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忍者打一成語的答案

  猜成語是是一箇中文休閒益智遊戲,可以和好友一起體驗中國古老文化-成語的魅力,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仁者無敵

  解釋

  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贏得民眾的擁戴;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是無敵於天下的。

  出處

  《仁者無敵》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譯文:惠王說:“魏國曾一度在天下稱強,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這時候,東邊被齊國打敗,連我的大兒子都死掉了;西邊喪失了七百里土地給秦國;南邊又受楚國的侮辱。我為這些事感到非常羞恥,希望替所有的死難者報仇雪恨,我要怎樣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說:“只要有方圓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歸服。大王如果對老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稅,深耕細作,及時除草;讓身強力壯的人抽出時間修養孝順、尊敬、忠誠、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長,出門尊敬長輩上級.這樣就是讓他們製作木棒也可以打擊那些擁有堅實盔甲銳利刀槍的秦楚軍隊了。

  “因為那些秦國、楚國的執政者剝奪了他們老百姓的生產時間,使他們不能夠深耕細作來贍養父母。父母受凍捱餓,兄弟妻子東離西散。他們使老百姓陷入深淵之中,大王去征伐他們,有誰來和您抵抗呢?所以說:‘施行仁政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大王請不要疑慮!”

  背景介紹

  從一般的請教到傾訴苦衷,尋求雪恥圖強的良方。梁惠王已經對孟子信任有加了。

  孟子因此也不再賣關子,而是直截了當的提出了他的仁政主張。其實還是不外乎物質生產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的問題。

  在物質生產方面,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刑罰,二是薄賦稅,三是深耕易耨。雖然省刑罰屬於法治,薄賦稅屬於財政,深耕易耨才屬於農業生產。但說穿了,前兩項的目的都是為了讓老百姓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積極性,發展生產。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主要還是教育問題,不過,在儒家政治的教育中,德育是第一位的,做人是第一位的,而文化知識還是第二位的,所以孟子在這裡依然強調的是“孝、悌、忠、信”。

  只要這兩手都抓住了,國無論大小都可以發展壯大。

  小國可以打敗大國,弱國可以戰勝強國。因為,施行仁政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

  孟子當然也不是隨便提虛勁,而是具體分析了敵對國的致命弱點,最後才鼓勵惠王,請他不要懷疑自己的治國良方。

  其實,莫說梁惠王,就是我們今天聽了孟子的一番闡述申說,不也是認為很有道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