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上冊第一單元測試題及解析

  語文能力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

  A.顫慄/顫抖 沁園/分泌 湖畔/叛變

  B. 長篙/蒿草 遏制/拜謁 悄悄/悄然

  C. 崢嶸/猙獰 強勁/幹勁 押解赴京/解甲歸田

  D.百舸/磕絆 漫溯/宿願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解析:本題考查識記字音的能力。A項,zhàn/chàn,qìn/mì,pàn;B項,?āo/hāo,è/yè,qiāo/qiǎo;C項,zhēng,jìn?/jìn,jiè/jiě;D項,?ě/kē,sù,chā/chāi。

  答案:B

  2.下面語段中畫線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著名作家翟泰豐曾在評論臧克家詩作的《融抒情與哲理於一體的世紀畫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說對人生哲理抒發得境界最高的,要算《有的人》這首現代詩,這是響遍祖國大地的名著力作。這首詩把人生的偉大與醜惡論述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詩又是那麼瀟瀟灑灑,鏗鏘有力,字字力透紙背,句句鐫刻在人們心間,以哲理的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諦。”

  A.淋漓盡致 B.栩栩如生

  C.鏗鏘有力 D.力透紙背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A項,“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說話表達得非常充分、透徹,或非常痛快。B項,“栩栩如生”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用來論述“人生偉大與醜惡”不妥,可改為“入木三分”。C項,“鏗鏘有力”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D項,“力透紙背”形容詩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答案:B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12月7 日離京視察深圳時,由八輛車組成的車隊下午 3 點半進入前海深港合作區,記者在現場沒有看到任何橫幅歡迎。

  B.高校畢業生 “主動失業”的狀況令人擔憂,出於對職業發展前景的考慮,畢業生們決定從事哪一份工作,要經過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選擇。

  C.能不能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關鍵是黨的領導是否正確,政府能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D.離CBA 賽季常規賽開戰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佛山男籃計劃在近兩天內試訓新的外援,試訓情況如果理想,球隊將會換掉隊中現有的外援。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正確辨析病句的能力。A項,搭配不當,“看到”與“歡迎”不能搭配。 B項,句式雜糅,“決定從事哪一份工作,要經過多方面的考量”與“要經過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選擇”兩句雜糅,選用一種說法即可。D項,語序不當,“如果”應放在“試訓情況理想”前。

  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朱光潛先生說過,詩是培養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詩,人生便無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讀小說只見到故事而不見到它的詩,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樣,不懂得詩,文學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為一切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文學的各種樣式都可當成一首詩看

  ④如果對詩沒有興趣,對於別的文學作品的佳妙處終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必須從讀詩入手

  A.③④⑤①②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④⑤①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第②句,承前文,把話題引到“文學趣味”上來。第③句是對前文原因的表述。第④句假設論證,進一步闡明觀點,第①句舉例論證,同時也是對前文假設論證的進一步說明。第⑤句,得出結論,收結全文。

  答案:C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試,署南平教諭,遷淳安知縣。布袍脫粟①,令老僕藝蔬自給。總督胡宗憲嘗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縣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親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賀。廷臣無敢言時政者,瑞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

  ***明穆宗隆慶***三年夏,以右僉都御史巡視撫應天十府。屬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中人監織造者,為減輿從。素疾大戶兼併,力摧豪強,撫窮弱。貧民田入於富室者,率奪還之。下令飈發凌厲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竄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機告訐,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屈者。又裁節郵傳冗費,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頓,由是怨頗興。都給事中舒化論瑞,滯不達政體,宜以南京清秩處之,帝猶優詔獎瑞。已而,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遂改督南京糧儲。將履新任,會高拱掌吏部,素銜瑞,並其職於南京戶部,瑞遂謝病歸。

  帝屢欲召用瑞,執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③,欲先發,給事中鍾宇淳復慫恿,寰再上疏醜詆。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贈太子大保,諡忠介。

  ***節選自《明史?海瑞傳》***

  注:①脫粟:糙米飯。②飈發凌厲:氣勢猛然。③糾?***zhí***:舉發糾正。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趣執之,無使得遁 趣:趕快、趕緊

  B.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臉上刺字後塗上墨

  C.素疾大戶兼併 疾:害怕、擔心

  D.會高拱掌吏部,素銜瑞 銜:銜接、相接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理解文言文實詞的能力。B項,墨:引申為黑,又引申為貪汙,“墨者”即貪官汙吏。C項,疾:憎恨。D項,銜:仇恨。

  答案:A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宜以南京清秩處之 之二蟲又何知

  B.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C.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 曹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D.以右僉都御史巡視撫應天十府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常見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項,人稱代詞,他/指示代詞,這。B項,介詞,在/表被動,被。C項,均為連詞,於是,就。D項,介詞,憑藉……身份/連詞,表因果,因為。

