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如何煎藥有什麼注意事項

  喝中藥期間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吃的,但是中藥的禁忌不僅僅是喝的時候有禁忌,煎煮中藥的禁忌和注意事項大家知道嗎?現在就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煎煮中藥注意事項

  1、中藥要清洗

  中草藥大都是生藥,在出售之前一般都進行了加工炮製,煎煮之前一般沒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確覺得草藥有些髒,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丟失,從而影響中藥療效。

  2、選擇合適的水

  水質同樣會對中藥的藥效產生影響。對煎藥用水,歷代名醫均有嚴格要求,如李時珍將煎藥用水就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種,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純淨,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

  我們雖無法像古人那樣追求水質,但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蒸餾水或純淨水,涼白開也可以。自來水可以加熱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直接煎藥,要晾涼以後才可以。

  許多家庭都在用大桶裝的礦泉水,但對於煎藥來說,礦泉水卻不是一個好選擇。這是因為礦泉水中含有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例如鈣等,它們對中藥發揮藥效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3、別用鐵鍋

  煎藥容器以沙鍋和陶罐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無損的***次之;鐵鍋、銅鍋、鋁鍋和錫鍋不能用來煎藥。這是因為中藥的化學成分十分複雜,由於銅鐵鋁等金屬的化學性質活潑,易與中藥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如鐵易與鞣質生成鞣酸鐵,使藥液顏色加深,並會使藥液帶有鐵鏽味,影響藥效的發揮;鋁與有機酸反應,形成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後蓄積在肝、腎等組織中,對人體造成損害;銅器受熱易氧化生成對人體有害的銅綠。

  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4、手別碰藥

  這是大家最容易忽視的細節。買回來的中藥,大多是用紙包著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裝。

  把藥放進煎藥容器時,許多人的手會碰到中藥,殊不知,這個動作有時就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如果此時手上塗過護手霜或帶有香皂的芳香氣味,更是對中藥的一種汙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觸中藥,應直接將其倒進容器內。

  5、假沸的藥多熬一會兒

  藥熬好了,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咕嘟咕嘟”地沸騰,但有的藥材,如沙蔘、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會有假沸現象,即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有效成分沒有溶解,藥效會受影響。

  6、注意煎煮時間

  煎煮中藥應注意火候與煎煮時間。火候指火力大小與火勢急慢***大火、急火稱武火,小火、慢火為文火***。中藥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2次。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後用文火。一般頭煎的煮沸後再用小火煎20~30分鐘,二煎煮沸後再用小火煎10~20分鐘。

  用於治療感冒的解表中藥或清熱藥煎煮時間可縮短5~10分鐘,而用於治療體虛的滋補中藥煎煮時間宜增加10~20分鐘。在煎煮過程中,儘量少開鍋蓋,以免藥味揮發。

  中藥什麼時候喝最好

  如果是補氣補血類的中藥在空腹的時間喝比較好,因為空腹喝容易吸收中藥中的補氣補血的營養;其它的中藥應該在飯前飯後隔一小時服用。上午,下午各一次,中午11點到1點之間,也就是午時不宜服用。兩次服藥中間最好間隔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以上再服用為宜。

  中藥不宜與哪些東西同食

  吃中藥不宜與有鹽的東西一起,鹽分可以分解中藥的成分,減緩中藥的效果,而且綠豆之類的最好在服藥兩個小時內不要吃。

  不同患者服中藥時間要求都一樣嗎

  不同型別的中藥湯劑,服用的時間是不同的。一般來說,肝、腎、腸道疾患,宜飯前服藥;眩暈、咽喉疾患宜飯後服藥;瀉下藥、滋補藥、驅蟲藥宜空腹服;安神類藥宜睡前服用。這些都是根據病情的不同和藥物作用的特點,對服藥時間做出的大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