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研總結數學教研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教研活動需要做到以人為本,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內容,尋求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的方法,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初中數學教研總結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數學教研總結篇一

  緊張而又繁忙的一學期工作就要結束了,數學組的每位教師都是以認真、務實的態度忙於期未的收尾工作。

  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數學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面向全體學生,引發學生的內在機制,使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地進行學習,在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早已為大家達成共識,我們組從三方面改變教學理念:***1***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提高對學生素質培養的要求;***2***注意研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

  我們的具體作法如下:

  一、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

  為了節省老師的備課時間,發揮每位老師的特點,同仁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借鑑,本學期數學組採用了集體分節備課,每位老師在這個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特點、風格再進行修改,在教學上體現出自己的個性,教案力求符合下列要求:

  1、教學目標應有: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教育目標,確定數學思想及數學方法的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通過引導與規範管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學設計應以課程標準為準繩,根據教學目標和本校的學生特點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及不同的教法。

  3、課堂模式百花齊放。

  二、 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從發展的要求看,就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數學,具備在未來工作中科學地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考慮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本學期重點是學習方法的指導,指導的要點是怎樣聽課、怎樣做作業和怎樣複習,為了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必須給學生自主參與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了能上好每一節課,根據我校硬體的優勢、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馬秋梅老師一學期製作了23個課件,是全校之最,為了上好一節課,新教師劉舒曼、許慶紅都主動向老教師請教、取經,這兩位教師進步的都很快。

  三、 課後輔導

  批改作業是教學工作中的一件繁重的工作,每天都要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來批改一百多本作業,採用的形式是統批、面批、學生互批、講評等,每位老師還都利用中午午休及下班後的時間針對學習成績差、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特別是劉舒曼還利用休息日給學生義務補課,記得快鄰近期未考試的一天,我發現吃中午飯最晚的幾位老師中有六名是數學老師,他們的工作態度令人欽佩。

  四、 課堂教學案例研究

  教學案例是改進教學的抓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是理論聯絡實際的中介,本學期以備課組為單位,做一個教學的案例研究,六年級的課題是《弧長》、七年級的課題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質》,每個案例都是按“三實踐、兩反思”的原則進行的。通過這個活動,讓全組教師都投入到教研活動之中。通過這次活動一方面要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積累反思的素材,調整、優化自己的教學決策和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下學期工作的設想:

  1、 全組走出去聽課***聽上海市區名手的課或青浦區名手的課***;

  2、 利用本校的資源---資訊科技,每位老師上一節錄像課,通過自己觀察自己的錄影課查詢差距和不足;

  3、 每個備課組搞一個課例研究;

  4、 青年教師多上公開課,機會留給年青人;

  5、 七年級搞學生錯題檔案袋、好題檔案袋,目的是有針對性提高學生的成績;

  6、 休息日開提高班、補差興趣班等。

  初中數學教研總結篇二

  xx中學是省教育廳直屬重點中學,20xx年被評為“省完全中學一級***甲等***學校”,是一所完全中學,目前初中每個年級只有4個教學班,初中數學教師共有6位。學生來自全省各市縣,民族學生佔一定的比例,與教學活動相關的學生的學習基儲智力、能力方面等差別很大,對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難度。由於每個年級只有四個教學班,配備兩位數學教師擔任數學科教學任務,本校學生全部在校住宿,教師日常工作量相對很大,這對開展教學研究存在一定的影響。

  針對本校具體特點,我校數學教研組結合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學校教研室相關指示精神制定各學期的教研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以下側重四個方面對我校初中數學教研組進行簡單的總結。

  一、重視課題實驗研究

  課題實驗研究不僅能提高教師教學業務水平,而且能提高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經驗,課題實驗研究對課堂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學有效性起著重要的作用。我校從領導到教師都非常關注課題實驗研究,特別是數學教研學科組,我們數學教研組先後參加了“全國現代教育技術課題實驗研究”、參加海南省開展的“數學創新思維實踐與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研究”、全國課題“基於網路環境教學模式實驗與研究”、全國基礎教育數學新課程改革的“Z+Z智慧教育平臺課題實驗研究”、“學生數學學習評價課題實驗研究”、“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實驗研究”等。

  通過課題實驗,我們老師學會現代教育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整合,學會了網路教研及網路對數學課堂教學的輔助經驗,學會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方法與評價理念。通過課題實驗,我們讓更多的老師更早接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讓老師更快地學會教育教學新理念,更有效地實踐有效性教學與客觀評價學生的數學學習。

