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讀後感小學生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軒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小編在這裡整理了草房子小學生讀後感範文五篇,快來看看吧。

草房子小學生讀後感一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靜靜的大河,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就是油麻地。那裡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孩子:頑皮、聰明的桑桑,禿頂的陸鶴,堅強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靜的紙月……這就是我 剛剛讀到的純美小說《草房子》。他是著名作家曹文軒所著的一本兒童讀物,描寫的是一個名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小學生活。小說通過四個同學 性格特徵、家庭背景和學習生活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孩子之間毫無瑕疵的純情,以及同學 間互幫互助的感人場景。

這本書早已經在我的書櫃裡,但以前媽媽 讓我讀的時候,我總是看不進去,前幾天拿出來翻看,發覺很有味道,這是本有品位的書,之前由於年齡小我沒法體會。

本書的文筆極其優美,寫了作者已遠去的小學生活,這種看似平常實則並不簡單的生活,我們現在的時代難以經歷,但我們都能體悟得到,那種發生在還未長大卻嚮往長大的少男少女之間的純真故事,有許多偶然,但也是必然。看書的時候,我彷彿穿越到桑桑的身邊,同他一起把碗櫃改成了鴿子的“高級別墅”,把蚊帳做成漁網一起捕魚……和他一起淘氣;當他生病並被診斷為絕症的時候,我也幾乎要絕望了,終於在名醫的治療下,桑桑痊癒了,我流下了高興地淚水。我們一起經歷了那一段刻骨銘心,看到不幸少年與厄運抗爭的悲愴,見證殘疾少年對尊嚴的堅守……在這所其實並不大的草房子裡,每一個故事地上演,都動人心魄,每一段經歷都催人淚下。

書中的人物的描寫非常有特色,給人啟迪。在“禿鶴”的行為中,我們體驗到了什麼是真,什麼是純。在“細馬”的身上,我們體驗到了什麼是美,什麼是善。在杜小康富有戲劇性變化的生活中,我們體驗到了什麼是憂傷,什麼是勇氣。即使學生之間有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孩子的心底還是純真的。這種感情也正是我們這個年齡最為珍貴的東西,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情感。

讀完《草房子》,我久久地沉浸其中,久久地回味書中的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這一切的一切都散發著人性之美的光輝,不斷地衝擊著我的心靈。也請同學們走進《草房子》,走進油麻地的世界,看看你有著怎樣的感悟吧。

草房子小學生讀後感二

我讀完曹文軒所寫的《草房子》後,被裡面的鮮活的人物所感染,在我周圍的同學中隱隱約約可以感受到這些人物的影子。這也是小說吸引我的地方。

這裡面有許許多多的人物,但我最喜歡陸鶴。他有個外號叫“禿鶴”,雖然禿鶴在六年級 之前,他不在意別人叫他“禿鶴”,有時還覺得還很光榮,但是,隨著時光的推移,發現因為他的這個缺陷遭到同學們的戲弄和侮辱。禿鶴想到要報復他們。在一次參加會操比賽時,禿鶴認為機會來了。在比賽時,故意扔出黑帽子,結果擾亂了隊形,而使學校 與“第一名”的榮譽失之交臂。禿鶴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才這樣做。可這並沒有改變同學們對他的看法,反而使同學們討厭他。事後,他想討好大家,但是同學們還是不能原諒他。轉折點在這兒,隨後的一次文藝演出時,有一個角色沒有人願意扮演——禿頭的大隊長,但是他勇敢地站出來,並且表演的十分成功。這才讓同學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一開始讀,我覺得他的同學是不是太過分了?!難怪禿鶴那麼傷心,戲弄他不說,還扔了他遮醜的帽子!讀到禿鶴扔“黑帽子”時,雖然這個動作比較誇張,但這是禿鶴憤怒到極點的表現。當他知道沒人願意演禿子這一角色時,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很是讓我佩服他,因為他勇敢地把自認為最難看的一面展示給大家看,並表演地活靈活現。禿鶴的知錯能改讓我敬佩,哲學家莎士比亞說過;“知錯能改,從不嫌遲的。”達爾文也說過;“任何改正,都是進步。”可想而知,知錯能改也是好的。

我也有過知錯能改的時候,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弄壞了興趣班一個人的筆,我立馬大驚失色,生怕那個人告訴我家長,於是我總想躲避他的視線。可是回家了,我想:如果跟他道歉會不會原諒我呢?於是,到下一次上課時,我主動對他道歉。結果他原諒了我。

禿鶴是一個知錯能改的孩子。從他的身上我學會了:犯了錯誤不可怕,要敢於承認,積極地去改正,別人總有一天會原諒你的。禿鶴就是我心中的標杆!

