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頭部養生

  頭部的自我保健按摩,具有健腦寧神、頭痛等症有較好的保健治療作用。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頭部養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頭部養生刮痧法

  頭部迴圈的經脈有督脈、膀胱經、膽經三焦經,頭部刮痧是給大腦補充氧氣,有助於迅速緩解腦缺氧的各種症狀,消除腦疲勞,益智健腦,延緩大腦衰老。

  頭部是人體的縮影,是全身各臟腑器官的全息穴區,全身經絡所有的陽經部上述於頭部,這些經脈通達全身,所以刮拭頭部的全息穴區和經脈,不但可以給大腦補充氧氣,改善血液迴圈,促進組織細胞新陳代謝,還間接的增強五臟六腑的功能,對臟腑經絡失調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神經衰弱、腦供血不足、頭痛、頭暈、失眠、記憶力減退、高血壓、腦血管,神經系統的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頭部刮痧有診斷作用,根據各經脈穴位和全息穴區的陽性反應可以判斷經脈臟腑器官的健康狀況。技術是根據中醫理論,氣血原理、經絡學、陰陽學的辯證關係,通過出痧的顏色和斑點形狀達到診病、治病保健的三大功能,起到消炎、止痛、疏通、驅散、調節的作用,內病外治,針對腰腿痛、頸椎痛、月經不調、宮寒、宮冷、乳腺增生、骨質增生、扭傷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0個頭部養生穴位

  大迎穴

  位置: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脣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主治疾病:指壓大迎穴,有增進臉部血液迴圈和使面板緊縮的功能,可以消除雙下巴。

  人迎穴

  位置:位於頸部,前頸喉結外側大約3釐米處

  主治疾病:指壓人迎穴,有利於增進面部血液迴圈和使臉部面板緊縮的功能,可以去除雙下巴。

  瞳子穴

  位置:位於面部,眼睛外側1釐米處

  主治疾病:指壓此穴,可以促進眼部血液迴圈,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並可以去除眼角皺紋。

  百會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兩耳尖直上與頭正中線交叉點處

  主治疾病:昇陽固脫,振奮陽氣,清熱開竅,健腦通絡。適用於健忘失眠、精神不振、頭昏腦脹、目眩耳鳴、中氣下陷、內臟垂脫、頭痛、高血壓、中風、久洩等病症,為人體陽氣聚會之氣。

  太陽穴

  位置:位於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移約一橫指凹陷

  主治疾病:醒腦明目,風鎮痛,清堵除煩。適用於頭痛頭暈、偏頭痛、神經衰弱、感冒、視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下關穴

  位置:位於頭部側面,耳前一橫指,顴弓下陷處,張口時隆起,閉口取穴

  主治疾病:下顎關節炎、面頰肌膚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鳴耳聾等病症。

  客主人穴

  位置:位於頭部側面,在戴眼鏡臉側中央骨窪處

  主治疾病:只要指壓此處視神經,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勞。經常按摩此穴對於矯正青少年的假性近視效果顯著。

  風池穴

  位置:頸項後枕骨下,與乳突下緣相平,項肌外側凹陷處

  主治疾病:風解表,清竅明目,通腦活絡。適用於頸項強痛,頭痛眩暈、失眠健忘、高血壓、風溼病等病症。

  風府穴

  位置:位於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3釐米,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主治疾病:癲狂,癇證,癔病,中風不語,悲恐驚悸,半身不遂,眩暈,頸項強痛,咽喉腫痛,目痛,鼻衄。按摩此穴道對於治療多種頸部疾病、頭部疾病都很有療效,是人體督脈上重要的穴道之一。

  頭維穴

  位置:在頭側部發際裡,位於髮際點向上一指寬

  主治疾病:指壓頭維穴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

  髮際穴

  位置:髮際穴位於太陽穴上部發際的 前額髮際點 ,也就是用手按發角會感到疼痛之處

  主治疾病:指壓髮際點可以除去睡意,即時見效,非常靈驗。

  陽白穴

  位置:取穴時患者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臥的姿勢,陽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上方,離眉毛上緣約2釐米處穴

  主治疾病:對於三叉神經痛、眼睛疲勞等病徵的治療都有顯著的效果。

  印堂穴

  位置:位於面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疾病:健腦醒神,安神定志,明目開竅。適用於前頭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壓等病症。按壓有酸脹感。

  攢竹穴

  位置:位於面部,眉毛內側邊緣凹陷處

  主治疾病:迎風流淚***俗稱漏風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勞、眼部常見疾病、假性近視等。

  睛明穴

  位置:位於眼部內側,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

  主治疾病:迎風流淚、偏頭痛、結膜炎、瞼緣炎、眼睛疲勞、眼部疾病、三叉神經痛、近視等。

  承泣穴

  位置:位於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與下眼眶邊緣之間

  主治疾病:近視、夜盲、眼顫動、眼瞼痙攣、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眼睛疲勞、迎風流淚、老花眼、白內障等常見的多種眼部疾病。

  四白穴

  位置:位於面部,雙眼平視時,瞳孔正中央下約2釐米處

  主治病症:指壓該穴道,能提高眼睛機能,對於近視、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療效。

  迎香穴

  位置:位於鼻翼外旁約1釐米處,鼻脣溝內

  主治疾病: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適用於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症。鼻子不聞香臭,按壓此穴有通氣感。

  耳門穴

  位置:位於頭部側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張口時取穴。在聽宮的稍上方

  主治疾病:耳鳴、聾啞、牙痛以及其他常見的耳部疾病等,該穴是治療多種耳疾重要的首選穴位之一。

  翳風穴

  位置:位於頭部側面,耳朵下方耳垂後遮住之處,當耳後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疾病:指壓翳風穴對去除慵懶感、產生活力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