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是哪裡人

  子貢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貢是孔子門下得意門生之一,孔子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讚子貢能夠成大器,子貢一直以來以言語流利善於雄辯聞名,而且還曾經擔任過魯國、衛國兩個國家的宰相,子貢一生漂泊無定,居無定所,所以也成了歷史學界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後代有歷史學家經過考證說,子貢是春秋末年衛國人,而衛國的主要範圍就是今天河南省的中部,跟孔子的家鄉離的很近,所以子貢很可能是衛國人。

  其實歷史學界對於這個問題一直有很多不同的答案,由於子貢一生中流浪過很多個國家,所以一些歷史學家同時也認為他是魯國人,這樣說的依據主要是子貢曾經在魯國呆了22年,他擔任過魯國的宰相,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也漸漸強盛,魯國的國君也非常欣賞子貢,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是魯國人,他生在齊國,魯國只是他做官的地方。子貢最後去世的地方是在齊國,所以很多後人也認為子貢是齊國人,但是子貢只在齊國停留了很短的時間,他當時想經過齊國繞道去魯國經商,不過,可惜中途染病死在了齊國。

  總而言之子貢這一生流浪過很多個國家,他生在齊國,在魯國和曹國都曾呆過一段時間,最後在路過齊國的時候不幸染病身亡,幾乎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國家都留下了子貢的足跡,但是,子貢一直都是齊國人,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

  子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子貢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論語》中記載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孔子曾問子貢,子貢和顏回哪個人更強,而子貢自然知道顏回是孔子最喜愛的學生,所以相當謙虛的說是顏回。但是從現在看來,子貢和顏回明顯就是子貢強,不論是政事上還是生存能力上都是比不上子貢的,而在孔子受難時也是子貢挺身而出,所以子貢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子貢在歷史上評價是很高的,尤其是在子貢自貶抬高孔子後,有魯國的另一個大臣陳子禽對他給自己老師的辯護不以為意,他就說子貢只是自謙,仲尼真的比子貢強嗎?可見當時子貢的名聲、地位是絕對不在孔子之下的。再看司馬遷,他就曾說孔子之所以能名滿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子貢的功勞,因為子貢伶牙俐齒,思維活躍,在每次演講完畢後都會宣傳自己老師的思想,所以在客觀上是推銷了孔子。

  而且在《仲尼弟子列傳》裡面子貢能以一人之力,保住魯國的故事到現在還沒人能超越,綜合來說,子貢應該是一個有文化修養、外交才能優越、經商理財作越而不自誇自傲的人,而且尊師重道,晚年也與孔子教書育人,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子貢獨獨為孔子守喪廬墓六年

  孔子死後,眾弟子云集其墓前守喪三年,然後相繼離去,惟有子貢守墓六年。

  關於子貢為什麼給老師守墓六年,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是子貢為了盡弟子的孝道。第二種說法是,子貢是個商人,以販賣騾馬為生,家中富有,不用為生計擔憂,有條件守墓六年。第三種說法是,子貢對孔子內心有愧。孔子病危時,眾弟子都在孔子身邊端湯送水,噓寒問暖,惟有子貢外出經商,不在身邊。孔子思念子貢,不停的嘮叨子貢的名字。等子貢趕到時,孔子已經是上氣不接下氣了,連連說:“賜也,來何遲也!”埋怨子貢為什麼來得這麼遲。因此,子貢覺得對不起老師,決定以守墓六年的實際行動報答老師的教誨之恩。

  子貢在孔子墓旁結廬而居,守墓六年。後人為紀念此事,在孔子墓西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