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作文清明遐想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小編特意為大家大家提供了,歡迎參閱。

  篇1

  今年的清明時節,或許對我於來說,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清明節,第一個在姥姥離開後的清明節,在這個“雨紛紛”的日子裡,我第一次有那種“欲斷魂”的感覺,因為,我的姥姥與世長辭了……

  窗外的天空飄著白雲,有呼呼的北風吹過耳際,帶來絲絲寒意。此刻,我眼前又映出姥姥那張慈祥的佈滿皺紋的臉,耳邊又響起姥姥最常說的那句話,“要好好學習啊!”可是,為什麼,為什麼在六個月後的今天,我卻再也聽不到這句話了呢?為什麼呢?

  時光總是來匆匆,去匆匆。一眨眼,六個月過去了,所有的一切恢復了平靜。但是誰又知道,就在六個月前,姥姥還在病床上笑著對我說:“不要哭了,人只有堅強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未來的路不好走,但只要你微笑面對,就不再有什麼困難了,懂嗎?”當說完這句話時,姥姥閉上了眼睛,微笑著離開了。

  我永遠忘不了,忘不了姥姥時的那種感覺。一瞬間,你的至親至愛悄悄地從身邊離開,離開這個世界。那種心痛,不知該用什麼語言形容。我本能地哭了。第一次,第一次這樣撕心裂肺的哭,我是多麼想回到三年前那種幸福的時光,但天總不隨人願。

  姥姥走後六個月,也是清明節。今天,我又回到姥姥家前的田野。當我望著那片遼闊的田野,眼前又浮現出姥姥拿著那根竹條在田野上追打著不懂事的我的情景……姥姥,我是多麼希望您能再次拿起那久違的竹條,追著我滿田野的跑啊!姥姥,為什麼,為什麼您卻再也不肯拿起竹條來追我了呢?為什麼……

  今年的清明,我人生中的第一個真真正正的清明!

  篇2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又是一年清明至。在這個中華名族傳統節日裡人們緬懷逝去的親人,掃墓祭拜,寄託哀思。讓逝去的人在天堂安息,祝願活著的人平安。

  清明這個節日是寄託人們的哀思的,不像其它節日那樣喜慶,大家忙著掃墓祭奠逝去的人,人們帶著鮮花美酒到陵園掃墓祭拜,在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清明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做清明粿,也叫“菠菠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節供品,這做清明粿可是有講究的,是用菠菠菜***生長於南方的一種野菜,可食,味甘,性涼,搗爛壓成汁呈青綠色***壓榨成汁,滲入米漿內揉成粿皮,這做粿皮可不簡單要把菠菠菜汁倒入糯米飯中,然後放到一個石臼裡反覆的捶打直到把它錘得和菜汁完全融合變成綠色,然後以棗泥、豆沙、蘿蔔絲和炒過的肉末等為餡捏製而成一個個小包。雖然它造型比較簡單,但味道十分清香,菠菠菜的青綠色賦予清明粿以春天的綠意。清明節前後,福州家家戶戶都要做菠菠粿,來祭奠逝去的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溫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清明節是我們祭奠逝去親人,也是我們對過去的回憶。

  篇3

  聽了“弘揚民族精神,爭做美德少年”的報告後,我為介子推為國著想而死去的精神震撼,更為鄧世康。辛棄疾。王二小。文天祥為革命事業做出的貢獻而感動。是啊,當我們身著時尚衣帽,幸福地感受著家的溫暖,我們曾想過那革命烈士的鮮血為誰而拋灑?當我們在清明節這天踏青掃墓,我們曾想過清明節是怎樣由來的嗎?

  在很久以前,晉文公還在四處漂泊之時。有一次,他們沒有了食物,是介子推將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烤熟給晉文公吃······晉文公登上王位以後,開始封賞跟隨自己漂泊的大臣,可唯獨沒有封賞介子推。介子推辭了官職,回到家裡照顧老母親。有一天,一個人告訴了晉文公,晉文公立刻前去請介子推回朝。介子推知道了,就背起老母親躲到了綿山裡。晉文公派人在綿山裡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後來,有人向晉文公說:“我們可以放火燒山,把介子推逼出來。”晉文公採用了他的方法,命人放火燒山,可就是不見介子推出來。等火停後,晉文公帶人進去尋找介子推。只見他和老母親抱住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死了,他們抱住的柳樹樹洞裡有一封血書,上面是這樣寫的:

  割血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看後非常感動,於是,他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葬在柳樹下,把這座山封為介山。每年的這一天,晉文公都來這裡看望介子推。那棵柳樹竟死而復生。晉文公稱這棵柳樹為“清明柳”。把這一天叫“清明”。人們都在這一天給已亡人掃墓。

  這就是清明的由來!

  篇4

  4月5日這天,小雨飄飄灑灑地下在泥濘的小路上,路上的行人匆忙地走來走去,臉上紛紛露出了悲傷,似乎靈魂都要出竅了。

  在一條小路上,一個人攔住了騎黃牛的小牧童,他用沙啞的嗓子問:“借問酒家何處有?”小牧童沒有看出他的悲痛,就歡快的指向了遠處的店:“杏花村!”這個人答謝過後就向著店走去。

  他走啊走,終於來到了杏花村,杏花村旁種滿了杏花,滿樹的杏花紛紛落下,白色的花瓣到處都是。他的身體劇烈地顫抖起來,也是在一年杏花滿樹的時候,他為了去京城考取功名,拋下了了他那唯一的親人——已重病在身的老母親,他高中狀元又有什麼用,如果能讓母親起死回生,他寧願名落孫山,永遠陪在母親身邊,當他中第歸來時,迎接他的不是母親昔日溫暖的笑靨,而是冰冷的墳地和滿樹杏花。這時,他後悔了,為什麼他要不顧別人的勸阻執意赴京趕考,為什麼要金榜題名,而不管不顧自己在世上唯一的親人。

  她失魂落魄地走進店,坐了下來,店小二見有生意,就立刻上去滿臉堆笑地說:“客官要吃點啥?”他猛地一震,對,他要帶點吃的給母親。他對小二說:“小二,給我來一碗長壽麵,再加個蛋,我要帶走。”小二答道:“好嘞!”就忙去準備了。

  他端著面,來到墳前,他放下面,情不自禁地在母親墓前磕了三個重重的響頭。額頭磕在石頭上,他卻沒有任何痛覺。

  不知何時,他已淚流滿面,恍惚間,他又聽到了母親溫和的教誨,又看到了母親和藹的笑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