草房子小學生讀後感三

“天是瓦藍瓦藍的,白雲溫柔如絮。天空下是一片油麻地,麥子隨風搖擺,空氣中瀰漫著艾草好聞的苦香味。”小說《草房子》語言優美,這裡的景色美麗,人們善良,學校可愛,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暑假 裡,我看了好多書,《草房子》這本書太厚了,我是在開學 前才翻開它的。但我一旦翻開它,就愛不釋手了。我喜歡小說中的桑桑,喜歡禿鶴,喜歡紙月,喜歡細馬……不過印象最深的就是杜小康了。

杜小康原本家境富裕,又是班長,一直是桑桑明爭暗鬥的物件,最讓孩子們垂涎的是,他還擁有油麻地唯一的一輛舊自行車。然而,杜小康的遭遇卻是艱辛,讓人心酸的。杜小康的爸爸 去外地做生意,正當滿載而歸,只一小瓶燒酒把自己弄醉了,忘了船要靠邊行,結果和迎面開來的大船撞上了,不僅杜小康爸爸 受傷,還弄得船上的貨物全沉了,這下家裡可是空無一文了,窮的杜小康連書都讀不起。杜小康是多麼喜歡讀書啊,可是他們還有一屁股債沒還清。杜小康含淚輟學,跟著病弱的父親 離開油麻地去放鴨子 、擺小攤,在生活的艱辛與貧困中成熟起來,但他心裡卻時時刻刻都懷念著油麻地小學。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喜歡杜小康,覺得他太傲氣,似乎和大夥兒格格不入。看了杜小康因想讀書而遭遇爸爸的打的時候,我真的好難受,他太可憐了,他如果生活在我們這兒,肯定不會沒有書讀了。在我們杭州,小學、初中可是免費讀書的,新課本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從不用你掏一分錢。杜小康如果和我們一樣生活在杭州,他爸爸就完全不可能叫他去放鴨子,因為那是違法的;如果和我們一樣生活在杭州,杜小康就不用去偷書,因為所有的教科書是免費的。

杜小康因想回油麻地小學的嚷嚷聲時常在我的腦海迴盪,我震撼的同時慶幸自己生在好時代;慶幸我的家庭雖不是十分富裕,但父母會盡一切努力供我上學,還讓我去學小提琴;慶幸我和同學們都非常幸福地學習著,有明亮的教室,有關愛我們的老師 。

《草房子》教我學會珍惜,珍惜所擁有的一切;《草房子》教我學會關愛,關愛同學、朋友 、老師、家人;《草房子》教我學會堅強,如杜小康能在逆境中崛起。

草房子小學生讀後感四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讀書讓我忘記了打鬥得沒完沒了的動畫片,讓我改掉了沉迷電腦遊戲的不良愛好。捧起一本心愛的書,就像在與一位高尚的朋友 對話。

前幾天,我一口氣把曹文軒叔叔寫的《草房子》讀完了。《草房子》講了男孩兒桑桑刻骨銘心、終生難忘的六年學習生活。六年中,他經歷了一連串看似尋常、卻又催人淚下的事。

書中的主人公有著讓我羨慕的童年!我渴望體驗像他們那樣豐富多彩的童年,即使它充滿著磨難!我想像桑桑一樣,春天 在碧綠的草地上盡情打滾;像杜小康一樣,夏天 在湖裡嬉戲游泳;像細馬一樣,秋天 在山坡上放羊;能和小夥伴 一起,冬天 在雪地裡打雪仗;我渴望有個小寵物,我甚至盼望著有時間在太陽底下發呆……

書裡書外,童年變了模樣。一放學,我就要趕回家做作業;晚飯後,我丟下飯碗就要和爸爸佈置的各種題目“搏鬥”;院子裡,和我同齡的孩子不少,可是他們也和我一樣“忙”,大家很少見面。每天放學後,院子裡看不到遊戲的孩子。唉,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讓我們不忍拒絕。競爭激烈、與時俱進的社會,讓我們不敢懈怠,我們這一代孩子的童年時光,衣食無憂,卻有放不下的負擔。

我喜歡曹文軒叔叔的書,我要以此為動力,不斷激烈自己。

草房子小學生讀後感五

溫暖的話語可以溫暖心靈,當然,諷刺和嘲笑也會讓人傷心難過,應該多多關心身邊被別人諷刺和嘲笑的人,不應該袖手旁觀。

這本書講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學度過了六年刻苦銘心、終身難忘的校園 生活,親眼看見了一連串讓人傷心痛哭,震憾人心的故事:一位少男和少女之間有一份純潔無瑕的情意,不幸的是少男生病了,在少男與厄運相拼時的悲懼,另少女痛哭不已。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桑,他是這個學校校長的孩子,他十分的調皮,有幾次他經常把自己家的東西拆了。有一次,他看鴿子沒窩很傷心,於是把櫃子的玻璃拆了,從外面找來兩塊木板搭了一個巢,被他媽媽 關了禁閉。可是他依然屢教不改。還有一次,他看漁夫每次都捕到許多魚,他也想試一試。於是他把蚊帳拆了,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剪成了漁網。他早上出去了,爸爸媽媽 找不他,十分著急。晚上,他回來了,提著兩桶魚,媽媽看到是用蚊帳捕的魚很生氣,他也沒說什麼。

晚上,他便糟秧了,眼上一個包,腿上一個包,包多得不能再多了,渾身都癢。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幸福的人要關心不幸福的人,才會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