  答案:C

  7.下列各句編為四組,都能正面表現海瑞“剛正果敢”的一組是***3分*********

  ①布袍脫粟,令老僕藝蔬自給 ②供縣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 ③廷臣無敢言時政者,瑞獨上疏 ④屬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素疾大戶兼併,力摧豪強,撫窮弱 ⑥奸民多乘機告訐,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屈者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資訊的能力。①表現的是清廉;④是側面表現;⑥是文章中的負面事例。

  答案:D

  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海瑞任淳安知縣時,為政清廉,潔身自愛,平時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僕人種菜自給自足。聽說他為老母親祝壽,僅僅買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務而專心致志地設壇求福,無人敢言,只有海瑞上疏。皇帝見了奏章,十分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並下令左右把他抓起來。

  C.海瑞推行政令氣勢很猛烈,有些奸民乘機告狀,世家大姓有被誣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員上書陳述他的罪狀,皇上迫於壓力讓他解職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後,仍剛正果敢,提學御史房寰害怕被檢舉揭發,就惡人先告狀,上疏詆譭海瑞。海瑞也多次請求退休,但皇帝沒有同意。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資訊、歸納內容要點、分析作者觀點的能力。C項,最後一句“皇上迫於壓力讓他解職而去”說法不符合原文。

  答案:C

  9.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舉鄉試,署南平教諭,遷淳安知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鄉試中舉人後,代理南平縣教諭,調任淳安知縣。***“舉”、“署”“遷”各1分***

  ***2***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縣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轄地區,路過淳安,縣裡用來招待的東西很少,***海瑞***直言本縣太小,容納不下都御史的車馬。***“行”、“抗言”各1分,句意1分***

  ***3***已而,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遂改督南京糧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久,給事中戴鳳翔彈劾海瑞庇護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釣譽破壞政事,於是海瑞被改調去南京任糧儲之職。***“已而”、“庇”、“魚肉”各1分,句意1分***

  參考譯文

  海瑞,字汝賢,是瓊山人。鄉試中舉人後,代理南平縣教諭,調任淳安知縣。穿布袍、吃糙米飯,讓老僕人種菜自給自足。總督胡宗憲曾告訴別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老母祝壽,才買了二斤肉啊。” 都御史鄢懋卿巡行所管轄的地區,路過淳安,縣裡用來招待的東西很少,***海瑞***直言本縣太小,容納不下都御史的車馬。懋卿十分氣憤,然而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望,只得收斂威風而離開。

  當時,明世宗在位時間長了,不去朝廷處理政務,深居在西苑,專心致志地設壇求福。總督、巡撫等大官爭著向皇帝貢獻有祥瑞徵兆的物品,禮官總是上表致賀。朝廷大臣沒有人敢說時政的,只有海瑞上疏***勸阻***。皇帝讀了海瑞的疏, 十分憤怒,把它扔在地上,對左右大臣說:“快把他逮捕起來,不要讓他跑掉。”宦官黃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有痴名。聽說他上疏時,自己知道冒犯該死,買了一口棺材,和妻子兒女訣別,在朝廷聽候治罪,奴僕們也四處奔散沒有留下來的,***他***是不會逃跑呀。”皇帝聽了默默無言。過了一會又讀海瑞上疏,一天裡反覆讀了多次,為上疏內容感動而嘆息。

  隆慶三年夏天,以右僉都御史身份巡撫應天十府。隸屬的官員害怕他的威嚴,貪官汙吏很多自動離職而去。有顯赫的權貴把門漆成紅色的,聽說海瑞來了, 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監織造,因海瑞來而減少了車馬與隨從。海瑞向來憎恨大戶家兼併土地,全力摧毀豪強勢力,安撫窮困百姓。貧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併的,大多奪回來交還原主。推行政令氣勢猛烈,所屬官吏恐懼奉行不敢有誤,豪強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有些奸民多乘機揭發告狀,所以世家大姓不時有被誣陷受冤枉的人。又裁減郵傳冗費,士大夫路過海瑞的轄區大都得不到很好的張羅供應,因此怨言越來越多。都給事中舒化說海瑞迂腐滯緩,不通曉施政的要領,應當用南京清閒的職務安置他,皇帝還是用嘉獎的語言下詔書鼓勵海瑞。不久,給事中戴鳳翔彈劾海瑞庇護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釣譽破壞政事,於是海瑞改調去南京任糧儲之職。海瑞將到新任上去,正遇上高拱掌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職務合併到南京戶部當中,海瑞因此以病為託辭,回到瓊山老家。

  皇帝屢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政事的閣臣暗中阻止,於是任命海瑞為南京右都御史。眾官員向來苟且怠慢,海瑞身體力行矯正弊端。提學御史房寰恐怕被舉發糾正要先告狀,給事中鍾宇淳又從中慫恿,房寰兩次上疏誹謗誣衊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請求退休,皇帝下詔安慰撫留,不允許他退休。萬曆十五年,死於任上。朝廷追贈海瑞為太子太保,諡號忠介。

點選下一頁分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