  二、中考備考工作

  其它兄弟學校每個年級配備教師人數較多,安排中考備考工作的人員充足,力量充沛。針對我校班級少、人員少的特點,我校初中數學備考方面只能採取縱向合作優勢彌補橫向合作缺陷,每屆中考備考工作就只有兩位教師,勢單力薄,就應對日常備課、講課、輔導、月考等都忙得不可開交,備考工作也只能放在加班加點的畢業班教學業務上。專門組隊應對中考 “備考” 的隊伍是沒有,因而只靠“縱向”團結全體初中六位數學教師。主要的作法是每一屆畢業班教師對自己的備考資料都要保管好並按時交給下一屆教師,由下一屆教師對上一屆教師資料後專心備課,主要是“整合”工作,即以上一屆資料為基礎進行修訂、填充、更換新題型,不斷完善,並且如此迴圈往復。按這樣的“以縱補橫”模式進行中考備考工作,其它年級也同樣方法實現三個年級資料共享、方法共享、經驗共享、力量合一,發揮團隊合作精神。

  三、常規教研活動

  1、業務學習。教研離不開理論支撐,理論指導實踐那是必須的。因此我們日常教研活動中一樣有規定時間進行理論學習,學習新課程新理念,組織全體數學老師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確把握數學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當前較知名的一些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行小組研討,如學習與討論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教學模式等。

  2、案例學習。每個學期都有三個時間進行專題研究教學案例,案例來源於各種雜誌或網頁,教研組長有選擇性地挑選個別案例進行討論研究,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與教學能力。

  3、關注學生數學興趣培養。注重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每年組織全校學生參加初中數學競賽、全國“希望杯”數學競賽,通過各種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為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矗

  四、重視資訊交流

  社會進步的速度受資訊影響,學校教育教研活動質量的快速提升與校外教研資訊密切相關,教研資訊能給我們帶來新的理念與指導方向,因此我們非常重視校外交流與學習,除了較實在、省費省時的網路資訊獲取教研資訊外,我們還常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交流學習。如20xx年組織全科組教師到昌江中學、昌江民中講課、聽課交流與學習。還有請專家到我校作專題報告等,這些都是一種較好的教研活動與學習交流方式。另外,教師寫心得、寫課後反思、寫論文也是提高教師業務的主渠道,因此我們經常鼓勵教師撰寫論文,鼓勵教師參加省教育教學研究培訓院組織的各類活動,鼓勵教師發表文章,如《數學學習》雜誌等。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活動依賴教育教學研究和實驗,有效的教研對有效的教學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有待我們更深入的研究。教研工作形式多樣,方法不一,效果不同,因此,為了我們的學生,為了教育教學更快地發展,我們教育教研工作任務還很繁重。

  初中數學教研總結篇三

  一個學期的工作又將悄然而過,本學期以來,我們數學教研組的全體教師在學校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學校教研工作的要求與目標,深入開展教學研究,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現將已完成的一系列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學習型、創新型的的教師隊伍

  1、切實加強教師師德建設。積極組織教師學習師德師風學習資料,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增強集體意識,更好的服務教學。

  2、繼續開展了《義務教育初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活動,更加深入的領會課標的精神,以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為指導,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3、創設教師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學習型校園文化。主要以探討有效的集體備課為主題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的研討活動及進行集體聽評課活動,使教研活動活躍在校園中。

  二、加強常規管理,優化課堂教學

  本學期以來,教研組加強了課堂教學常規管理,使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學生等各個環節都符合學校教學常規要求,積極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要求各教師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把安排到的課上足、上好。

  2、認真做好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質量分析,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思,深刻吸取教訓。

  3、開展教學常規檢查,更好的督促教師的教學。每學期初、期末對教師教案、聽課記錄、學生作業情況等進行定期檢查。教師們都能按要求備足備好課,青年教師大都能寫好詳案,對作業的佈置和批改都能嚴格按要求進行。

  4、互相聽課,取長補短。每學期規定教師每人聽課10節以上,並及時評課寫好聽課反思或隨感,以積極的評價與交流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

  三、立足校本,紮實開展教科研活動。

  1、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新課程的教學規律,充分挖掘內部優勢,繼續開展好校本課程建設。

  2、大力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充分發揮教研組的教研力量。努力探索集體備課,注重群策群力,弘揚集體智慧。本學期金豐、陳愛迪、孫彩丹、李春元、戴旭益、戴一仲、陳建明、金建琴、李舜、潘曉豐等老師分別上了公開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結合新一輪教師崗位培訓,配合素養提升活動的工作,開展了同讀一本書活動,

  四、今後工作設想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積極適應今後教研工作的要求,我們擬在新的學年裡再接再厲,積極創新,努力把教研工作做好。

  1、繼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2、以集體備課為方向,探索有效的備課機制。

  3、以聽評課為平臺,在交流中促進教師成長。

  回顧一學期來的工作,我們收穫很多,如:李舜老師在市九年級複習會做專題講座,學生在數學競賽中捷報頻傳,集體備課的有效機制日趨完善等等。但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凾待提高,如何提高學生整體數學知識水平仍然是我們的一個大課題。總之,教育改革,教學研究是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永恆的主題。我們將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大膽探索,不斷創新,使我們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層樓。

數學教研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