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三分鐘演講稿初中

  好的演講感人至深,令人回味無窮,甚至終生難忘;差的演講味同嚼蠟,令人如坐鍼氈,甚至適得其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一

  田野裡最後一抹殘陽消逝在西邊的天際,漆黑的夜幕在朦朧的黃昏後降臨了。乘涼的人們帶著一絲舒爽談談笑笑回家了,夏蟲熱鬧地演奏著小夜曲,微風輕拂著河畔的柳枝有節奏地拍打著欄杆,在這一片黑暗中,一縷浮動的白色若影若現,隨著便是一個老邁蹣跚的身影,在風中搖晃。他緊靠著欄杆,用黑暗疑望著黑暗,他也許正在沉思著什麼,又也許在期待著什麼?

  這時,河畔邊的笑聲在那一瞬間振動了他的耳膜,那是溫暖的團聚聲,那是幸福的歡笑聲,他的嘴角微微顫動了一下,也許這笑意,那郊外野炊的欣喜,那對酒當歌的暢快,那閤家歡聚的溫馨……往事一幕幕潮水般地湧上他孤獨的心頭,溫暖了他冰冷的心扉。但那片刻的沉醉早已被黑暗吞噬,伴隨他的只有無形的風暴和鬆懈的流水。頓時,他的眼裡充滿著憤怒,他狠狠地踢打著欄杆,嘴裡不停地詛咒,然而風依然那樣縹緲,流水仍舊那樣無聲。他討厭它們的無動於衷,他咆哮著,他狂吼著,用自己早已麻木的身體堅強地抵擋著那些無情的擊打。夜,依舊是這樣地寧靜。

  漸漸地,他累了,倒在那一片綠草地上。也許過了些許時,他就慢慢平靜下來了。他那解脫了的心房被迸發的思緒充溢著,他陷入了回憶中:“年輕時,我堅強勇敢,執著熱情。有時,我所面臨的問題已陷入了無從下手,面臨無幸時,當別人早已放棄離開時,我卻不輕言放棄,一次次的鑽研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接受自然的考慮時,我咬緊牙關,奮勇向前,不到最後決不輕言放棄,一次次地在山窮水盡中覺得柳暗花明。我曾高傲地蔑視花木的凋殘,蔑視夕陽的消逝,蔑視他人的退縮,蔑視淚水的無能。我的生命是周而復始,充滿青春的活力。”但如今的他早已是風燭殘年,老態龍鍾了,他再也不能言辭鏗鏘,盲目自詡了。他的身體被倔強的小草撐了起來,使他不自由地站了起來,他的嘴角又微微顫動了一下,低頭撫慰著那刺人的草尖,他的心被刺痛了,深深地被刺痛了,他居然笑了,他抬頭堅定地望著黑暗,他在想些什麼,又在期待著什麼?

  漆黑的珍珠上鑲上了一顆顆奪目的鑽石,那閃爍的繁星,確切地說那是一顆顆活力四射的心,照亮了他的世界,他用著光明注視著光明,是在嘲諷欄杆的堅硬,還是在感謝它的良苦用心。他又笑了,笑地那麼開懷,他為自己是這個世界最後存活的人而自豪。他迎著永無休止的晚風,邁向那沒有盡頭的盡頭。

  篇二

  世上有一道多解的文字方程式。至今尚未有唯一公認解。它要求綜合運用邏輯思維,形象思維來求解。這道方程式是:“規矩=?”

  看到這個題目,就冥思苦想,絞盡腦汁琢磨半天竟毫無收穫。無意間看到外公的遺像,腦子裡突然冒出了外公的“規矩論”。

  答案一:規矩=原則

  “規,圓也;矩,方也。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規矩就是原則。”外公運用他獨特的方式,挺著將軍肚發表了他的“規矩論”。話音未落,笑聲未止,“叮叮……”來客人了,門縫鑽進一副眼鏡,還捧著一個牛皮信封,點頭彎腰地說:“陳老啊,幫個忙。小活,給把把關……”“得得得,又是你們。”外公撇撇嘴:“不是說了嘛,上頭不允許底下私自批,你們不是讓我這個老革命違反原則嘛,臨了晚節不保,這事說破天也不成!”又是一陣懇求,皆被一句句回絕,最後外公呼哧帶喘的送走“瘟神”搖搖頭,“哎,真沒規矩!”

