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前的演講

  語文課前演講就是語文課實施教學前,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活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任淚水肆意的流,卻怎麼也掩蓋不了深深的自責……

  今年暑假,我們為了看日全食而遠赴雲南,觀賞這百年奇觀。

  一路上走的是山路,我們開著山地吉普也感到十分顛簸。因為是高海拔,車上的五人中,三人已經進入夢鄉,我看向窗外,時不時詢問爸爸什麼時候到達終點。

  高聳入雲的山頭,被濃霧包裹著,只能看見白皚皚的山頂,太陽時不時從雲中探出一角,即刻便被霸道的雲再次掩住。星星點點的小雨時有時無,給山中增添了一份神祕的色彩。

  這麼美的地方呢……若是能在這裡住上一年……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還可以遠離那該死的作業……

  我心裡暗暗想。

  午間,我們到達了目的地,一個山口邊的小村莊,我們落戶在一個還算寬敞的農家裡,這家有兩個女兒和三個兒子,大女兒因為一個機遇去昆明上高中、大學,二女兒只能在家裡照顧三個未成年的弟弟。

  我很快和這個女孩混熟了,他說著一口極不流利的漢語,她告訴我她叫旺姆,普通話是那個資助她姐姐上學的“大哥哥”教給她的。

  旺姆比我小三歲,三年級上完就綴學在家幫父母放羊。

  “大姐姐,我好想上學,我好想像姐姐一樣學習……我還想念書,走出這片山……大姐姐,教我寫字好不好……”這是那個小女孩對我說的話。

  我使勁眨著眼睛,使勁不讓自己流下淚來,但淚水還是四溢了……

  是因為那雙眼睛……

  那雙充滿了求知、認真和堅定地眼神。

  我突然發現我好傻……不但不珍惜現在的時光,居然還有厭倦的想法……她的話像一個耳光,將我徹底打醒……

  “好……姐姐教你……”這句話是哽咽著說出來的……

  七天很快就過去了……他已經學會了自己的名字和家裡所有物品的名稱的寫法。我把我最珍貴的文具全部送給了她。還有一本爸爸隨身攜帶的簡易字典。

  坐在車裡,看見女孩在向我揮手,我微笑著對她也揮了揮手。

  女孩突然筆直的站好,向我行了個隊禮。那樣質樸的一雙小手……又回憶起她學寫字時握筆的小手。凍裂的傷痕和泥土的印記……讓我不敢相信這是一個11歲女孩的小手……

  我終於忍不住,又一次任淚水流下……

  “將這樣的感觸,寫一封情書送給我自己,感動的要哭……”王菲的《笑忘書》從耳機中傳來,衝擊著我的心……眼前又浮現出女孩的那雙眼睛和稚嫩的小手……他們將永遠銘刻在我心中吧……

  篇二

  高爾基曾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看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每天晚上,做完功課我便咬一枚青果,捧一本心愛的書,與作者“秉燭夜遊”。

  我與書中人物一起賞花、聽雨、觀海、望雲,也會“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還會為瓊瑤的千古情節“淚溼春衫袖”,更會被錢鍾書的幽默睿智逗得掩卷遐思。

  漸漸地,有了“我報路長嗟是暮,學詩謾有驚人句”的才氣,有了“坐看雲起,傲視群雄”的豪氣,也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傲氣……

  我開始欣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感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震撼,讚佩“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豪邁,心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

  走進書的世界,輕柔、飄渺,真像我一個人在做夢,走在空中,撥開前面擋住視線的白雲,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海闊天空的新境界。

  我讀歷史。

  劉備三顧茅廬,人人都說諸葛亮架子大、傲慢,我卻不以為然。我們試想,諸葛亮從小飽讀詩書,胸懷凌雲狀志,三分天下的巨集圖早已在心中醞釀成熟,要施展如此偉大的巨集圖怎能逢人便講呢?他的用意無非是要探探劉備的誠心,看他是否有鴻鵠之志,是否能從善如流,是否值得與之共建大業。如果一個人才張三傳也應,李四傳也到,那他還算什麼人才,至少不是第一流的人才吧!

  我讀科普。

  原來人類社會以前只是一個二維平面,充其量是個面積在不斷擴大的平面。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它擴充套件為立體三維空間。也許很快,網際網路的大規模普及又給它添上一條時間座標軸,成為四維空間。

  我讀哲學。

  英雄用武之地沒有天空,偉大的演出沒有觀眾,思想寂寞而發出最嚇人的呼喊,四周卻是一片沉默,越來越強制的沉默--這就是尼采的悲劇。

  我讀音樂。

  在大自然裡音樂所吐的是海潮的升騰,巨風的激盪,那永存在靜寂的天簌間的交響。它羅列宇宙一切的莊嚴與和諧,松濤與流泉的共鳴,和風與垂柳的合舞,花開花落蟲鳴鳥呼的交織,或者自遠而來更遠而去的空谷震響的迴音。

  我讀文學。

  我認為海明威乾淨而無抒情性的記敘是美的,而卡夫卡乾澀鬱抑的心理描寫是不美的。馬爾科斯的魔幻是美好的,而昆德拉的幽默是不美的。

  我與書籍的情緣會綿延一生,正如我對羅素的崇拜會持續一生。

  篇三

  愛他人者,人恆愛之;關愛天下者,人恆敬之。關愛者,自古英雄之本色也!

  若無桃園三結義後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情意,何以有武聖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豪舉?若無三顧茅廬後誠摯的關愛和撫慰,何以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撼天動地的悲鳴?若無曹孟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對人才的無限關愛和知人善任,何以有孟德北鼎中原,無敵於建安之肘的雄風?關愛,是一顆閃耀於神州大地的明星,助無數偉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關愛他人,首先是一種自我情趣,修養的提高;其次是接近他人,拉近距離,心心相通的必要條件;再次,關愛他人,更是一個人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條件。

  昔曾有言,“曹操為漢鬼蜮,然知善任使,實後世之所難及也。荀或、荀攸,郭嘉,皆腹興謀臣,昔共濟大事,無待贊說”。

  曹操雖無“臥龍”、“雛鳳”為之謀,雖無關羽、張飛“制其兵”,然其以一顆博愛、關愛人才之心,吐哺折節以事天下奇才,共濟大事!

  恐關中諸將為患,則屬司隸校尉鍾鷂以西事,而馬騰、韓遂遣子入侍;當天下亂離,則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軍饒裕,遂蔓群雄,眾將領誓死以報曹操,智效一官,權分一郡,卓然皆稱其職。此皆孟德能以關愛他人,他人亦恆愛之之故也!

  後關羽於華容道為報君恩,側馬放行,再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霓卻關羽於樊,此皆助孟德成就霸業。

  孟德之所以稱霸於建安之時,不僅僅因為他懂得關愛他人,懂得“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還在於他更心繫天下,心懷統一天下之大志。

  十二色杖見愛民如子,勇討黃巾英雄立功見忠義,奮接七星刀見心繫國家民族之重。故曰,心繫天下,心念百姓者,天下人恆敬之,曹操無敵於建安之時,非幸也!

  歷史如山巒層層疊起,遠去了的烽火狼煙,遠去了角鼓吹寒,遠去了荒戰古道,和那殘留的西天悽豔的晚霞。但千載的寒風帶不走那個時代的呼喊“關愛他人,幸福自己!”

  關愛者,人生之最高境界也!

  關愛者,古之英雄之本色也!

  關愛,讓一個人昇華了自己,成就了事業。

  關愛,讓世界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