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風俗習慣作文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歡迎參閱。

  1

  我是一個粽子迷,最喜歡吃肉粽子了。這不,外婆知道我這麼喜歡吃粽子,就特意從家裡跑到我家來為我包粽子給我吃。高興啊!

  包粽子前的晚上,外婆先把肉切成一塊一塊的,然後把肉放進一個大碗裡,再加入醬油、老酒、鹽、雞精等調料攪拌均勻,就放在一邊,外婆說這叫醃製一下肉,讓肉更好吃。需要十幾個小時以上時間。

  第二天,外婆把醃製好的肉放在桌子上,接著把箬葉***粽子外面包的那層葉子***放在裝滿水的鍋子裡煮一下,這是給箬葉清洗和消毒。然後把糯米用開水泡一下,等它漲起來就好了。漲好的糯米肉層層的,很好看!這樣是讓粽子煮的時候好煮一些。

  當所有的準備動作做好後,外婆就動手包粽子了:外婆先把箬葉從中間開始捲成一個尖錐體,再往裡倒入一小把糯米,還拿了一根筷子捅了捅,我問外婆幹什麼用?外婆說這是讓它更緊一些。於是就往裡放一兩顆醃好的肉塊,接著再加入糯米壓實,馬上把箬葉包上,剩下兩隻像”兔耳朵“一樣的葉角也向前壓向邊上這樣一個有立體感的三角粽就基本成型了,還沒完呢,外婆拿起事先搞好的棉線,用牙齒咬住一端,在粽子上繞了好幾圈,於是一個漂亮的肉粽就大功告成了。外婆接著繼續做其他的,一會兒工夫就包起好多了。

  我看了很感興趣,也想試著做一下,我按剛才外婆的步驟做,外婆還不斷給我指點,終於也做出來一個了,我看看我做的粽子形狀不是很好看,樣子方不方園不圓的,都能看到糯米粒,完全不像外婆做的好看。可是我依然很快活!連忙叫外婆先給我煮起來給我吃。過來半個小時,熱氣騰騰的粽子出爐了!我一把抓起其中最“好看”的我包的粽子,撕開箬葉一股新粽子特有的清香飄開了。我一邊吹氣,一邊大口咬了一口,吃著我自己親自動手包的粽子,我大聲說道:“真是天下最最最最最最的美味啊!”說完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了。

  2

  星期五,我們班舉行了一場包粽子大賽。

  下午,我們興高采烈地走進了學校。剛進校門,我才想起來:哎呀!東西忘拿了!算了,現在拿已經晚了!我垂頭喪氣地進了教室。

  下午第二節課,我們整裝待發地進入“比賽現場”。我心裡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想:這下完了,如果老師發現了,那……我簡直不敢想象後面的慘狀。***早上帶的是自己在家裡包好的粽子***

  開始包了,我心裡開始發虛:咋辦?咋辦?我也要進入“批評族”了!老師走過來,我嚇得趕快把頭縮排“殼”裡。還好!老師只讓我坐在最後,Oh,my god,真是有驚無險呀!

  “預備——開始!”隨著老師一聲令下,我們開始進入緊張的比賽。在徵得“位主”的同意下,我借了“位主”的書看。嘿,“位主”的書真是應有盡有,我這個“書蟲”也得好好“飽餐一頓了!

  正當我看得入迷時,突然聽見”臨時同桌“的聲音,我便湊過去看。他除了粽葉,別的東西都帶了。沒有粽葉怎麼包呀?可他跟別人想的不一樣,想試圖包一個粽子,可是沒有粽葉的”映襯“,是包不好粽子的。可他是個”堅持不懈“的人,弄了一次又一次,什麼都沒包成,還讓桌子夾了他的手,落了個”兩敗俱傷“。

  我再看看別的同學,他們有的手忙腳亂,只包了個”鹹鴨蛋“,有的包的很小,像瓜子一樣,估計我們班的”胖子冠軍“要吃幾十個這樣的粽子才能飽;有的包的米漏了,包了一個繩子纏身的”罪犯“,有的是”新手實習“,包了一次,漏米,兩次,漏米,三次,還是漏米……最後什麼也沒包成;還有的包了一個難看的”醜小鴨“ ……

  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老師評選出了五位包得最好的人。粽子王——王詩雅,她竟然用一個小小竹籤就能代替粽線的”功勞“;粽子二王——劉宇菲,她特別有創意:平常的粽子都是四個角,而在她巧手的”幫助“下,竟然變出一對可愛的大耳朵,讓我想起《賽爾號》遊戲裡十二隻活潑的小神兔的可愛面孔,又想起我們家的兔子——兔宣美,它彷彿向我跑來,搖動著長長的耳朵,在草地上蹦蹦跳跳……

  下一次,我一定要大顯身手,讓別人看看我粽子的“威力”。

  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

  每年的農曆五月處五端午節,是中國明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XX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4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著洩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裡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著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裡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裡,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