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導遊詞精選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湖北省西部有一片群峰聳立、林濤起伏的高大山地,它橫亙於長江、漢水之間,方圓3250平方公里,這就是我國著名的神農架林區。相傳,上古時代的神農氏曾在這裡遍嘗百草為民除病,由於崖高壁陡,珍稀藥草不易採到,神農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後人稱這裡為’神農架’。

  神農架內重巒疊嶂,山高谷深,主峰大神農架即神農頂,海拔3105米,是華中地區最高峰,有’華中屋脊’之稱。區內古木參天,奇花異卉遍佈,有’綠色寶庫’之稱。植物種類十分豐富,主峰東南千家坪生長著大量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等,它們大多都是舉世聞名的第三紀冰川樹種。林區的西南部,有一獨立奇峰稱’望農亭’,亭下有一片石林,上接懸崖,下臨深澗,或盤結曲扭,或亭亭玉立,或如猿猴抱柱,或如猛虎下山,姿態各異,栩栩如生。石林四周,流雲飛霧,若隱若現,有’石林雲雨’之稱,為神農架林區一大奇觀。神農頂北側,峽谷蜿蜒,峰巖壁立,飛瀑參差,景緻奇秀,有’紅坪畫廊’美稱。此處,神農架區內還有眾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埡山、小當陽等勝景。

  保護區內,不僅景色秀麗,物種豐富,還有種類繁多的珍稀動物。除名貴的金絲猴外,有白雕、白鹿、白松鼠、白蛇、白熊等,堪稱是一個’白色的動物王國’。

  始建於一九八二年,一九八六年被升為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型別的自然保護區,一九九零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加入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網,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總面積70467公頃,是我國西南高山與華中丘陵的過渡地帶,屬於大巴山脈的延伸部分,地質結構為晚前寒武紀典型地帶,氣候以北亞熱帶向中亞地帶的過渡區域,這裡儲存了較為完好的原生和次生生物群落,是研究生物物種多樣性、典型性以及植被自然演替規律的理想場所,是我國西南、華中、華南、華北和西北的動植物區系的匯合地,包含著半個中國的植物種類和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三種植物垂直分佈型別。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山巒起伏、地勢高峻、河溪縱橫,因昭君故事而名揚天下的香溪河就發源於此。由於地形複雜、雨量充沛,小氣候特徵十分明顯,相對高差懸殊大,造就了許多優美、奇特的自然風光,許多從第三、第四紀冰川侵襲中倖存下來的動植物活化石在此繁衍,奇山異洞、奇花異草比比皆是,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野生花卉就有250多種,據不完全統計,現已知保護區內有陸生脊椎動物336種、鳥類200餘種、兩棲爬行動物30餘種、昆蟲27目,約佔全國昆蟲種類的81.8%。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珍稀動物有金絲猴、金錢豹、華南虎、白鸛、金雕、大鯢、拉步甲等40種,其中金絲猴是與大熊貓齊名的我國特產,主要分佈在保護區內海拔1000-2800米之間,縱跨三個垂直植被帶的針葉林和闊葉林、混交林之中,對其研究一直是一項重點科研專案,保護區內還發現了白熊、白麂、白猴、白蛇等白化型動物。

  篇2

  襄樊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樊市襄陽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志》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歷史上著名的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和興漢藍圖“隆中對策”都發生在這裡。境內有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襄樊學院。

  古隆中是三國時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琅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17歲隨叔父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現在的古隆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為主體的風景名勝區,在鄂西北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市區和襄陽、南漳、谷城三縣交界處,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包括古隆中、水鏡莊、承恩寺、七裡山、鶴子川等五大景區。主景區古隆中位於襄陽城西十三公里處,自然景色優美,人文景觀豐富。

  古隆中 形成文物風景旅遊區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大而澄清;地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山亙綿,旗山旋峙。明代已經形成了“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樑父巖、抱膝石。1949年以後,又先後修建或新建了隆中書院、諸葛草廬、吟嘯山莊、銅鼓臺、長廊、觀星臺、棋盤石、琴臺、孔雀寨、猴山等眾多景點,近年又新建了“千古名相諸葛亮彩塑展”、上山滑道和山頂標誌性建築——騰龍閣,漢文化景區、龍泉居等既可賞景、又能旅居的旅遊風景點,進一步完善了景區旅遊服務功能,豐富了文化景觀,擴大了景區容量。古隆中形成了一個融觀瞻、度假修養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內群山環抱、松柏參天,景色頗為優美。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主要景點諸葛草廬、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橋、六角井、觀星臺等。1994年經國務院審定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國務院審定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隆中位於襄樊市襄陽城西隆中山東。從火車站做坐512路巴士,車費1元。在隆中車站停車並折返回城。下車後會有很多“電麻木”拉客去隆中景區,也可步行過去。

  牌坊亦稱牌樓,為昔時 旌 表所謂忠貞之紀念建築。襄陽“古隆中”牌坊亦屬此列,為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湖北提督程文炳所建。

  “古隆中”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其建造材料為青石開榫組裝而成,依外觀形式為柱不出頭有樓,四柱三牌樓式。“古隆中”牌坊寬三間,中為中間,兩旁為次間,四柱腳深埋土中,四周出土處鋪地平石,柱前後及旁,以十個紋頭砷石支撐。牌坊定盤枋鬥口架正昂板,兩正昂間置花板,並雕流空花紋,以為裝飾。正昂上平鋪脊筒簷板,其簷板叉出發戧,戧角作鴿尾形。牌坊脊板兩端並飾魚龍吻,中央置火焰珠。

  篇3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湖北十堰市南,武當山最早的寺觀為唐代所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等建築群。

  武當山以巨集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現有古建築群均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佈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達到時隱時現、若明若暗、欲揚先抑、前呼後應、玄妙超然的藝術效果。國務院於1982年公佈武當山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稱:武當山古建築工程浩大,工藝精湛,成功地體現了“仙山瓊閣”的意境,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

  玄嶽門:武當山的玄嶽門是三間四柱五樓式仿木石結構建築,高十二米,寬十二點四米。它代表著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樓”,即這個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場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為“十二重樓”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陰陽交界處,為武當山第一道神門,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在武當山有“進了玄嶽門,性命交給神”的說法,意思是說,凡人進了這神門仙界後,是生是死,是福是禍,就由不得自己了。

  復真觀:又名“太子坡”,相傳是淨樂國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玄武大帝—十五歲入武當山-時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堅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氣元君用“鐵杵磨針”點化,復又上山-,因而得名復真觀的。

  坐落在武當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建於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寬5.8米,進深4.2米。殿內棟樑和藻井都有精細的花紋圖案。藻井上懸掛一顆鎏金明珠,人稱“避風仙珠”。傳說這顆寶珠能鎮住山風,不能吹進殿門,以保證殿內神燈長明不滅。其實山風吹不進是因為殿壁及殿門的各個鑄件,非常嚴密、精確。

  金殿內有“真武”銅像,重達10噸。殿外是白玉石欄杆臺,臺下是長約1500米的紫金城。城牆由巨大的長方形條石依山勢壘砌而成。這座金殿建在武當山群峰中最雄奇險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瑤臺金闕“的效果。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武當山的主要宮殿,也是儲存最完整的建築之一。共有殿宇、樓閣、廊廡860間,規模巨集偉,氣派非凡。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