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勵志的神話故事

  有些神話故事也是很勵志的哦,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鑽木取火和燧皇火神

  燧人氏,生卒年不詳,三皇之首,風姓,簡稱燧人,尊稱燧皇。燧明國***今河南商丘***人,出生於商丘,為華胥氏之夫、伏羲與女媧的父親。

  華夏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始於燧人氏,燧人氏是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第一位祖先。

  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國進入原始社會的初級階段。原始人類以粗糙的石制工具獵取生活必需品。

  那時的人,吃的是動物的生肉或生的植物根莖或葉片,穿的是獸皮或用植物編織的物件。用石塊等作武器,抵擋野獸的侵襲。因為生食,容易受到疾病傷害,人的壽命極短。那個時代,由於動物屍體中之磷的燃燒,裸露的煤炭因地表壓力引起的自燃,森林在極端乾燥下因吸收太陽熱量而引起的大面積燃燒,原始人類經常可以看到火光,有時可以見到連續不斷的森林大火。但那時的人卻不認識火,視為怪物,視火為不詳,繞火而行,避火而居。

  隨著中國原始人類數量的不斷增多,在商丘終於出現了一位智者。之所以稱其為智者,是因為他有超越常人的行為。別人繞火而行,他卻哪裡有火便向哪裡去;別人避火而居,他卻經常在有火的地方居住;別人撿到被火燒死的小動物總是隨手扔掉,他發現被火燒死的小動物總是撕些肉放***中細細品嚐。通過長時間體驗,他發現了火的妙用。在寒冷的時候,人靠近火堆或在太陽光下,身體比較舒服。吃被火燒熟的動物肉,比生食動物肉少了一股難聞的腥味,且口感較好、胃覺舒服。於是,他號召周圍的人把捕獲的動物或採摘的植物根莖放在火上烤著吃,使人類慢慢克服了生食的習慣。他帶領周圍的人在寒冷的時候靠近有火的地方或晒太陽,使人類找到了抵禦寒冷的辦法。

  智者認識了火,知道了火的廣泛用途。但自然界中的火併不是到處都有,隨時存在的,再大的森林大火總有熄滅的時候。為了使人類時時處處都能找到火與用上火,智者開始了艱難地人工取火方法的探索,經過千百次試驗,終於找到了鑽木取火與點石擊火兩種方法,使中華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與取火技術。由於鑽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於是人們便把發明人工取火技術之人尊之為“燧”,稱為“燧人氏”。遠古人相信燧,跟隨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為首的遠古人類氏族部落,這個氏族部落被後世形象地稱為“燧明國”。

  中華民族素有崇拜“鼻祖”的傳統,對火的發現者並教會人類使用取火技術的人尊之為“燧皇”與“火神”或“火祖”。

  :武戰神蚩尤

  蚩尤,中國神話傳說上古時代九黎族首領,驍勇善戰,被奉為兵主戰神。相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十指腳趾,個個本領非凡。約在5000多年以前,九黎部落與炎黃部落***現代分類***發生了涿鹿之戰,蚩尤戰死,其部眾部分融入了炎黃部族。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族酋長,據說是苗族的祖先。在漢族神話中的他是武戰神。

  蚩尤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戰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天下,在涿鹿展開激戰。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死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說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學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於太昊、少昊氏族集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說七十二個***,驍勇善戰,勢力強大。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展開的激戰,具體情況有三說。 第一說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后,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1.蚩尤與炎帝

  蚩尤與炎帝的關係相當複雜,說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屬於炎帝或曾經加入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但後來蚩尤與炎帝發生激烈衝突,並大敗炎帝。

  以夏曾祐、丁山、呂思勉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蚩尤即炎帝。他們以《水經注》對涿水的記載為主要根據,考證出蚩尤、黃帝對戰的“涿鹿”和炎黃對戰的“阪泉”實為一地。兩次大戰實為同一次,而蚩尤與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象一致。

  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後。二者屬於同一部族,均為部族或其首領的稱號。則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蚩尤部族看不慣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戰敗之後,首領擒殺,大部分族人則歸順黃帝。

  2.蚩尤與黃帝

  在長期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中國社會中,一向強調“正統”觀念,史家又多有“成王敗寇”的傳統。黃帝戰蚩尤逐漸被描述為正義與邪惡的戰爭,以《史記·五帝本紀》為代表,流傳甚廣。蚩尤被妖魔化始於孔子的儒家思想。

  在非儒家文獻如《逸周書》、《山海經》中對蚩尤與黃帝交戰的描述則相對客觀。在道家經典《莊子》中,更借盜跖之口,對蚩尤多有同情,而譴責黃帝。

  另外,蚩尤與黃帝的除敵對關係外,還可能有過臣屬關係。黃帝曾使蚩尤主管金屬冶煉,輔佐少昊。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則把蚩尤說成黃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戰國時代的韓非也有類似的記載,但更具神話色彩。

  3.蚩尤與九黎、三苗

  蚩尤乃九黎首領,記載頗多,偶有爭議。蚩尤代表的九黎與另一部落集團三苗的關係,根據《尚書》與《國語》等多種古籍及其傳、註記載,三苗出自九黎,而為九黎之後。九黎戰敗,族人流散,演變為三苗,三苗和當代的苗族無關。

  :嫦娥奔月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

  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讚美了嫦娥,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嗉庸ぃ?奘危?苟鴝鸕男蝸笥朐巒?潰?怪??先嗣嵌悅賴淖非蟆? 與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將往,枚佔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嫦娥變成癩蛤蟆後,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