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症狀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痛風症狀表現有哪些?怎麼治療痛風?痛風越來越年輕化,由於各種方面影響,患痛風的人越來越多,痛風是一種比較麻煩的疾病,需要及時治療。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痛風症狀及治療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痛風症狀表現有哪些

  1.原發性痛風

  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好發於中老年人,發病高峰為30~50歲,約95%為男性,5%女性常為絕經期後發病。根據病情進展特徵,痛風病程可分為以下4期:無症狀高尿酸血癥期;急性發作期;無症狀的間歇期;慢性期。

  原發性痛風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無症狀性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的發生常十分隱襲,初期為間斷出現,逐漸呈持續性,多於體檢或因其他病就診時無意發現。

  ***2***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此為痛風最具有特徵且多見的症狀,起病急驟,在數小時之內受累關節即可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常於夜間發作,因關節劇痛而醒,關節區域性因疼痛不能觸控,甚至不能蓋床單,活動受限。以足部第一跖趾為最好發部位,其次為手足的其他小關節、踝、膝、腕、肘、肩關節。初期多為單關節病變,兩側交替發生,後期可為多關節病變,同時或先後出現。暴飲暴食、飲酒過量、勞累、感染、外傷、手術、創傷、關節周圍受壓,鞋履不適等均可為誘發因素。急性發作症狀多持續一週餘,然後逐漸緩解。關節區域性紅腫消退後,可有皮膚髮癢、脫皮、色素沉著。發作期全身症狀可有發熱、乏力、心率加快、頭痛等。

  ***3***痛風間歇期痛風間歇期是指兩次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間期,短則數週,長則數十年。偶爾一些患者第1次急性關節炎後再無發作,多數為由長至短。間歇期病情相對平穩,亦稱為靜止狀態。部分患者可有原受累關節活動後不適,休息後可緩解。仍可有高尿酸血癥,受飲食及治療情況影響,血尿酸水平不穩定。

  ***4***慢性砂礫性痛風長期高尿酸血癥未能糾正,尿酸鹽結晶可廣泛沉積於關節軟骨、滑膜、韌帶、皮下、腎臟,逐漸形成尿酸鹽結石,重則影響沉積組織的生理功能。其中部分已形成的結石尿酸得到控制後,尚能消融,縮小,甚至完全消失,此為痛風性結石較為特殊的轉歸。

  ***5***皮下痛風石結節由尿酸鹽結晶沉積於皮下形成,好發於耳輪、關節周邊***趾、指間關節,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等***,結節大小不等,芝麻大小至1~2釐米大結節,邊界不規則,質硬,表淺部位呈黃白色。與周邊組織界限分明的結節,無觸痛,但如合併細菌感染,可有周邊組織紅腫、壓痛,多有破潰口。針刺取出結石成分或破潰分泌物鏡檢為尿酸鹽結晶。

  ***6***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反覆多次急性關節炎發作引起的關節組織纖維化及痛風石在關節軟骨、滑膜、韌帶的沉積,使病變關節逐漸破壞變形,失去運動功能。趾、指間關節,踝、膝、腕關節易受累。

  ***7***慢性痛風性腎病和腎結石尿酸鹽結晶在腎臟的沉積有2種形式,包括尿酸分泌排洩不足引起的腎小管外尿酸鹽沉積***髓質間質、腎小管內尿酸濃度正常***及腎小管內尿酸濃度過高不能及時排出而滯留的腎小管內尿酸鹽沉積。慢性尿酸性腎病可在這兩種尿酸腎內沉積形式的基礎上發生,多數繼反覆發作的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之後,少數可在僅有長期高尿酸血癥的基礎上發生。

  2.繼發性痛風

  在發生高尿酸血癥前多為繼發病的臨床特徵。除因先天性腎小管功能異常和慢性腎功能衰竭所致繼發性痛風起病緩慢外,多起病較急。以高尿酸血癥和大量尿酸鹽在腎小管內沉積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為多見,血尿酸濃度可>1mmol/L,尿尿酸明顯增多,尿沉渣中可見大量尿酸鹽結晶,偶可見鏡下或肉眼血尿。患者可有尿痛、腰背痛、噁心、嘔吐、少尿或無尿等症狀。

  痛風的治療方法

  1.止痛、減少組織炎症反應

  ***1***秋水仙鹼為秋水仙球莖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有阻止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可抑制炎性細胞的趨化和減少炎症因子釋放,對於急性發作的痛風關節炎具有獨特的抗炎消腫效用,可在短短數小時內緩解症狀。

  ***2***非甾體抗炎藥該類藥物目前品種較多,不僅可口服亦可區域性外用或納肛。主要通過抑制組織對尿酸沉積的炎性反應減輕痛風急性關節炎發作時的區域性軟組織紅腫、熱痛及全身反應,對血清尿酸水平多無影響。

  ***3***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在急性痛風關節炎發作症狀特別嚴重,或對秋水仙鹼不耐受者,可用中小劑量潑尼鬆、地塞米松,以減輕組織的炎性反應。

  2.降低血尿酸藥

  ***1***丙磺舒該藥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鹽的再吸收,從而增加尿酸從腎臟的排出,適用於血尿酸高,尿尿酸排量<3.6mmol/d***<600mg/d***的痛風患者。

  ***2***亞磺酸匹拉宗為保泰鬆的衍生物,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鹽的再吸收,比丙磺舒作用強。國外報道,長期服用對消除痛風結石效果顯著,可適用於對丙磺舒過敏的痛風患者。

