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周邊自駕遊行程介紹

  紹興已有2500多年曆史,素有“文物之邦、魚米之鄉”之稱及“東方威尼斯”之美稱,也是中國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戲曲之鄉和名士之鄉,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紹興周邊自駕遊景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紹興好去處

  1.周恩來祖居:紹興是周恩來的故鄉,但本人真正待在紹興的時間卻很短。祖居和紀念館相連。祖居里大部分是一些總理生平的介紹:比如周氏家譜、和妻子鄧穎超的合影。還有一些歷史事件的描述,還有周總理用過的餐具和穿過的衣物等。

  2.書聖故里:位於蕺山南麓大片古民居之中,東起中興路,西臨解放路,北至環城北路,南到勝利東路,總面積約0.8平方公里。故里佈局為前街後河,有眾多名勝古蹟,這裡山明水秀,臺門裡弄盡顯濃郁的江南風情,正是水鄉風情看紹興,紹興縮影在書聖。書聖故里歷史街區是目前市區歷史風貌儲存最完整的區域,這裡薈萃著影響中華文化程序的紹興名士“書聖”王羲之和“學界泰斗”蔡元培的故里,也是劉宗周、黃宗羲等歷代名士的求學聖地,這裡還隱藏著陸游梅園的舊址和清代探花謝丕的第,待你去探尋。

  3.青藤書屋:原名榴花書屋,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的住所,與相隔不遠的鬧市相比,這裡如入禪境。進門是一面山牆,上書“自在巖”三個字。踏入小徑只見一個天井、一顆沿牆攀援青藤、一個方池***又叫天池***,書屋開窗便可見天池方池,天池有一柱撐託牆體,柱子上刻著“砥柱中流”四個字。經天池和青藤淨化的書屋如徐渭自喻的“一塵不倒”,方寸之地卻與人格合一。

  紹興有什麼美食

  1.白鱉扣雞

  “白鯗扣雞”是紹興民間的傳統佳餚。“白鯗”,即用大黃魚加工製成的鹹幹品,味鮮美、肉結實,為名貴海產品,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可開胃、消食、健脾、補虛。“越雞”,為紹興歷史貢品、名特產,鮮嫩肥美,中醫認為其味甘、性溫,可溫中益氣、補精添髓,白鯗與越雞配伍,同蒸成餚,可謂錦上添花,其味更勝一籌,兩物均具滋補之功,加之新鮮,鹹鮮互補,兩味滲合,雞有鯗香,鯗有雞鮮,鹹鮮入味,香醇清口,富有回味,不愧為餚中之珍品,紹興“鹹鮮合一”風味的典型代表。

  2.珍珠文武魚

  “文武”意為鮮、醃兩種原料。在餚饌中為鮮、鹹兩物同蒸成餚之品。鹹鮮合一,蒸製成餚為紹興習俗之一。“珍珠文武魚”選用鱸魚、白鯗和冬瓜球合蒸,鮮、鹹互補,其味雋永。特點是清香鹹鮮,滑嫩入味,形色俱佳。

  3.黴莧菜梗

  紹興人食用黴莧菜梗歷史悠久。相傳早在春秋戰國之時,越敗於吳,越王勾踐夫婦入吳為奴,當時越國已國貧民窮,百姓皆以野菜充飢。有一老者,在蕺山上採得野莧菜梗一把,其嫩莖、葉已食用,但又老又硬的菜梗一時無法煮熟,棄之又覺可惜,便藏於瓦罐中以備日後再煮。不料數日後,罐內竟發出陣陣香氣,老漢取而蒸食,竟一蒸即熟,其味又遠勝於莖葉,百姓聞之,紛紛效仿,流傳至今。“黴莧菜梗”,色澤亮麗,色綠如碧,清香酥嫩,鮮美入味,助消化,增食慾,最宜下飯。

  紹興環境

  紹興市地貌可概括為”四山三盆兩江一平原”,即會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龍門山、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鎮盆地、浦陽江、曹娥江、紹虞平原,境內地表江河縱橫,湖泊密佈,向以”水鄉澤國”享譽海內外。紹興市境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溼潤多雨。梅雨季常年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對集中,常伴有暴雨出現,梅雨結束後就進入盛夏高溫季節,氣溫升高,降水減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