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的藝術成就

  米芾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創立了米點山水。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米芾作為北宋著名的畫家,處在一個文人畫的成熟時代,其繪畫題材十分廣泛,人物、山水、松石、梅、蘭、竹、菊無所不畫;米芾在山水畫上成就最大,但他不喜歡危峰高聳、層巒疊嶂的北方山水,更欣賞的是江南水鄉瞬息萬變的“煙雲霧景”,“天真平淡”,“不裝巧趣”的風貌;所以米芾在藝術風格里追求的是自然。他所創造的“米氏雲山”都是信筆作來,煙雲掩映。

  皇帝的詢問書法,米芾自稱自己是“刷字”,明裡自謙而實點到精要之處,“刷字”,體現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 從現存的近六十幅米芾的手跡來看,“刷”這一個字正將米字的神采活脫脫地表現出來,無怪乎蘇東坡說:“米書超逸入神。”又說“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米芾的書法影響深遠,尤在明末,學者甚眾,像文徵明、祝允明、陳淳、徐渭、王覺斯、傅山這樣的大家也莫不從米子中取一“心經”,這種影響一直延續到如今。

  米芾除書法達到極高的水準外,其書論也頗多。著有《書史》、《海岳名言》、《寶章待訪錄》、《評字帖》等。顯示了他卓越的膽識和精到的鑑賞力,對前人多有譏貶,然決不因襲古人語,為歷代書家所重,但過頭話也不少,誚顏柳、貶旭素,苛刻求疵。

  米芾傳世墨跡主要有《苕溪詩卷》、《蜀素帖》、《方圓庵記》、《天馬賦》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米芾擅水墨山水,人稱“米氏雲山”,但米芾畫跡不存在於世。但如今唯一能見到的,也很難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米畫”——《珊瑚筆架圖》,畫一珊瑚筆架,架左書“金坐”二字。然後再加上米點和題款,米家山水便赫然而出。米芾以畫代筆,頗有意趣。

  米芾蜀素帖

  『蜀素』乃北宋時四川所造、質地精良的絲綢織物,上有鳥絲欄列,因紋羅較紙粗糙,滯澀難寫,且不吃墨、不洇墨,非功力深厚之書家不敢揮毫於上,所以宋代湖北郡***今浙江吳興***郡守林希收藏此卷蜀素數餘年,直至元佑三年***1088***八月,米芾應林希之邀,結伴遊覽太湖近郊的苕溪,方在這卷蜀素上留下墨跡,即興寫下八首詩,卷末署『元佑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芾黻記』,並鈐有『米姓之印』,時年三十八。

  此帖內容包括他自作的各體詩八首,故此帖又名<書諸體詩卷或>或<擬古詩帖>。全卷依序為五言古詩<擬古>二首、七言絕名<吳江垂虹亭作>二首、七言律詩<入境寄集賢舍人>與<重九會郡樓>各一首、五言古詩<和林公峴山之作>一首與七言古詩<送王渙之彥舟>一首。<擬古>二首以行楷為主,第一首詩運筆尚稱拘謹,到了第二首詩句『龜鶴年壽齊』,字形筆畫愈見細瘦,而有奇險之風,且愈到後面越見流暢飛快之筆意,體現了米芾隨意灑脫的個性和刷字的特點;第五首詩〈和林公峴山之作〉,字型更顯纖細,筆勢更見挺拔,隨著用筆的快慢、輕重、起收及轉折,收放自如,表現靈動,結體縱長傾側,寫法字字不同,及書變化之能事,展現米芾『不偶於俗』的個人特質,且因蜀素不易受墨,是而枯筆隨著漸乾的墨漬,通篇墨色有濃有淡,筆畫間也出現較多的飛白。書家緊湊的點畫、粗重與輕柔的線條互動揮灑,流利的筆勢與滯澀的觸感相生相濟,在鳥絲界欄內,飛揚行筆,絲毫不為格式所拘,風檣陣馬的動感與雍容沉穩的靜謐,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章法。

  經何傳馨考證,於『大觀一北宋書畫特展』圖錄中指出,此卷在北宋林希之後到明初三百餘年間的流傳情形不明;明清兩朝,汪宗道、顧從義、顧九錫、項元汴、董其昌、陳燾、陳之暗,高幹奇、王鴻緒、傅恆等人鑑藏,後入清宮收藏。米芾自述學書經歷由顏、柳、歐、褚等諸家,上溯二王,融會貫通,自成一體,此帖即米芾求古以達變的成熟佳作,亦是個人書風形成的起始點,在尚意的北宋書史上意義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