  ***3***苯溴馬隆***痛風利仙***為苯丙呋喃類衍生物,通過抑制近端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而促進尿酸的排洩,不阻撓嘌呤核苷酸的代謝。主要通過胃腸道排出***肝內代謝,膽汁排出***,適用於尿尿酸排量<3.6mmol/d的痛風患者,也可用於肌苷輕度升高的早期腎功能不全的痛風患者。

  ***4***別嘌呤醇為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可抑制次黃嘌呤轉變為黃嘌呤再轉為尿酸,從而減少了尿酸的合成。適用於自身尿酸生成過多的原發或繼發痛風患者。

  ***5***碳酸氫鈉為體內酸鹼度調節劑,適用於尿pH<6.0的痛風患者,以升高尿pH到6.0~6.6之間,使尿液中的尿酸絕大多數處於遊離狀態,易於隨尿排出體外。尤其在急性痛風性腎病,顯著高尿酸血癥或服用促進尿酸排洩藥物時,需配用碳酸氫鈉,以防腎小管內尿酸鹽結石的形成。用藥劑量取決於尿pH值的情況,並根據尿pH值的變化調整用量,保持尿pH在6.5左右。

  在應用降尿酸藥物時,需注意短期內血尿酸下降幅度不宜過大,以免導致血尿酸濃度與組織內尿酸濃度差明顯增大,誘發痛風關節炎再次急性發作。可同時合用秋水仙鹼或非甾體抗炎藥,防止關節炎急性發作。

  3.併發症的治療

  ***1***痛風石痛風石的治療主要基於飲食治療及應用降尿酸藥物,可聯用促尿酸排出劑和別嘌呤醇,長期堅持,並保持尿pH在6.5左右,防止腎內痛風石的再形成。成功的控制血尿酸水平,可使部分患者痛風石逐漸縮小,甚至完全消失,部分患者病情不再加重。皮下痛風石破潰需注意加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

  ***2***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治療以控制血尿酸濃度,促進體內沉積的尿酸鹽排出為原則。在飲食治療及多飲水、鹼化尿液的基礎上,根據血尿酸水平選擇降尿酸藥物。保護受累的關節不受意外損害,適當進行功能鍛鍊,避免關節變形和強直。

  ***3***痛風性腎病的冶療仍以低嘌呤膳食及多飲水、鹼化尿液為基礎治療。降低尿酸不宜選用促尿酸從腎臟排出的藥物,首選別嘌呤醇。腎結石過大造成尿路梗阻者,宜手術治療。保持尿道通暢,減少上尿路、腎臟的病變。合併腎盂腎炎和尿道炎者,宜選用適當抗生素及時控制感染。腎臟病變到腎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者,與一般腎功能衰竭處理相同。

  4.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目的:減少嘌呤的攝入,提供合理膳食,促進尿酸排出。

  ***1***低嘌呤飲食為減少體內尿酸來源,痛風患者每日蛋白質供給量為1.5g/kg體重,每日食入嘌呤含量100~150毫克,可進食穀類、蔬菜、水果、雞蛋、牛奶和適量植物油,不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野味、動物內臟、鵝肉、海魚、肉禽、貝殼、魚及魚湯、香菇、龍鬚菜、菠菜、菜花、芹菜、青葉菜、扁豆、豌豆等。痛風間歇期,血尿酸控制好者可食少許肉類。

  ***2***多飲水以清水為主,飲水量以保證每日尿量>2升為宜。

  治療痛風偏方有哪些

  1、梔子蛋清外敷治痛風

  梔子25克,雞蛋清1個,用高度燒酒調成糊狀,敷在痛處,外面用紗布包好,每日換一次,一般2至3天即可見效,無任何副效用。敷藥後區域性面板有可能變黑,但無疼癢,不破潰。以上劑量可敷一個痛處,如痛苦部位多,可酌增劑量。敷藥時期,少吃海鮮以及啤酒。

  2、金錢草車前草茶治痛風

  將金錢草、車前草的幹品***藥鋪有售***各15克,每天早上加水煮沸後代茶飲。痛風病會逐漸減緩,直至痊癒。金錢草與車前草歷來是利尿、排石的經常使用藥物,可促進尿酸排瀉,按捺以及清除尿酸鹽結晶,從而達到療治痛風的目的,對早期痛風患者有效。

  3、薯蕷薤白粥治痛風

  生懷山藥100克,薤白10克,粳米50克,清半夏30克,黃芪30克,白糖適量,每日1劑。先將米洗淨,加入切細懷山藥和洗淨半夏、薤白,共煮,加入白糖後食用。功能:益氣通陽,化痰除痺。適用於脾虛不運,痰濁內生而致氣虛痰阻之痛風症。

  4、艾葉苦瓜治痛風

  將苦瓜切成片放盤子裡面擺放整齊,上面用適量艾葉覆蓋,上鍋蒸3-5分鐘,取出,晾涼,喝盤子裡面的水。每日三次,對痛風發病期止痛有一定作用。也可以長期食用,預防復發。

  5、辣椒外敷治痛風

  把辣椒切成條狀,貼在患處,24小時換一次,連貼幾次,疼痛感可消失。

  6、芹菜粥治痛風

  芹菜100克***連根鬚***,洗淨後切碎,與大米30克同煮至粥熟,入少量鹽、味精。可常食。痛風急性發作時尤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