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談學術會議心得感想

  “最學術”的學術會議

  2004年4月11日,我到張家港高階中學參加朱永新先生主持的全國十五重點課題“新教育實驗”開題會議。在下午的專家評審和自由發言階段,我聆聽了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報告,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兩位來自美國的教育專家。他們沒有像國內的專家和學者一樣,用更多的溢美之詞來稱頌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實驗,而是從另外的角度,對朱老師的課題提出了質疑。

  我們聽得瞠目結舌,簡直就是批判嘛!我甚至懷疑,這兩位專家是來砸場的。

  然而,後來我們得知,這兩位美國專家都是朱永新先生的好友,況且,他們也是從中國走出去的,這次是應朱老師之邀,專程從大洋彼岸趕回來參加這個學術會議的。

  我私下裡猜想,他們也是“黑眼睛黑頭髮黃面板”的中國人,應該熟知中國的國情和人情世故,沿襲國人的思維模式,在臺上坐坐,說幾句好聽的話,跟代表握握手,順帶拿點勞務費回去,就算圓滿完成任務,何必如此較真呢。

  然而,他們沒有按照我們的思維去做事兒。

  我承認,那一次,專家表現出來的務實、求真、嚴謹的精神,和不人云亦云的科學態度,令我肅然起敬。

  我記得自己偷偷觀察了一下朱永新先生。他一直跟我們一樣坐在聽眾席上,極其誠懇地聽著這些不同的聲音。每到精彩之處,朱老師依然是孩童般純真燦爛的笑容,還舉起他那雙大手,帶頭鼓掌致意,引得臺下掌聲不斷。

  什麼叫真正做研究,做學問,當是如此!

  專家講了兩則笑話,給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我這裡不妨轉述一下。

  一位專家在談到課題研究如何面對非議時說:有一群青蛙想爬上一座高塔頂,就在它們想往上爬行的時候,人們紛紛議論說,青蛙還想爬到頂,簡直不自量力。於是,在這群青蛙中有一半就不再決定往上爬。另一半青蛙爬到塔的半腰時,伴隨著人們的議論,它們也紛紛落了下來,不再前行。最終,只有一隻青蛙還是堅持到了塔的頂部。人們非常奇怪,這隻青蛙怎麼會堅持到最後的呢?於是人們對這隻青蛙進行了研究,發現這隻青蛙是個聾子。

  這位教授講這個故事,暗示朱老師在面對各種非議時,要有“聾子精神”。他們深知,無論是什麼專家,都不是真理的代言人,講出來的話往往都是一家之言,都不能自以為是,都只是給他人以參考和思考,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移植到別人的頭腦中。

  另一位專家則對朱永新先生的一些理念提出了不同看法。比如對“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雞湯語言實際上就“經不起推敲”。該專家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有一位著名教授應邀到另一個城市的大學做報告,行程時間大約需要45分鐘。這位教授為了確保不被時間耽誤,特意先乘車到目的地,確定了行程需要的準確時間,才放心地到那天去乘火車。誰知,這一天他所乘坐的火車在該城市不停靠站臺。教授聽說後非常著急,無奈之下與列車員商量,說明情況後,列車員扔下一句話:我們沒有這個權力,除非你是總統!教授一聽,計上心來,說我就是“總統”,原來,在英語中“總統”和“教授”是同一個單詞。***是真的嗎?***列車員見說服不了教授,就把情況向列車長彙報。列車長最後告訴他,我們不能停車,但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在那個城市的站點我讓司機將車速放到最慢,然後你從車上跳下去,再沿著火車前進的方向向前跑一段路,以免摔倒。到了站點,果然火車減速到了最慢,教授毫不費勁地跳了下去。得意之間,教授邊跑邊哼起了小調。就在火車快要呼嘯而過的時候,站在火車最後一節車廂的一個黑人大漢,卻一把從地面上抓起了教授,把他再次拎到火車上,還罵罵咧咧地說:“你個笨蛋,要爬火車也要早點呀!”

  這位美國學者用故事告訴人們,不要迷信任何理論,要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思想準備。在此之前,我曾從多種資料上得知,美國倘若研究某個課題,在課題開始、進行過程中、結束時都要進行認真的論證,並實事求是地公佈研究結果,許多研究失敗了也向國人坦誠公佈。而我們搞專案研究,課題立項,無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沒有不完美的,沒有不成功的。甚至還有專家把自己的成果吹得天花亂墜,似乎只要按照自己的那一套做法就能包治教育的“百病”,搞得好像芸芸眾生的認知水平都是***一樣,只能說是學術悲哀了。至於說真實目的是什麼,就不以小人之心去惡意揣度。

  迄今為止,這是我見過的“最學術”的一次學術會議。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 樑增紅

  來源公眾號: 樑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