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嫿將軍的典故講了什麼

  你讀過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嗎?裡面有一個姽嫿將軍的典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中,賈政講述了“姽嫿將軍”林四孃的故事。當年一位恆王出鎮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習戰鬥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藝更精”,恆王讓林四娘統轄諸位美女,稱為“姽嫿將軍”。

  當然了,這位恆王是一個真正的“鬚眉濁物”兼***,竟被“流賊”殺死。文武官員紛紛要獻城,“不期忠義明閨閣”,林四娘帶領眾美女夜襲賊營,力戰不支,殉王報國……有人考證,曹雪芹並非杜撰,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林四娘是明末崇禎年間的秦淮歌妓,後成為衡王朱常庶的寵妃,平生只參加過一次戰鬥,在戰鬥中香消玉殞,被人們稱為“姽嫿將軍”。

  到了清代,蒲松齡還把林四娘寫進了《聊齋志異》。

  此事的考證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歷史上層出不窮的“姽嫿將軍”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她們不愛紅裝愛武裝,不繫明珠系寶刀,豔李濃桃臨戰場,讓婀娜和嬌媚在刀光劍影裡亮麗著。她們上馬殺敵,就是將軍;下馬後嫻靜美好,是為“姽嫿”,稱之為“姽嫿將軍”,用《紅樓夢》中的說法,是“妙極神奇,更覺嫵媚風流”。

  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姽嫿將軍”是婦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甲骨文中有關她的記載有二百多條,她曾率領一萬多人的軍隊去攻打前來侵略的鬼方,並大勝而歸,因功勳卓著而深得國民的愛戴。

  後來,她的墓中出土了帶有“婦好”銘文的“鉞”,是婦好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重八點五公斤。另一件虎紋銅鉞重九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她武藝超群,力大過人。

  在歷史中,雖然這些巾幗英雄不讓鬚眉,屢立功勳,但正式被皇帝冊封,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的女帥秦良玉,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將軍。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驍勇善戰,足智多謀,自幼從父習文練武,善騎射,通詩文,戰功卓著。她統帥的“白桿兵”更是威名遠揚,這也是她自己獨有的一支部隊。

  崇禎二年十二月,清兵繞道喜峰口,直抵北京城下。崇禎皇帝匆忙下詔徵調天下兵馬勤王。秦良玉聞訊,火速“出家財濟餉”,率“白桿兵”兼程北上。當時各地趕來的十餘萬官軍互相觀望,畏縮不前。唯獨秦良玉率先奮勇出擊,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對北京的威脅。

  為此,崇禎皇帝召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將軍秦良玉,封其為一品夫人,充總兵官,加封少保。崇禎感慨萬千,寫下四首詩賜給了秦良玉,誇讚她的功績。其中“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這一句是非常值得體味的。在國家危在旦夕的時候,崇禎皇帝對男人們也許是不抱什麼希望的,他們是靠不住的。明末的男人們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紅樓夢是如何寫成的

  《紅樓夢》誕生於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裡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2]

  在康熙、雍正兩朝,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總共做了58年的江寧織造。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接駕的闊差。曹雪芹生長在南京,少年時代經歷了一段富貴繁華的貴族生活。但後來家漸衰敗,雍正六年***1728年***因虧空得罪被抄沒,曹雪芹一家遷回北京。回京後,他曾在一所皇族學堂“右翼宗學”裡當過掌管文墨的雜差,境遇潦倒,生活艱難。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窮苦,“滿徑蓬蒿”,“舉家食粥酒常賒”。《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後,在貧困之中創作的。創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3]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雲”即是曹雪芹自序 [4] 。在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實身份出現,對讀者講述寫作緣起。據他自述,他是依託自己早年在南京親歷的繁華舊夢而寫作此書。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猛然回憶起年少時家裡所有的女孩兒,覺得她們的見識才氣遠遠超過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創下這份家業,當年自己身在福中,卻不務正業,不聽從父母老師的管教,以致長大後一技無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將這段經歷和悔悟寫成小說,就是要告訴讀者,雖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兒都是生活中實有其人,萬不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而使她們的事蹟湮滅無聞。一念及此,心旌盪漾,一切困難都不在話下。何況鄉野生活悠閒自在,風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湧,下筆如神。曹雪芹自謙才疏學淺,只得用市井白話來寫這部小說,意在為那些女孩兒立傳,排遣自己的苦悶,兼以供讀者把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