  已經過逝的外公的“現身說法”詮釋了老一輩人心中的“規矩”――有理有力的原則。

  可是,“真理”不只一個呀?十年寒窗讓我學會思考問題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尋求老爸的幫助去也。

  答案二:規矩=習慣

  “生活裡哪來那麼多的文縐縐?規就是習,矩就是慣。習以為常,慣之以行,規矩就是習慣!”老爸一邊掃描我的房間,一邊給我傳授他的“規矩經”。我正聽得起勁,老爸卻瞄上我的“亂窩”:“我說,大星期天的你怎麼連屋子都不收拾,哪像個女孩子家,真沒規矩,快快!”老爸一揮手我立刻變成了快速清潔員,待到房間收拾整齊後,他的臉上才溢位了滿意之色。接著拍拍腦瓜:“剛才我說到哪裡了?”……“大人說話哪有小孩之插嘴的份兒,真是臭習慣,去去,沒規矩。”

  爸爸的“胡亂教育”揭開了家長那“至上”“專制”的權利――養成好習慣。

  剛要收筆,又來了一個“解題高手”。

  答案三:規矩=束縛

  “有這樣一幅漫畫,一堆各種各樣的形狀,三角、方塊,排著隊進了學校,而出來的全是一個溜溜圓,這叫‘規矩效應!’”老姐正捧著高三物理髮牢騷:老姐最愛每年學校的運動會,那可是她的舞臺。可今年她高三,班主任給她一句話:“這可是學校的規矩,不許參加!”……“你說說!”……“啪”老姐扔掉書:“這就是束縛!什麼規矩,摧殘人的!”無賴中,屋裡多了一絲“規矩”的愁雲。

  老姐的“滿腹怨氣”敲響了社會的警鐘――束縛全面發展。

  慌亂後,又有許多人送上了此題的答卷。思路多多,答案多多,就不一一列舉了。因為按規矩,我得趕快去做作業了。

  篇三

  蘇東坡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博觀而約取”沒有問題,“厚積而薄發”則是一種浪費。曾有“十年磨一劍,雙刃未曾試”一說。若只是單純為磨劍而磨,任時光荏苒,學無致用,哀莫大矣。

  後來有人對這句詩作了改動,成了“十年磨一劍,一劍驚江湖”。的確“一劍驚江湖”令人歆羨,但當你看著身邊意氣風發,青年才俊的人時,自己這種主觀上為了將來未可知的“一夜成名”而潛心修煉,是否覺得有些傻氣呢?現實生活中並不是隨時都存在著“中五百萬”的好運,時間長了沒準與粗劣之物神似。

  在我眼裡“厚積薄發”是假命題。要知道“厚”無止境!姜太公韜光養晦至古稀之年,將滿腹經綸與畢生夙願都寄託在直勾上,才掉上了周文王這天大魚,這因該夠“厚”了吧,然而又有多少學富五車,有鴻鵠之志之人能成功的像他一樣“薄發”?!五千年曆史長河中,閉門苦讀,學識淵博的人不在少數,卻又幾人聞達於後世,為人們所傳唱?絕大多數都是大河中的一滴小水珠,才華被埋沒,壯志被湮滅,實為可惜之至。

  所以“薄發”這個詞對於我們現代的社會並不合適,我們因該“厚積厚發。”

  “厚積厚發”是實用的人生哲學。當代唐駿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獲得過計算機博士,而且他還在微軟***中國***公司,創造歷史最高銷售記錄。從微軟中國公司總裁的位置上退休之後又出任盛大網路總裁。成為“中國十大IT風雲人物”,這樣的人才自然遠勝那些滿腹理論,紙上談兵的沽名釣譽之徒,成為“厚積厚發”的代表;

  “厚積厚發”是人生的動力。知之為知之,可以教人;不知為不知,可以求學。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物盡其才,人盡其用。正是有這些人的厚積厚發,我們才會得到幫助,這個社會才會迅速進步;

  “厚積厚發”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可能你還沒有意識到,時間快的也許只是一瞬間,一個機會就與你擦肩而過,時間不等你,機會不等你,成功不等你……所有的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去追,儘管你現在只能靠著雙腿前行,但你也要立即啟程,若等到買了自行車再行動,可能比賽已早已結束。

  厚積厚發,不是教你守株待兔,而是告訴你只有把握好機遇,你才能走向成功。

  厚積厚發,不是教你持才放曠,而是告訴你只有站的高才能“一覽眾山小。”

  厚積厚發,不是促你趕快前行,而是告訴你做好充分準備後才能減少沿途的麻煩。

  厚積厚發,學以致用,方能一發即中。