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大戰太史慈的典故講了什麼

  孫策太史慈是歷史中的兩位知名人物。關於孫策和太史慈有個孫策大戰太史慈的典故。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孫策大戰太史慈的典故,希望對你有幫助!

  孫策大戰太史慈的典故

  關於孫策大戰太史慈的典故還要從孫策和太史慈的認識說起。古語說的不打不相識,用在孫策和太史慈身上時最恰當不過的。孫堅死後孫策投宿袁術門下,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吃不飽,穿不暖,想脫離袁術的管制,便拿家傳玉溪與袁術換了些兵馬,自己佔山為王去了。

  孫策畢竟有志向,想成立強盜聯盟,訊息傳到劉鷂的耳朵裡,就想請孫策來他山上喝酒,便派太史慈去請孫策。太史慈性子直,嘴巴笨,讓孫策產生誤會以為他要抓自己,兩人打了起來。打著打著太史慈想我是奉命請你喝酒,你不來我就搶你的頭盔,盛些肉給你留著吧,於是用孫策的頭盔盛了一塊豬後腿肉留給孫策。孫策後來知道了真相,就請太史慈去他家喝酒。

  孫策後來看見太史慈為自己留的那塊肉,很感動,便把肉供奉起來。並且拜太史慈為大將軍,從此太史慈跟隨孫策南征北戰,結下深厚友誼。據說在黃山一帶,家家牆上都掛著豬後腿肉的習俗來源於此。孫策大戰太史慈結交了摯友,留下一段佳話。

  孫策和太史慈的關係

  孫策太史慈是歷史中的兩位知名人物。在三國演義中也多有提及。孫策是東漢末年孫堅長子,也是後來吳國君王孫權的哥哥,為孫家確立在江東的地位立下汗功勞。太史慈是東漢名將,原是劉鷂的部下,後來被孫策收于軍下,成了他的大將軍。為後來孫權奠定王位也立下了功勞,幫助孫權治理南方。

  孫策太史慈的友誼建立在彼此賞識和信任的基礎上,留下很多佳話,還產生了一個習俗,就是在南方人家裡喜歡掛豬腿肉!據說是為了紀念孫策和太史慈,也是希望能為家庭帶來庇佑和幸福。

  具體來說孫策和太史慈這兩個人物的相識源於一場小戰爭,當年孫策脫離袁術管制之後佔山為王,想召集各路英雄司機東山再起。於是要成立強盜聯盟,訊息被劉鷂知道了,便讓太史慈去請他。兩人一見面因為誤會就打起來。孫策從小習武,太史慈也是東漢名將,兩人打的難捨難分,100多回合也不分勝負。經過這場戰爭。孫策很賞識太史慈的能力,太史慈為孫策留的肉也捨不得吃,懸掛風乾拜祭起來,便說要拜太史慈為大將軍。太史慈對於孫策對自己的認可也很感動,便承諾會山寨之後會帶自己的人馬投奔孫策,孫策一點都沒有猶豫便讓太史慈回了山寨。

  據說當太史慈回山寨時,孫策的一些手下說,太史慈只是說說而已不可信。孫策則很信任太史慈,並親自於第二天中午帶人在轅門外等。可見對太史慈的重視。太史慈也沒食言,第二天真的帶領人馬投奔了孫策。

  新三國孫策的形象

  孫策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重要將領,更是孫吳勢力的建立者和奠基人。孫策,字伯符,祖籍吳郡富春,也就是現在的浙江富陽。孫策的父親是孫堅,弟弟是孫權,在三國演義中,孫策被稱為“小霸王”。在老版的《三國演義》中,對孫策這個人物的介紹是比較少的,很多觀眾對他印象也不深,但是在新三國中,孫策的戲份比重極大的增加了,人物形象也更加豐滿了。

  新三國孫策的出場次數是明顯增加的,根據新三國劇迷的統計,孫策在新三國中隆重出場7次,分別在第四集、第七集、第十五集、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六集、第二十八集和第三十二集,而在老版三國中,孫策只有四場重頭戲。

  新三國保留了老版三國中所有的孫策戲份,又豐富和增加了一些新的戲份,比如子承父業、玉璽換兵、會合周瑜、大戰太史慈、邂逅大小喬、怒斬于吉、臨終託孤等等,新三國孫策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和豐滿。孫策繼承父業,廣納賢士,帶領父親舊部所向披靡,稱霸江東,新三國中對於孫策的英雄豪氣和堅毅果敢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是相對於老版三國,孫策的形象斯文有餘,勇猛不足,可能是因為演員的關係,孫策的“小霸王”之氣並不充分,尤其是他有些驕傲自負、獨斷專行,甚至剛愎自用的表現,不是很明顯,反而是儒將之風更加突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