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養殖方法有哪些

  百合的主要應用價值在於觀賞,其球莖含豐富澱粉質,部分品種可作為蔬菜食用。所以很多人家裡都有養百合,但又對它的養殖方法不是很瞭解,那麼,現在小編為大家講解下。

  1、栽培時間:盆栽百合花宜在9~10月份進行。

  2、土壤:培養土宜用腐葉土、砂土、園土以1:1:1的比例混合配製,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為作基肥。栽種深度一般約為鱗莖直徑的2~3倍即可。

  盆土不宜過溼,否則鱗莖易腐爛,盆栽百合花每年換盆一次,換上新的培養土和基肥。


百合花

  3、施肥:百合對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季生長開始及開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國外一些栽培者認為,百合對氮、鉀肥需要較大,生長期應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對磷肥要限制供給,因為磷肥偏多會引起葉子枯黃。

  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為使鱗莖充實,開花後應及時剪去殘花,以減少養分消耗,澆水只需保持盆土潮潤,但生長旺季和天氣乾旱時須適當勤澆,並常在花盆周圍灑水,以提高空氣溼度。

  4、溫度:百合花適宜生長的溫度為12~18℃。在冬天即使氣溫降至3~5℃亦不會冷死。

  5、光照:百合具有抗寒、喜光、耐肥、畏溼的特性,缺乏陽光,長期遮陰就會影響正常開花。但它們對地域的適應性較廣,南北各地都可地種或盆栽。

  由於百合花屬於球根植物,因而也可以用種頭直接播種,要求深播至六七釐米,以便側根能夠深扎,儘量多吸收養分。所需的植料以沙質壤土為好,不宜用粘土和石灰土之類。如果用了塘泥種植,也要適當摻入一些河沙和木炭碎,使植料疏鬆透氣才能適時開花。

  此外,在百合花生長期每週還要轉動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長,影響美觀。

  百合花世界共識

  百合花,是一種從古到今都受人喜愛的世界名花。它原來出生於神州大地,由野生變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歷史。早在公元4世紀時,人們只作為食用和藥用。及至南北朝時代,樑宣帝發現百合花很值得觀賞,他曾詩云:“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抑。甘菊愧仙方,藂蘭謝芳馥”。讚美它具有超凡脫俗,矜持含蓄的氣質。至宋代種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詩人陸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種上百合花。他也詠曰:“芳蘭移取遍中林,餘地何妨種玉簪,更乞兩叢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時至近代,喜愛百合花者也不乏人。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平生對百合花就深為賞識,每逢春夏,她的居室都經常插上幾枝。當她逝世的噩耗傳出後”,她生前的美國摯友羅森大夫夫婦,立即將一盆百合花送到紐約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所設的靈堂,以表達對她深切的悼念。

  中國的百合花傳到世界各國後,也備受大眾的推崇。日本人民於公元720年間就曾將百合花作為貢品獻給天皇。歐洲的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載有“百合花賽過所羅門***以色列國王***的榮華”一語。到了12世紀,智利和法國還把百合花作為國徽的圖案,鼓勵公眾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經濟繁榮而鬥爭。

  隨著時代的進步,歐美園藝專家通過雜交育種途徑去創造新的品種。半個世紀後,終於選育出一批統稱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國百合全是一莖一朵、單純白色的現狀,變成一莖多朵,花色既有金黃、橙紅和淡紫,又有彩斑、條紋等其它圖案顏色,從而更加豐富了觀賞的內涵。例如美國的“火黃”,其朵頭較大;金光閃閃,秀麗非凡,每枝能開花五六朵。又如由荷蘭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紅,花被反捲,內有紫色斑點,伸出絲絲雄蕊,每枝能開花七八朵。另外還有些品種不但秀麗誘人,而且還蘊含香味,最適宜做廳堂的插花,使人們欣賞起來。不禁引發出“夜深香滿屋,疑是酒醒時”的感覺。

  有關百合的由來極為淒涼,傳說夏娃和亞當受到蛇的誘惑吃下禁果,因而被逐出伊甸園。夏娃悔 恨之餘不禁流下悲傷的淚珠,淚水落地後即化成 潔白芬芳的百合花。

  至於名稱的由來,系因其鱗莖 由許多白色鱗片層環抱而成,狀如蓮花,因而取 “百年好合”之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