,所以對地理學科內綜合能力的培養有事半功倍之效。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運用模式圖,舉一反三

  在中學地理教學或複習中,緊密結合教材有關內容,建立模式圖,選編練習題,對學生進行地理學科內綜合能力的培養,可起到舉一反三之作用,收到以一當十之成效。中學地理模式圖主要有:迴圈模式圖、分佈模式圖、等值線模式圖、關係模式圖等。就拿迴圈模式圖來說,高中自然地理幾乎每章都有,如地球公轉示意圖、大氣運動示意圖、洋流運動示意圖、水迴圈示意圖、地殼物質迴圈圖、生態系統物質迴圈示意圖等。所以在高中自然地理複習中,建立一幅物質運動的迴圈示意圖,就可以多次迴圈使用。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利用比較法,遷移拓展

  比較法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同時也是高考命題的常用方法。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差異、區域之間的差異都是通過比較而區分、而認識它們之間的特徵和規律的。因為通過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比較分析,能較好地反映學生地理學科內的遷移、整合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無論是文綜卷還是地理單科卷,地理比較題都年年出現:如“日本”和“英國”的比較,“北美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印度”與“義大利”的比較,“中國西部”與“美國西部”的比較,“上海”與“巴黎”的比較,“越南”與“智利”的比較等。所以,在高考地理複習中,尤其是區域地理的複習,應加強相關區域的對比分析,歸納區域特徵,明確區域差異,借鑑區域發展成功經驗,從中發現問題,並結合實際分析解決,以鍛鍊思維,培養能力,遷移拓展所學知識。

  初二生物學習方法

  1、掌握規律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區域性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複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等。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2、觀察比較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如觀察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生長髮育等等,有效地發揮觀察在生物學學習中的作用。

  3、綜合歸納

  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系統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

  綜合歸納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絡、三抓特點。抓順序就是要將各知識點按照本身的邏輯關係將其串聯

  4、靈活運用

  這是學好學活生物的關鍵,認識的目的全在於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學了才真正有用。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後者正是中學生薄弱環節,必須高度重視。

  5、還需掌握好的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見的幾種。1 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2 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3 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以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獨列出,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明顯,容易記憶。4 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

  6、最後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常規。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包括預習、聽講、複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

  ①預習

  預習是在老師講課前,先瀏覽一遍講課內容,在瀏覽時,應用筆將自己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劃出來,將自己看不懂的內容標出來,將瀏覽後產生的問題記下來,有能力、有條件的還可以自己做出預習筆記。

  ② 聽講

  課堂上要做到“三聽”,即聽思路、聽聯絡、聽重點和難點。

  首先是聽思路。老師講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思路,因此,聽課時要注意聽老師是怎樣引出新課題的,又是怎樣把新課題展開的,怎樣講解的,怎樣歸納小結的。第二是聽聯絡。老師講課時,一定會聯絡許多過去學過的舊知識,使學過的舊知識成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課時注意聽這種聯絡,不但可以複習鞏固舊知識,而且對於學習新知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三是聽重點、難點。每一節課都有每節課的重點內容,有的課還有一些難點內容。對於重點知識,老師會反覆強調,會不斷地從不同的角度去講解,會圍繞重點提出一些問題,以便讓同學們理解和掌握。

  ③複習和作業

  每節課上,一般老師都要留一定量的作業,這些作業的內容多是講課的重點內容,是應該認真對待的。每天的複習一定要避免機械的重複,而應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知識的聯絡和老師講課的思路,將老師講課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語言表述一番。

  通過複習,加強了記憶,然後再來做作業,可以大大提高作業的效率,作業的困難、疑問、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過作業又可進一步運用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④總結

  總結是指在學習完某一章知識,對此章知識進行整理、重組,總結出該章知識的聯絡、知識的系統或知識的結構,以便我們能從知識的整體上把握知識,從而加深理解知識和靈活掌握知識。總結的方法一般可用構建知識網路的方法和綱要法。

  上述的預習、聽講、複習和作業、總結等步驟的學習常規,要在實踐中形成習慣,開始時可能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見到成效,一但形成學習習慣,就會嚐到甜頭。正如:沒有好習慣,成功不容易;有了好習慣,失敗不容易。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的、高效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