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要如何急救有哪些措施

  骨折的急救很重要,處理不當能加重損傷,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殘廢影響生命。那麼骨折了應該如何急救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骨折急救措施

  1、急救步驟

  一般原則是就地包紮、止血、固定、護送。首先判斷有無心臟驟停、窒息、大出血、休克及開放性氣胸等,應有針對性急救,病情平穩後再進行骨折的處理。

  2、出血的處理

  2.1、加壓止血法

  用無菌紗布或乾淨布進行加壓包紮,一般即可止血。

  2.2、止血帶止血法

  如大出血用加壓止血法不能止血時,可用止血帶暫時阻斷血迴圈,不要過緊,以免壓傷神經、肌肉、面板;過鬆,僅壓迫靜脈而沒壓迫動脈,反而加重出血。扎止血帶後注意時間,不應超過1—15小時。

  2.3、鉗央或結紮止血法。

  潔創後可將血管結紮或鉗夾一步處理。

  3、固定

  將傷肢固定,有減少疼痛、保護骨折位置及防止骨端損傷血管、神經的作用。一般可用預製的夾板,固定傷肢上下關節,上膚可貼胸固定,下肢可用健側下肢固定患側下肢。

  4、治療休克

  給氧、保暖、迅速止血,恢復血迴圈,必要時失給血漿或液體。

  5、止痛

  劇烈疼痛可引起休克,因此,劇痛者給予止痛劑,哌替定50—毫克,肌肉注射。

  骨折各個時期的飲食

  1、早期***1-2周***

  不應喝骨頭湯等油膩食物。受傷部位淤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

  2、中期***2-4周***

  補動物性食物的同時補充維生素等。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3、後期***5周以上***

  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

  戶外急救注意事項

  1、發現或可疑骨折,現場人員首先要使傷者部位制動。用制式夾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樹枝、手杖、報紙等做成的夾板進行骨折固定。如果這些條件均不具備,傷者自身身體也是良好的夾板。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骨折處再次受損,減輕疼痛,減少出血,易於搬運。

  2、上夾板前,凡是和身體接觸的地方要用棉花,軟物墊好,避免進一步壓迫,摩擦損傷。骨的凹凸處,四肢,軀幹的凹凸處,因骨折造成的畸形處,一定要加夠厚的棉織品軟墊才能避免再度損傷。

  3、骨折固定綁紮時應將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同時固定,才能限制骨折處的活動。所以,夾板長度要超過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只有大腿骨折時夾板的長度是從腋下至足跟,因為大腿肌肉豐厚,僅僅固定髖及膝關節,難以固定牢固。

  4、骨折固定綁紮的順序是應先固定骨折的近心端,再固定骨折的遠心端,然後依次由上到下固定各關節處。下肢骨折和脊柱骨折要將兩腳靠在一起,中間加厚墊,用“8”字包紮方法固定。綁紮鬆緊度以綁紮的帶子上下能活動一釐米為宜。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尖,以便隨時觀察末梢血液迴圈狀況。如果指***趾***尖蒼白、發涼、發麻或發紫,說明固定太緊,要鬆開重新調整固定壓力。

看過骨折要如何急救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