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的物體立體塑造

  要立體地觀察物件,不要平面地觀察物件,繪畫就是在平面上表現物體的“三維空間”,即高度、寬度和深度,其中以表現深度為最難,因此,初學者要樹立立體觀念,養成從深度中去觀察物體的好習慣。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現實生活中的物體形狀是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的,總的歸納起來不外乎是由方和圓兩種基本形組成,或部是在方和圓的基本形體中演變出來的。

  在_這裡,我們對立方體、圓柱體和圓球體作簡要的淪述,掌握這三個形體造型的基本規律,其他較為複雜的形體也就由其原理演變而來。

  立方體是最基本的形體,許多物體部是屬於立方體的造型,如桌椅凳櫃、電視機、書籍等等,只不過在比例上發生了變化,其透視原理與立方體完全相同。立方體有六個面,將它切削成十二個面的時候,使我們感覺到立萬體逐漸變圓了,當切削成十五個面的時候,已基本接近圓了,用同樣的方法。

  可以使長方體演變為多面柱體,再演變為圓柱體,也可以使長方體演變為方錐體,再演變為圓錐體。反之,又可以使圓演變為方。這一簡單過程明確地體現了立體畫法造型的原理和方法。任何物體都可以找到它們的基本形,例如:大白菜類似一個多面柱體或圓柱體,雪松類似一個多面錐體或圓錐體,蘋果類似一個十二面體,桔子類似一個圓球體。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在寫生的時候,只要準確地畫出這個基本形體的透視和比例關係,然後再深入畫細部就能夠準確畫出這個物體來。

  在明暗素描中畫球面物體的分面時,我們可以運用上述原理進行切面來理解。若感到兩塊面之間的切界太生硬,圓面的感覺不夠,只需在面與面之間帶上幾筆,就像增加了一箇中間層次一樣,會立即圓厚起來,而且是圓中帶方,比用筆去磨的圓溜溜的感覺要更富有藝術表現力。

  素描中影響觀察的原因

  1、特殊性與侷限性

  素描一般分為明暗素描和線描兩大類。明暗素描是借事物的明暗關係,用面的塑造法成為造型的特點。明暗素描的明培性與生活中的明暗現象相一致,它能表現事物的明暗現象,能表達作者的明暗感受,所以它的表現效果接近生活。線描用線框出輪廓,用線的長短、粗細、深淺、快慢、疏密等表現對事物的感受。線表現的效果與物象外表相差很遠,但能十分貼近內在的精神,這與人對線的敏感相關。從形式美的角度來看線描是建築線上的組織基礎上的,明暗素描是建築在明暗色調的組織基礎上的,這是它們各自的特殊性。

  生活中的物件是無比豐富的,從視覺層面明暗素描卻無法表現物件的色彩內容,線描更是在表現明暗內容時也很困難,這也是它們的侷限性。

  2、內容背後的形式內容

  生活中,一般的觀察只會停留在物象的內容層面:這是什麼,這是什麼的什麼……而對和“什麼”在一起的形狀、比例、結構、明暗、緊鬆、虛實等等似乎視而不見,不管是擺在眼前的大自然中那些精靈般的花朵,還是人造世界中的寶貝,雖然它們都明確地展示著它們外表的各種關係,但人們通常看到的僅是一個大概的印象,那些和美術相關的形式內容似乎躲藏到了內容的背後。

  並不是我們看不到事物外在的形式,而是心不在焉。問題在於人一般是“用”字當頭,東西只是拿來使用的。連那些觀賞的物件也僅是粗略地觀看,忽視了對外在形式的感知。那些經常見到的東西更會在眼前煙消雲散,有些則是熟視無睹。

  事物的外在表現是無比豐富的,它和表達手段融匯為畫面的形式材料。形式的變化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即所謂形式語言,運用恰當能更好地為內容服務,相反會與內容脫節。另外,對它們的掌握與運用又是構建畫面形式美的關鍵。對形式掌控程度的高低,是衡量美術水平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